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观念(增补版) - 历史的观念译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历史的观念(增补版)
历史的观念译丛
|
ISBN: | 978-7-301-16205-7 |
条码: | 9787301162057 |
作者: |
(英)柯林武德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78.00
折扣价:¥74.10
折扣:0.95
节省了3.9元
|
字数: |
524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588页
|
发行编号: | 730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1-02-26 |
|
内容简介: |
英国哲学家柯林武德的遗作,在1940年代出版,是英语学术界引用率极高的历史哲学的经典之作,至今仍然是这一领域的必读书。1998年的增补版,新补充了柯林武德档案中发现的历史哲学讲稿,内容增补了三分之一。
|
作者简介: |
柯林武德(Robin Gcorge Collingwood,1889-1943),英国哲学家、历史学家、业余画家。1912年起任牛津大学研究员1914-918年服务于英国海军参谋部下属机构,1927年起为牛津大学罗马史讲座教师。成为继哈佛菲尔德之后的罗马不列颠史专家。1935年起为牛津大学温弗莱特形而上学哲学教授,至1941年退休,1943年病逝。 柯林武德被誉为20世纪有影响力的历史哲学家之一,《历史的观念》为其遗作。最初于1946年由诺克斯编辑成书,极受学界关注。由杜森编辑的《历史的观念》(增补版)澄清了诺克斯版编纂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增收了柯林武德在1926-928年间所做的历史哲学讲演稿。
|
章节目录: |
原编者序 导论 第一节 历史哲学 第二节 历史学的性质、对象、方法和价值 第三节 第一编至第四编的问题 第一编 希腊罗马的历史编纂学 第一节 神权历史学和神话 第二节 希罗多德开创的科学历史学 第三节 希腊思想的反历史倾向 第四节 希腊人关于历史学的性质和价值的概念 第五节 希腊的历史学方法及其局限性 第六节 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 第七节 希腊化时期 第八节 波里比乌斯 第九节 李维和塔西佗 第十节 希腊罗马历史编纂学的特点 一 人文主义 二 实质主义 第二编 基督教的影响 第一节 基督教思想的潜移默化 第二节 基督教历史编纂学的特点 第三节 中世纪的历史编纂学 第四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学家 第五节 笛卡尔 第六节 笛卡尔派的历史编纂学 第七节 反笛卡尔主义 一 维柯 二 洛克、贝克莱和休谟 第八节 启蒙运动 第九节 人性的科学 第三编 科学历史学的滥觞 第一节 浪漫主义 第二节 赫德尔 第三节 康德 第四节 席勒 第五节 费希特 第六节 谢林 第七节 黑格尔 第八节 黑格尔和马克思 第九节 实证主义 第四编 科学历史学 第一节 英 国 一 布莱德雷 二 布莱德雷的后继者 三 19世纪晚期的历史编纂学 四 伯里 五 奥克肖特 六 汤因比 第二节 德 国 一 文德尔班 二 李凯尔特 三 齐美尔 四 狄尔泰 五 迈耶 六 斯宾格勒 第三节 法 国 一 拉韦松的精神主义 二 拉希利埃的唯心主义 三 柏格森的演化主义 四 近代法国的历史编纂学 第四节 意大利 一 克罗齐1893年的论文 二 克罗齐的第二立场:《逻辑学》 三 历史学与哲学 四 历史与自然 五 克罗齐的最后立场:历史学的自律 第五编 后论 第一节 人性和人类历史 一 人性的科学 二 历史思想的范围 三 作为心灵的知识的历史学 四 结论 第二节 历史的想象 第三节 历史的证据 导 言 一 作为推论的历史学 二 不同种类的推论 三 证词 四 剪刀加浆糊 五 历史的推论 六 鸽子笼方式 七 是谁杀死了约翰·道埃? 八 问题 九 陈述和证据 十 问题和证据 第四节 作为过去经验之重演的历史学 第五节 历史学的题材 第六节 历史和自由 第七节 历史思维所创造的进步 人名译名对照表 译后记 修订版后记
|
精彩片段: |
