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刑事政策司法化的内在道德 - 无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刑事政策司法化的内在道德
ISBN:978-7-301-31814-0 条码:9787301318140
作者: 孙万怀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79.00  折扣价:¥75.05
折扣:0.95 节省了3.95元
字数: 316千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352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1-01-05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刑事法治建设和刑法学研究的历程是一个贯穿刑法理念之研究、革新的过程,各种理论五花八门。这些“革新”表面上似乎在关注刑法的适应性和社会性,关注个案的正义,实际上却在不断地冲击或销蚀罪刑法定主义的基本意蕴,这可以最为明显地体现在以下的论争中:一是对于刑法确定性的讨论;二是 对于“风险刑法”的激辩;三是“敌人刑法”理论的出现;四是理念变化的的显性实践。归结起来,上述争论都与如何理解罪刑法定的地位和内涵存在着莫大的关联,集中表现为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应对权力的问题,即国家刑权力与人权保障的冲突与协调问题;二是对于刑法确定性的理解和把握问题,其中包括对于刑法罪名确定性的理解;三是消极的出罪权问题,即非犯罪化的权力归属与实际运作。产生上述争议及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刑法理念的实质内涵,没有在刑法理论研究和司法实务中树立和坚持罪刑法定的刑法理念。本书旨在超越刑法文本这一制度层面和刑法解释这一技术层面来把握刑事法治建设的根本指向——罪刑法定刑法理念的深刻内涵。

作者简介:
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刑法学与刑事政策学的教学和研究。兼任上海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曾获得最高人民检察院“金鼎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要作品有《刑事政策合法性的历史》《罪刑关系的法定化困境与人道主义的补足》《论民意在刑事司法中的解构》等。

章节目录:
目录 引言 司法犯罪化的表征 第一章 问题的实质与罪刑法定理念的重申 一、 一个前提性的问题——刑法基本理念的内涵解构与范畴界定 二、 罪刑法定原则向罪刑法定理念的位移 三、 坚持罪的明确性还是刑的明确性优先 第二章 “风险刑法”观——风险社会中刑法的冲动 一、 风险社会与风险刑法的提出 二、 “风险社会”理论能否为风险刑法奠基 三、 风险刑法的理论基础的证伪 四、 风险社会框架下的风险刑法的实质与后果 五、 出路:信守政策和法治的底线 六、 莫将管理的失误视同为刑法的风险 第三章 罪刑关系法定化困境与人道主义补足 一、 法定化困境的规范因素及其所引发的刑罚人道主义重拾 二、 法定化困境解决的现实策略与人道主义的路径 三、 人道主义诉求是刑事司法职业者的道德责任 第四章 刑事司法适用的合宪性引导 一、 现实与理论研究问题之所在 二、 一个前置性的问题:刑法解释的位阶分歧与合宪性解释的介入 三、 刑法解释以效力为基础的位阶进路:合规范性、合刑性与合宪性 四、 宪法性的基本权利之于刑法适用的作用 五、 合宪性解释原则对于刑法适用的引导 第五章 民意在刑事司法中的解构 一、 在刑事司法领域如何解构民意 二、 定罪量刑过程中排除民意的特殊性要求 三、 刑事审判独立情形下民意才能被真正排除 四、 宣告刑超越刑法的进一步考察——民意乎?权意乎? 五、 坚守法律信仰 第六章 刑事政策的司法化回归 一、 刑事政策司法化研究的理论自觉 二、 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初衷的背离 三、 在追根溯源中合理定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四、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法律逻辑和形式逻辑 第七章 实体的具体检视I: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口袋化 一、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成为口袋罪的症候 二、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口袋化的社会背景——刑事政策价值取向的不同解读 三、 对于规范主义抛弃的必然结果是罪名的口袋化 四、 罪刑法定原则的坚守——剔除刑法的戾气 第八章 实体的具体检视II:网络谣言与寻衅滋事罪之口袋化 一、 争议是怎么展现出来的 二、 信息虚假性的界定标准是什么 三、 “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究竟该如何理解 四、 “恶意”为什么会与“虚假信息”联系在一起 第九章 实体的具体检视III: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量刑偏向与反制定罪 一、 问题的提出——打击态势与打击特征 二、 有毒有害食品犯罪量刑中的轻轻重重倾向之质疑 三、 有毒有害食品犯罪定罪中“量刑反制”的偏好及其否定 第十章 形式的具体检视I:指导性案例中的规则建构 一、 是谁而鸣——制度设定的初衷、争议及对现实的启示 二、 如何避免武断化的刑事个案指导与刑事案例指导制度的武断化 三、 案例指导应侧重于例外性、补充性与平衡性 第十一章 形式的具体检视II:刑事裁判文书的说理之殇 一、 刑事裁判文书公开所附着的意义及其形式性 二、 刑事裁判文书公开后所昭示的裁判缺乏说理性特征 三、 刑事裁判文书缺乏说理导致裁决沦为缺乏权威性的“单纯的暴力” 四、 裁判文书的说理是刑法学研究得以健康发展的实质前提 后记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