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内容简介: |
本教材根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普通高等学校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的要求,紧扣劳动教育课程教学目标进行编写,内容涵盖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体面劳动、劳动安全、劳动实践和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 本教材得到劳动教育相关领域专家的支持与肯定。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向兵教授作序,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刘丽红教授作为主审审定本教材;全国重点马院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黄瑞雄教授、刘琼豪教授对全书进行了仔细认真的审核。
|
作者简介: |
☆主审简介☆ 刘丽红,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副校长,兼社会工作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劳动教育中心研究员,《劳动教育评论》编委会副主任,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院理事,中国社会工作学会家庭与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顾问,北京市社会心理联合会心理督导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国民心理健康智库专家,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劳动关系高级协调师(一级)、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生涯规划师、创新创业导师。作为劳动教育领域专家,主编主审《劳动教育》《高职生劳动教育教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等多部劳动教育教材。主讲课程《劳动与创新创业》《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 ☆作者简介☆ 旷永青,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研究。 林春逸,广西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发展伦理与文化发展等研究。 陈湘如,北部湾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副研究员。主持各级各类项目4项,参编著作1部,发表论文8篇。 曾昭皓,华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办公室主任,佛山市宣传部讲师团成员,法学博士。主持各级各类课题8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20余篇。
|
章节目录: |
|理 论 篇| 模块一 理解劳动内涵 3 案例导入 3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4 第二节 新时代的劳动新形态 8 第三节 新时代劳动与社会的关系 15 思考与拓展 18 模块二 体认劳动价值 20 案例导入 20 第一节 劳动创造“人” 21 第二节 劳动创造财富 24 第三节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30 第四节 劳动成就自我 35 思考与拓展 39 模块三 锻造劳动品质 42 案例导入 42 第一节 专心致志,坚守梦想 43 第二节 吃苦耐劳,迎难而上 47 第三节 诚实守信,修身立德 53 第四节 团结协作,共享愿景 56 思考与拓展 59 模块四 弘扬劳动精神 61 案例导入 61 第一节 培育劳动精神 62 第二节 发扬工匠精神 72 第三节 践行劳模精神 78 思考与拓展 82 模块五 保障劳动安全 84 案例导入 84 第一节 掌握劳动安全常识 85 第二节 警惕劳动安全隐患 89 第三节 遵守劳动安全规程 95 第四节 重视劳动保护 101 思考与拓展 106 模块六 遵守劳动法规 108 案例导入 108 第一节 劳动关系与契约精神 110 第二节 劳动合同与劳动权益 113 第三节 劳动争议与处理方式 119 第四节 尊重与维护知识产权 123 思考与拓展 127 模块七 提升职业劳动素养 129 案例导入 129 第一节 认识职业劳动 130 第二节 建立职业劳动认知 136 第三节 提高职业能力 141 思考与拓展 148 模块八 劳动托起中国梦 150 案例导入 150 第一节 劳动推动民族复兴 151 第二节 劳动成就美好未来 156 思考与拓展 159 |实 践 篇| 劳动实践模块总论 163 模块九 日常生活劳动实践 167 项目一 室内绿化——美化生活空间 168 项目二 垃圾分类——呵护社区环境 171 项目三 家庭护理——关爱家人健康 174 模块十 生产劳动实践 179 项目一 专业实训——树立岗位意识 180 项目二 非遗学堂——感受匠心精神 183 项目三 学优则创——培育创新精神 186 模块十一 服务性劳动实践 189 项目一 安全宣讲——普及老年人防诈骗知识 190 项目二 社区服务——方便居民生活 193 项目三 办公助理——服务老师与同学 196 附录 实践报告 199 参考文献 202
|
精彩片段: |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及其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部署和要求。文件明确指出,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年7月,教育部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进一步阐释了劳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明确了职业院校与高等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目标与内容。高校劳动教育应以实践育人为基本途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培养必备的劳动能力。 2021年2月,中共江苏省委办公厅印发的《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了江苏省劳动教育课程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劳动教育课程的重点任务,提出了具体实施的方式、方法。江苏省是较早全面推进劳动教育的省份,已初步构建了具有江苏特点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江苏省高校依托《实施意见》推动劳动教育,将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劳动教育的期待。 根据中央和江苏省劳动教育相关文件精神,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与江苏省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委员会组织江苏省部分高校的专家、教授与骨干教师,组建了一支优秀的编审团队,致力于开发一本满足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需要、体现江苏特色的优质教材,为高校开设劳动教育课程提供教学用书。 本书分为理论篇与实践篇,兼顾学生劳动素养与劳动能力的培养。理论篇包括理解劳动内涵、体认劳动价值、锻造劳动品质、弘扬劳动精神、保障劳动安全、遵守劳动法规、提升职业劳动素养、劳动托起中国梦八个模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为学生参与劳动保驾护航;实践篇由日常生活劳动实践、生产劳动实践、服务性劳动实践三大模块构成,实践项目与日常生活劳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等有机结合。本书理论严谨翔实,实践项目可操作性强,且配有网络课程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符合政策文件对劳动教育课程的要求,既可作为高校劳动教育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导教材,又可作为大学生学习劳动教育知识、促进自我成长的贴身读物。 全书编写体现了以下四大特色: (1)政策指引,内容鲜明。本书严格按照《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发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及《中共江苏省委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的要求组织编写,主旨鲜明,导向准确。 (2)理论完整,实践突出。本书内容包含理论篇和实践篇。理论篇知识体系完整,内容全面,课后练习丰富;实践篇精选案例项目,并设有劳动实践考核标准。 (3)在线融合,方便教学。本书配有网络平台(含网络课程),既适合线上网课教学,也适合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和线下教学模式,方便学校按需授课。 (4)资源丰富,考评便捷。本书配有PPT、试题库、教学大纲、微视频及在线考试评测系统等丰富的教学资源,便于考核及评价。 本书由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省高校教材管理工作委员会联合组编,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丁晓昌会长、南京师范大学顾建军教授担任主编,江苏省二十所高校共同编写而成。具体分工如下:丁晓昌会长负责编审团队组建、总体设计、政治方向把关,顾建军教授负责目录拟定;模块一由沈孝兵、王栋、任亚梨、李灿编写;模块二由邓凯、赵亚静、邓峰、陈鹏编写;模块三由刘长江、薛璟、孙子文编写;模块四由王梦芝、郏宁扬、杨青编写;模块五由王峰、戚豹、刘跃龙编写;模块六由张秀再、常建华、边和平、王红艳编写;模块七由陆群、顾新春、刘刚编写;模块八由陈鹏、邓峰编写;模块九由王士恒、缪昌武编写;模块十由边和平、王红艳编写;模块十一由曹辉编写。审稿团队由吴立保、顾建军、贺斌、周成军、边和平、曹辉、刘向永、张宇组成。微课制作由边和平团队负责,具体的微课设计、脚本编写、拍摄等工作由边和平、赵斌、刘开淼、吕婷婷、苏海雁、郑萌萌共同完成,在此表示感谢。 特别感谢南京农业大学张炜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吴立保教授,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赵亚萍老师、黄榕老师,南京农业大学阎燕科长,中国矿业大学边和平,河海大学沈扬教授、吴志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祖强副处长对本书的大力支持。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已有研究成果,在此向相关作者表示感谢。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