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颠覆吴庭艳政权的隐蔽行动 - 南大亚太论丛·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系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美国颠覆吴庭艳政权的隐蔽行动
南大亚太论丛·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系列
|
ISBN: | 978-7-305-23700-3 |
条码: | |
作者: |
程晓燕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58.00
折扣价:¥52.20
折扣:0.90
节省了5.8元
|
字数: |
170千字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16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40
|
出版日期: |
2020-10-12 |
|
内容简介: |
本书利用美国外交关系文件、林登·约翰逊图书馆档案、肯尼迪图书馆档案等解密档案与其他资料,从中情局、大使馆等美国驻外机构谋划、实施海外隐蔽行动的角度,梳理了美国深陷越南战争过程中出于冷战思维对吴庭艳政权的抛弃与颠覆。本书在挖掘新资料、探索新的研究视角的基础上提出,吴庭艳作为美国扶植的南越代理人出于平衡各方利益的角度曾尝试与北越谈判,这一定程度触动了美国的反共“逆鳞”,由此在以佛教徒运动及南越政府腐败无能等现实问题的掩饰下,以中情局为主导的美国驻外机构与南越内部的颠覆势力共谋,并推动实现了吴庭艳政权的倒台。本书是对越战史及冷战史的重要补充,而且有利于从另一个角度认识美国卷入越南终而失败的原因和理解越南人民抗美战争之艰巨深刻。
|
作者简介: |
南京大学历史系国际关系史博士,南京财经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美国外交史。著有《以小博大》等多部专著。
|
章节目录: |
绪论 第一章 乱世总理 第一节 吴庭艳其人 第二节 流亡美国 第三节 回归之路 第二章 剑指南越 第一节 彼岸“来客” 第二节 反共“建国” 第三节 使团争吵 第三章 反共试验田 第一节 农村治理 第二节 特务政治 第三节 白色恐怖 第四章 日暮途穷 第一节 难以为继 第二节 垂暮之音 第三节 佛教徒“危机” 第五章 中央情报局与政变 第一节 兰斯代尔 第二节 反对“换马” 第三节 “报复理查森” 第六章 末日来临 第一节 孤掌难呜 第二节 阴谋交织 第三节 喋血西贡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
精彩片段: |
《美国颠覆吴庭艳政权的隐蔽行动-美国海外隐蔽行动研究系列》: 沃尔夫·拉德金斯基是驻越使团的土地问题顾问,1955年年初来到西贡。他在土改方面经验丰富,享有“土改先生”的赞誉。他不赞成美国传统的关于亚洲农业社会的分类,认为在亚洲富有的地主都是“反革命封建阶级”,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都是革命力量,美国非但不应当排斥土地改革,反过来要善于利用这一共产党的阶级斗争的工具,支持土改从而消弭农民革命的冲动,引导它向“正确”的方向上走。这个主张和拉德金斯基早年在俄国的生活经历有直接的联系,简单来说,他的观点就是通过土改扑灭革命的火种。农民占南越人口绝大多数,西贡政权的命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农村政策,尤其是土地政策。拉德金斯基提出,为了让土改更有效率,必须在乡村单位贯彻实施,也必须得到农民的参与,农业援助项目的物质技术层面并不比那些可能促成“新精神面貌”的项目更重要,技术援助真正效果是使人的思想发生变化。这与低度现实主义倡导的原则完全一致。他还认为,只有政治家能进行或好或坏的改革,或者根本不搞改革,因此关键的是要和具有积极进取思想的亚洲领导人建立关系,即为了开具的改革药方能被采纳,最好以一种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方式向政府提出来。拉德金斯基显然希望吴庭艳就是那种易于接受的亚洲领导人。然而,他们把自己当救世主的同时,偏偏遇到了同样自认为品德高尚的吴庭艳,从政府官员到专家顾问,几乎没有人不认为吴庭艳顽固。事实却是,有些问题源于美国政府内部各执己见,无论跟吴庭艳有无争执,有多大的争执,他们自己就无法达成一致,或是使团之间,或是使团和华盛顿之间常常分歧不断,以致爆发争吵。 正如已有研究指出的,美国军方根据自己的职业传统加上朝鲜战争的狭隘经验,把南越政府军的使命规定为对付来自北方的入侵,按照美式正规作战方式进行训练和演习,忽视了在南方进行反游击战的需要,甚至在种种证据表明南方游击战是西贡政权面临的主要危险之后,美国军援顾问团依旧墨守成规。在如何对付游击战方面,美国政府的关注度远不如吴庭艳,主要由于后者的推动,南越建立了两种专用于打击游击队的准军事部队。①第一种就是保安队,即南越民警部队。密大旋即派专家小组在1955年夏承担设计和训练任务,但不久遇到麻烦。这个麻烦在后来又表明,美国军援顾问团的建议更合适、更有效。密大专家认为,保安队是个轻装警察组织,而美国军援顾问团支持吴庭艳,要求把它建设为一支拥有装甲车和直升机等重武器的辅助军队。华盛顿采纳了密大专家的意见,拒绝提供资金迫使吴庭艳放弃其要求。不仅如此,1958年6月,美国还要求将保安队人数减少约40%。第二种准军事部队是自卫队,即村级民兵。1955年11月,吴庭艳向美方提出应立即建立这种组织,并为此索取资金和装备。美国大使和军援顾问团都认为,这对于铲除共产党在农村的影响和完成南越绥靖是必要的。然而,尽管华盛顿拨付了一些资金,但几乎没有做出别的努力,后来甚至通知西贡,由于缺少资金,只能支持三万人规模,比原计划少一半。1957年10月,美国国际合作总署建议对越军援削减超过20%,虽然该署驻越分署和大使埃尔布里奇·德布罗(Elbridge Durbrow)都认为这太过分,但国务院予以通过。显然,“救世主”也没有那么慷慨,斤斤计较扶持成本;而且,它也不做赔本的买卖。就以“商品进口计划”来说,它是西贡政权重要的经济基础,使西贡得以生存,甚至大发横财,但美国自己也受益不少,被美国人自己称为“自有轮子以来最伟大的发明”①:给予西贡的美元90%只能用于进口美国商品,只有10%被允许购买第三国商品。当然,无论如何,美国援越的出发点是反共,在这个根本前提下援助吴庭艳形成其统治,也因此在长达九年的时间里,美国在扶吴和弃吴之间来回摇摆。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