这并不是说哲学就是心灵科学,或者心理学。心理学是第一级的思想;它正是用生物学探讨生命的同样方法探讨心灵的。它并不研究思想及其对象之间的关系,它直接把思想作为某种与其对象完全分离的东西来研究,作为世界上单纯发生的某种东西,作为一种特殊的现象——一种能就其本身加以讨论的东西——来研究。哲学从来不涉及思想本身;它涉及的总是它与它的对象的关系,因此它涉及对象正如它涉及思想是一样之多。 哲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这一区别,可以由这些学科对历史思想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来阐明;历史思想是有关一种特殊对象的一种特殊思想,这种对象我们暂且规定为“过去”。心理学家自己可能对历史思想感兴趣;他可能分析历史学家身上所进行的那种特殊的心灵事件;例如,他可以论证说,历史学家就像艺术家一样是建造起一个幻想世界的人,因为他们都太神经过敏了,因而不能有效地生活在这个现实世界之中;但是又与艺术家不同,历史学家把这个幻想世界的投影颠倒过去,因为他们把他们神经过敏的起源与过去自己童年时代的事件联系起来,而且总是追溯过去,枉然企图解决这些神经过敏症。这种分析可以深入钻研细节,而且表明历史学家对大人物(如恺撒)的兴趣是怎样表现了他对他父亲的幼稚态度的,等等。我并不提示这种分析是浪费时间。我只是描述它的一个典型事例,以便指出它把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原来的主一客体关系中的主体项上。它只关心历史学家的思想,而并不关心它的对象,即过去。对历史思想的全部心理分析仍会是完全相同的,哪怕根本就没有所谓过去这样一种东西,哪怕恺撒是个虚构的人物,哪怕历史学并不是知识而纯粹是幻想。 对哲学家,需要注意的事实既不是过去本身(像是对历史学家那样),也不是历史学家关于过去本身的思想(像是对心理学家那样),而是这两者处于它们的相互关系之中。与对象有关的思想不仅仅是思想而且是知识;因此,对心理学来说是纯粹思想的理论,是从客体抽象出来的心灵事件的理论,对哲学来说就成了知识的理论。
|
书 评: |
历史哲学这一课题的研究者,在近代西方是哲学家远多于历史学家,像克罗齐和柯林武德这样以哲学家而兼历史学家的人,并不多见。 ——何兆武 1926年和1928年的讲稿尤其重要,它们包含了柯林武德对其历史哲学思想所做的首次全面阐述。因此,通过它们,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一阶段得到了完好记录。他后期历史哲学的许多著名观点都是在这些讲稿中一次被阐述,从而为更好地理解他的观点提供了一个非常珍贵的机会。 ——扬·冯·德·杜森
|
其 它: |
在跨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的当下,如影相随的是,我们面对着全球化时代的一种紧迫要求,即必须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及特殊性。由中外学者携手组织的这套丛书,将致力于把西方有关历史、历史编纂、元史学和历史哲学的话语带入中国历史文化的园地。 历史论题是人类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在历史中,人们形成并且反映了他们与其他人的认同感、归属感,以及与他者的差异。在归属感和差异的宽泛视界中来看待“世界诸文明”,人们才能够谈及“文化认同”。历史学家们的专业学术工作往往涉及到并依赖于认同形成的文化过程。由于这种牵涉,无论历史学家是否意识到,政治都在他们的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不管学术性的历史研究仅仅只是作为资政的工具,还是因其方法的合理性而有着特别功能,这都已经是公开的问题。 关于历史思维的学术地位的许多讨论,还有它对“客观性”或普遍有效性的执著,都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过程中的历史思维之发展联系在一起。在这一过程中,历史思维获得了学术学科或者说“科学”(wissenschafI,采该词更宽泛的意义)的形式。历史学研究的传统,其自尊就在于,它声称与非专业历史学相比有着更高层次的有效性。一般用的词就是“客观性”。与这种对客观性的执著相反,许多重要论述进入了历史学家的自我意识,这牵涉到他们与各自国家历史文化的相互关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