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的进阶之路(教师发展力丛书) - 教师发展力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新教师的进阶之路(教师发展力丛书)
教师发展力丛书
|
ISBN: | 978-7-300-28761-4 |
条码: | |
作者: |
吴铁钧 洪越 邱晓婷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定价: |
¥38.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0
节省了3.8元
|
字数: |
20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287614 |
每包册数: |
11
|
出版日期: |
2020-12-28 |
|
内容简介: |
本书从课堂教学,学生管理,教师职业发展三部分来论述新教师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涉及备课上课,教学测评,教学团队,课堂管理,班主任工作,家长的沟通和引导,教科研,职后培训,教师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可以帮助新教师完成从师范生到优秀教师的转变。
|
作者简介: |
吴铁钧,教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师培训学院执行院长,苏州大学承办的“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中西部项目的负责人,主持设计并实施教师培训项目一百多个。主持课题4项,主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十余篇,曾获江苏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一等奖,苏州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一等奖。洪越,文学博士,苏州市相城区教育局教育发展中心主任,苏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大学校外硕士生导师。曾经担任苏州工业园区第七中学校长,苏州市斜塘学校校长,星港学校校长,熟悉新教师的发展中的问题和教师发展路径,多次设计课程并主持实施教师培训实施。曾获江苏省课题评比一等奖,发表省级以上论文十余篇。 邱晓婷,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培训办公室主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硕士,2010年以来一直从事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后教育和培训工作,负责“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各级教师培训项目的方案设计与组织实施。主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思考与探究—指向学生素养的实践研究》。
|
章节目录: |
引言 从师范生到优秀教师的华丽转身 第一章 上好课: 教师的基本功 第一节 精研教材:设计教学流程 第二节 精进教学过程:教学语言和教学风格 第三节 教学展示:提高课程质量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 教学测评: 检验教学效果和改进教学的工具 第一节 教学测评的类型与功能 第二节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第三节 期中期末考试的试卷分析 第三章 教学共同体: 新教师专业成长的助力平台 第一节 教学导师制下的师徒共同体 第二节 基本教学共同体 第三节 教研共同体 第四章 情绪管理: 新教师走向成功的保障 第一节 教育工作是一种情绪劳动 第二节 情绪的概念和教师的情绪失调 第三节 教师的情绪管理的思路和方法 第五章 课堂管理: 课堂走向优质高效的诀窍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第二节 课堂管理的技术要点 第三节 课堂纪律的维护 第六章 班级管理: 立德树人的关键节点 第一节 班主任:学生的重要他人 第二节 班级管理中的第一次: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三节 班级管理的文化建设:有形、有序、有爱的班级文化 第四节 班级管理的持续改善:教会学生自我管理 第七章 家校合作: 学校教育的必要支撑 第一节 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第二节 家长会:邀请家长走进学校教育 第三节 家访:教师探访家庭教育现场 第四节 家长群:移动互联时代的家校沟通新平台 第八章 教育科研: 从应用知识到开发知识 第一节 教育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二节 教育科研的选题和项目申报 第三节 教育科研团队协同和教育科研成果呈现 第九章 在职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助力 第一节 教师培训的发展与困境 第二节 教师培训与新教师专业发展 第十章 “互联网+”: 新时期教学变革的重要考量 第一节 技术演进不断改变着学习方式 第二节 互联网时代学习理论的重构 第三节 “互联网+”与学校的变革 第四节 “互联网+”时代下的新教师发展 后记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一、精研教材: 把握知识脉络 教材是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编写的,是教学过程中的权威文本。然而,教材这套权威文本是如何生成的,需要老师们予以充分关注。 (一)课程标准:备课的纲领性文件 课程标准是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命题的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 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 2001年以前,教学的指导性文件称为教学大纲,2001年后改称课程标准。它一般包括说 明 (或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标准和课程 实施建议等部分 (王道俊等,2016)。课程标准是教学的总纲,指出了教学活动的总方向。新的课程标准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要 求的具体化、细微化 (见图1-1)。为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各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明确了学生学习相应学科课程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的建议,目的是切实引导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例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突出强调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形成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树立对国家的高度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和追求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情感。新的课程标准优化了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征与生活经验,从学科特点出发, 以学科核心素养为纲,重新梳理和安排了必修、选择性必修和选修的课程内容,既强调学生达到基本要求,又可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熟悉课程标准。不论是哪个年级、哪个学科,都要吃透课程标准的精神。也许对于新教师而言,深刻领会课程标准需要有一个过程,但不 能忽视课程标准,把课程标准误认为是烦冗的套话,必须认真阅读,悉心体会。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介绍教学经验时曾说过:“我把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抄下来,贴在教案本的首页,经常看。”可见这位资深教师对课程标准的高度重视。磨刀不误砍柴工。有效备课先从研读课程标准开始。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