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乡风文明的塑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乡风文明的塑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ISBN:9787563831609 条码:
作者: 李为君 夏颖 孔寅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42.00  折扣价:¥39.90
折扣:0.95 节省了2.1元
字数: 246千字
出版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页数: 224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1-0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党的十九大报告首倡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为契机,思考和阐述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情况,对农村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应该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总体性研究。全书内容共分为七章,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特征、价值和理论的阐释基础上,按照“谁在建”“建什么”“如何建”“影响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及“如何有效推进”的逻辑展开

作者简介:
李为君,女,1976年11月出生,内蒙古通辽人,法学硕士,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一直从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长期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理论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著有《为政者的学与思》,参与多项省级课题和承担青岛市社科规划的研究工作,公开发表6篇论文。

章节目录:
目录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研究综述
第三节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四节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一般阐释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关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价值定位
第三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多元主体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五大主体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主体的三边关系
第四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多维内容
第一节格局上的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建设
第二节布局上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建设
第三节结构上的实体性文化和非实体性文化建设
第五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双重路径
第一节外部嵌入性路径
第二节内生性路径
第六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及有效推进的
制约因素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成效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有效推进的
制约因素
第七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有效推进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有效推进的方针和
原则
第二节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有效推进制约因素的
破除
结语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前言
农民、农业和农村即“三农”问题作为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涉及范围极其广泛,其中农村文化建设是国家文化建设和农村全面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党的十九大报告首倡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比2005年倡导新农村建设时提出的“二十字建设方针”,不难发现,在前后两个版本的“二十字”中唯一未变的是对“乡风文明”的要求,反映了中国农村文化的发展问题是多年未竟的课题。
本书运用多学科综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在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特征、价值和理论的阐释基础上,以“谁在建”、“建什么”、“实然上如何建”、“实然上建的成效如何”、“影响农村文化建设有效推进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及“应然上如何有效推进”这一逻辑来进行农村文化建设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复杂性、包容性和艰巨性的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经济发展、政治秩序的有序稳定以及农村社会的整合发挥着重要作用,并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现代化、农民全面发展目标的实现。本书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农村文化建设思想的基础上,阐释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内容、路径、有效推进的制约因素及有效推进的基本思路。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包含了作为领导主体的党委、作为主导主体的政府、作为基本主体的农民、作为重要主体经营性文化市场主体和作为辅助主体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或个人,这五大主体在农村文化建设中体现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国家、社会、市场的三边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内容已经不同于改革前,格局上不仅有作为主流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也包括其他文化的建设;在布局上农村现有的文化建设不再是完全由国家包揽的文化事业建设,经营性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亮点所在;结构上不仅包括实体性文化,还包括非实体性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文化建设路径体现为国家自上而下、城市由高而低的外部嵌入性路径和内部文化需求驱动性、外部文化需求驱动性的内生性路径。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体现为农村文化发展规模的扩大、区域和城乡文化差距缩小、农民传统意识有所消退。尽管如此,区域和城乡文化差距仍很大,农民现代意识仍欠缺,并且农村文化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这都表明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效性有待提升。制约农村文化建设有效推进的因素除了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落后和城乡二元制度惯性的根本性、关键性因素之外,在农村文化建设这一系统内,主体性困境、内容偏失和路径依赖-锁定也是农村文化发展的瓶颈。因此要实现农村文化的健康、有序、长足发展,就必须在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基本指导方针以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字当头和立破并举等具体工作方针下,贯彻“三贴近”基本原则和顺势而为、因地制宜、持之以恒、统筹兼顾、重在落实等其他重要原则并采取针对性举措,即以强化农村经济基础和去除城乡二元制度惯性为根本,实现主体困境的消解、内容的纠偏、路径依赖-锁定的破除等一系列目标。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