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意义——李白的人文贡献及当代价值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李白的意义——李白的人文贡献及当代价值研究
|
ISBN: | 9787564376635 |
条码: | |
作者: |
赵斌,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155.00
折扣价:¥147.25
折扣:0.95
节省了7.75元
|
字数: |
670千字
|
出版社: |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12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0-09-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一本研究李白身世、生平、人格精神、文化贡献的文艺理论专著,重点研究了影响李白成长的诸多因素和李白的文化(文学和精神)贡献,特别就其精神贡献与当代价值予以重点阐释。本书弥补了以前李白精神研究的一些局限,更切合了当前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民族文化自信的树立、新时代精神文明与先进文化建设的时代大环境。进一步彰显了李白的人文精神,弘扬李白文化,传递时代正能量。本书的创新在于:一是研究方法上“普适性”“特异性”相结合;二是具体分析了李白“本色型”“自我型”“超我型”三重文化形象;三是分析文化形象的形成、演变及特点,重点阐释了李白的精神贡献内涵,以及对当代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民族文化自信培植等方面的巨大价值。本书入选2019年四川省作协历史文化名人工程重点扶持项目,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适合研究李白的学者和一般读者阅读,适合向大学生、中学生群体推广
|
作者简介: |
赵斌,四川省江油市第一中学高级教师,中国李白研究会会员,四川省李白研究会副秘书长;长期致力于李白文化的研究与传播;出版著作《李诗猜读》《和大唐诗人对酒当歌》《与大宋词人秉烛夜语》;
|
章节目录: |
江油李白 李白的家世及其父亲李容 再探李白家世等问题 李白出生江油的多个依据 李白“胡人”辨 李白家族的振兴计划 志士李白 李白对儒家恩想的选择性接受 李白的蜀中求学与入世策略 李白“不屑”科举的难言之隐 李白最崇拜的古代贤人 “天真”李白的追梦人生 士人李白 李白的士子情怀 李白的干谒与干谒诗 李白的侠客梦 李白的从军梦与边塞情结 李白“请辞”与“从李磷” 诗酒李白 成就李白的“绝代双骄” 李白嗜酒的源起 开放的盛唐造就了“酒仙”李白 李白的绝世狂歌与借酒抒怀 李白的饮酒之趣与“太白风骨” 道家李白 李白的道教情结与应世策略 李白的从道经历与从政纠葛 道之于李白的丰厚给养 飘然李白 李白之“气”的非凡特质 李白的奇士风采 李白与“剑” 李白的人格坚守 李白诗歌的“狂放俊逸” 现实李白 李白难以排解的现实痛感 李白的幽州之行 李白“古风”的讽喻意义 李白怀古诗里的现实关切 李白的反战情结与悲悯情怀 李白爱情诗里的世俗情怀 李白的民本情怀 人文李白 李白的山水情结 李白诗歌中的“云”意象 李白的明月情结 李白诗歌中的离愁别恨 怨情李白 李白的“大鹏”情结与人生之悲 李白的人生悲剧根源 李白的悲剧意义 伟大李白 李白诗歌的卓异特质 李白诗歌的人文价值 李白“惟我独尊”的人格特质 李白之于盛唐的意义 李白的精神贡献及当代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李白的意义:李白的人文贡献及当代价值研究》:
李白是个读书人。他和当时的文人一样,有着用世当代的士子情怀。
