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ISBN:7-81084-335-4 条码:
作者: 江海燕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32开
定价: ¥16.00  折扣价:¥14.40
折扣:0.90 节省了1.6元
字数: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页数: 201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4-03-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社会主义作为人们的一种美好的理想,以空想的形式在世界上存在;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并日益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社会主义也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并由一国实践变成了多国实践,从而结束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但是,社会主义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没有充分显示出自身的优越性,反而在国内外复杂因素的作用下,导致20世纪末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挫折,此时,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对社会主义失去信心,产生困惑和动摇,西方资本主义也大声欢呼:“社会主义失败了,资本主义胜利了”,“马克思主义不灵了,过时了”。因此,在这一背景下,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尤为重要。
科学社会主义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出发,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这一规律在今天及未来仍然起作用。但是,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发展的现实表明,资本主义还有发展的空间,还不可能在短时期内走向灭亡,社会主义国家虽然数目锐减,但大都渡过了困难时期,通过改革找出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新的发展道路。尤其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实际以及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的总格局,吸取了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探索出了社会主义新的发展模式,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从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在19世纪的发展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三)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主观条件



(四)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五)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创立



二、科学社会主义在19世纪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三)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及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



四、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开放的科学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自己理论的态度



(二)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



第二章 社会主义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首先建立



一、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胜利论”到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一)“共同胜利论”



(二)“一国胜利论”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



(一)列宁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列宁转向实行“新经济政策”,“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理论



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及影响



(一)苏共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争论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一、东欧、东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苏联模式的推广



(一)东欧、东亚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推广



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过程、原因及教训



(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过程



(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三)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教训



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国



(一)坚持“主体的社会主义”的朝鲜



(二)推进社会主义革新的越南



(三)向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老挝



(四)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稳步前进的古巴



四、原苏联东欧地区的新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一)原苏东地区主要共产党重建或复兴了自己的组织



(二)原苏东地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五、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发展的原因



第四章 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的必然性



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历程及模式选择



(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历程



(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模式选择



三、在改革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中国渐进式改革历程



(二)中国改革的成就与问题



(三)中国改革的经验



四、在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同一性和模式的多样性相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者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认识的历史过程



(二)社会主义模式的多样性



(三)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同一性和模式的多样性相统一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国内背景包括历史根据和现实经验两部分



(二)国际背景——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



四、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贡献



第六章 “三个代表”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背景



(一)国际背景



(二)国内背景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涵



(一)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二)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三)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整体



四、按照“三个代表”要求加强和改进执政党的建设



(一)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坚持党的阶级性和群众基础广泛性的统一



(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四)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五)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及意义



第七章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



一、欧洲共产主义



(一)欧洲共产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二)欧洲共产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三)欧洲共产主义在发展中的困难和前景



二、民主社会主义



(一)民主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



(二)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政策



(三)民主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三、生态社会主义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起源与发展



(二)生态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



(三)生态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四)生态社会主义的理想



四、市场社会主义



(一)市场社会主义的渊源及发展阶段



(二)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观点



第八章 全球化时代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



一、全球化及其特征



二、全球化时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二)资本主义出现新变化的原因



三、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其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四、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



五、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景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前景一片光?/textarea>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