学校身份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内容简介: |
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校的消费者们都认为,不是所有学校都是等价的,关于“有效学校”的各项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为此政府出台了新的教育改革政策。这些新的教育政策希望以学校为抓手来提高教育体制的质量,因此,这三十多年来,学校在教育政策中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 这种教育政策变革对学校的实际运转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地方基层教育小组如何经历及参与这些变革呢?《学校身份》一书并不是通过某个具体的专题调查来理解这些问题,而是通过文献综述进行理论性思考,从中寻找理解学校这一集体性实体的概念工具。两位作者赞同这样的观点,即学校应该成为具有自身身份的组织,而不是彼此毫无差别的行政实体,因此,他们沿着“组织身份”概念这条红线,探究了学校文化、学校形象、学校成员的身份认同和学校中的权力关系等等。
|
作者简介: |
于戈·德拉朗(Hugues Draelants)是比利时鲁汶大学的社会学教授,社会化、教育和培训跨学科研究小组(GIRSEF)成员。自2000年代初开始,其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教育政策导向及其在家庭和学校层面上的实施,他也研究学业不平等制造中介入的各种机制和过程。 易克萨维耶·杜麦(Xavier Dumay)是比利时鲁汶大学的教育学教授,社会化、教育和培训跨学科研究小组(GIRSEF)成员。他注重从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和劳动社会学视角来研究学校教育的整体化问题(包括教育政策、学校组织和教师职业等)和现代学校体制的发展问题。
|
章节目录: |
前言 第1章 组织身份与学校 组织身份概念的起源和定义 组织身份之研究文献中(呈现)的当前讨论 走向一种组织身份的制度观 与组织形象和文化相关联的组织身份 学校,非典型性组织 利于学校身份发展的条件 与社会政治背景有关的条件 制度条件 组织条件 小结 第2章 学校文化 文化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文化概念与学校 学校文化,变革之源? 文化,抵抗外来改革的因素? 新的学校教育政策和(学校)文化动力的变革 小结 第3章 学校形象 形象、声誉、名望 掌控自我形象,一个关于权力的问题 从产品形象到品牌形象 学校,从制度单位到组织 提交报告还是童话故事? 样板学校: 当特例成为规范 找不到的“普通”学校 从象征性适应到工具性适应 地位和质量,松散的配对 排行榜: 对精英学校身份的威胁? 学校政策中形象载体的选择和分量: 路径依赖 小结 第4章 组织身份认同 组织身份认同,一种社会心理学的定义 组织身份认同的(组织性)功能 组织身份认同,一种社会学视角 被赋予的身份―被接受的身份 学校地位对组织身份认同的影响 一所“和其他学校”一样的学校 自觉接受一种精英身份? 身份认同: 舞台实践与后台实践 角色和身份 后官僚主义背景中的组织身份认同 学校领导对自己学校的身份认同 组织身份认同,一种背景化的职业身份? 竞争和组织身份认同 组织身份认同对学生选择学校的影响 学校在学生学业雄心养成中的作用 身份认同和吸引效应 小结 第5章 组织身份与权力 被夹在两种权力形式之间的组织身份 制度控制 强力匹配和主体化 学校身份与抵抗 制度控制与学校内工作的组织 制度企业化: 权力与组织身份的本地协商 组织作为权力目标和来源 小结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