士子即“士人”,是中国古代对知识分子的统称,是一个精英社会群体。他们首先要学习传统文化,同时又要肩负文化传承的使命,更要参与国家政治。他们既传承优秀文化,又不断进取创新。这些“士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将其视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这就是“士子情怀”:对道德文化的弘扬,对人生价值的感念。“士子情怀”的核心就在于有社会责任感,有历史担当,是积极的、用世的、爱国利民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是《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基本要义是说,一个士人要具备宽广、坚韧的品质,要有心怀天下、身担大任、追求到底的精神和意志。五千年华夏文明史成就了无数名扬后世、光照史册的士子。他们品格高尚、理想远大、心系时运。无论是孔子门下的“七十二贤人”,还是孔融让梨、曾子避席、程门立雪、岳飞学艺等,都是中国古代士人具有“士子情怀”的典范。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都是“士子情怀”的集中体现。一句话,“士子情怀”就是“家国情怀”,是一个读书人的“必备素质”。心中无江山社稷,追求不利世利民,他就算不得一个真正的士子。
李白深得其中要义。为此,他为自己的理想设计了一幅完美的人生线路图,这是他在参阅了历代名人士子的成功之道后,经由自我取舍而精心设计、量身定做的。
在完成这个“自我设计”时,李白取儒道之长而唯我是用,对儒道精华进行了“李白式”的扬弃与嫁接,体现出了李白的人生追求、价值取向和审美再造,是一个完美人生的独创设计,是李白的专利,而非不加剪裁的照单复制。
以前的名人,诸如管仲、乐毅、鲁仲连、范蠡、张良等名臣明贤,大多是骑驴看唱本,走一步看一步,根据时局而不断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和奋斗目标,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意性。尽管最终的选择他们都经过了深思熟虑,有时还可能是“即境生变,相时而动”。
而那些曾经影响过李白实施人生设计的先贤自然成了他的偶像,这些偶像的名字、连同他们的功绩经常出现在李白的诗文里,反复歌吟,以明心志。
李白有时虽然有傲慢不拘、睥睨群雄的毛病,但是,对他无限崇拜的这些偶像,却十分谦逊。其谦逊的程度绝不亚于今天的小学生,或疯狂追星的粉丝,“一生低眉谢宣城”(王士祯《论诗绝句》)就是其最为著名的个案。
李白不是一味地高傲狷狂,还要看对象。这也是他狂傲的成分里,行为被人们接受、人格令人景仰的地方。
李白告诉世人:如果你也想高傲一把,张狂一回,那你一定要先看对象,然后再储备足够强大的能量。
否则,就可能遗为笑柄!
一、古代士人精神与唐代的结合
作为士子,李白本该顺理成章地参加科举考试,以此入仕践志。但是,因家世问题,他无奈地选择制举。这既有自身原因,也有时代因素。
自身原因在于“荣亲”目标的达成和儒家用世思想的影响。而社会对他的从政道路的选择又施加了强劲的助推力。
李白生活的时代,经过了一百多年的精心经营,整个唐朝社会呈现出了煊赫辉煌的盛世图景。这样的喜人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文人们的用世之心——积极参政的渴望蓬勃而生,希望像历朝历代那些功勋卓著的文人士子一样建功当代。其用世情怀的激烈程度超越了此前的任何朝代。
而生活在盛世图景下的官员们,既有着相对丰厚的利禄,又有着风雅的气质,博得了社会各阶层的羡慕,形成了一股强烈的“尚冠冕”的社会风气。士子渴望得到重用,期望才能得到发挥;普通百姓则期求家庭荣耀,家族兴旺,纷纷鼓励、甚至怂恿自家的男丁昂首阔步地走进考场,走上仕途。或者走向边关,走上战场。如果哪个读书人没有济世从政之心,就有可能被视为“窝囊废”,而遭到家人、氏族的白眼,甚至是嘲笑和鄙视。比如王昌龄在《闺怨》一诗中写道:“悔教夫婿觅封侯!”面对美好的春色,怨妇为自己当年轻易将自己的丈夫“驱赶”出家门去追求功名而悔恨不已。诗句虽是以其眼前的悔恨表达了怨妇对功名的轻视,对个体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却说明当初支持丈夫辞家建功更多的是受时风的驱使。
唐代还在科考之外设置了另外的选才途径,以广揽天下英才,为吾朝所用。“举制”特别盛行,被大唐著名道士司马承祯称作“终南捷径”,他本人就是其中的受益者。据统计,唐代由此途径而官至宰相的就多达七十二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它等于在无声地召唤普天之下的文人士子:俊杰英才们,吾朝吾代需要你们!除了科考以外你们还可以如此这般地登朝人仕。杜甫、白居易、陈子昂、王勃、骆宾王、高适……这些在文坛留下绝世佳作的文人,都曾出仕,只是人仕途径有异、职位高低有别而已。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