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三版) - 高等院校心理学融媒体精品教程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三版)
高等院校心理学融媒体精品教程
|
ISBN: | 9787565142581 |
条码: | |
作者: |
主编 傅宏 副主编 陶琳瑾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3-1 |
开本: | 0 |
定价: |
¥68.00
折扣价:¥64.60
折扣:0.95
节省了3.4元
|
字数: |
567千字
|
出版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05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20
|
出版日期: |
2020-09-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出版以来,一直深受读者欢迎,是市场销售较好的图书。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一部儿童心理治疗教材,本书突出强调儿童心理发展和成长需要,在作者多年教学和对相关教材编写经验积累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思想,以适合儿童需要的游戏、艺术、阅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儿童与心理治疗 第二节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历史 第三节 儿童心理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儿童期心理发展及相关发展问题 第一节 儿童发展观概述 第二节 儿童期心理发展 第三节 儿童期心理发展障碍及鉴别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儿童心理评估与治疗计划 第一节 儿童心理评估概述 第二节 儿童心理评估的实施 第三节 治疗计划与方案的设计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儿童个体治疗与团体治疗 第一节 发展性儿童治疗概述 第二节 儿童个体治疗 第三节 儿童团体治疗 第四节 发展性儿童团体治疗 第五节 儿童个体与团体治疗中的常见问题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儿童游戏治疗 第一节 儿童游戏治疗概述 第二节 游戏治疗的技术与步骤 第三节 游戏治疗的应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六章 儿童艺术治疗 第一节 儿童艺术治疗概述 第二节 对艺术作品和创作过程的解释 第三节 艺术治疗的应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七章 儿童阅读治疗 第一节 儿童阅读治疗概述 第二节 阅读治疗的步骤 第三节 阅读治疗的应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八章 儿童行为治疗 第一节 儿童行为治疗概述 第二节 行为治疗的要素 第三节 行为分析方法 第四节 缺失行为的治疗策略 第五节 行为治疗方法的应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九章 父母咨询 第一节 父母咨询概述 第二节 父母咨询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父母咨询的过程 第四节 父母咨询的应用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章 以子女为中心的家长小组 第一节 以子女为中心的家长小组概述 第二节 以子女为中心的家长支持小组的运作 第三节 家长一子女小组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心理治疗中的儿童权利保护 第一节 儿童权利保护概述 第二节 心理治疗中儿童权利的内容 第三节 可能侵害儿童权利的潜在因素 第四节 儿童权利保护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早期预防干预 第一节 预防干预研究概述 第二节 儿童心理预防保健理论模型 第三节 三级预防保健网建设 第四节 儿童心理危机干预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第二版自2015年出版以来,时隔五年,国内外儿童心理学研究又有了许多新的成果问世,同时在该教材使用过程中,诸多使用者提供了有益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这些都促使我们认真研究既有成果,对全书进行系统的修订,以更新知识、完善教材体系,满足心理学专业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的多重需要。
具体而言,本次修订工作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教材体例进行了更新与调整。全书分四大部分,共十二章,每章按照内容概述、治疗原理、应用方法等进行了提炼升华。同时,根据教学要求,在每章末的更新凸显了“拓展资源”“思考与实践”板块,修改和丰富完善了部分参考读物、延伸阅读等资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专业内容。
第二,内容着重突出前沿性、适切性。我们搜集汇总了近几年的相关专业文献,尽可能系统地呈现本学科方向的发展变化趋势和最新学术前沿动态;在更新知识的同时,我们对书中一些学术观点和参考资源也做了相应更新和修订,去粗取精,使之更适合实践操作,以力求保持并体现教材的学术前沿性与实用性。
第三,增加新形态配套资源。为适应现代数字化、信息化社会发展,本次修订适当增加了一些可供读者进一步拓展学习的数字资源链接,扫描相应的二维码即可实现拓展阅读,极大方便了个人的自学使用。后期我们会根据实际使用效果和读者反馈情况,再做相应修订补充。如果读者需要,也可以登录与本教材相配套的“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国家精品课程和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平台。相信这些资源对于学习者的学习会有比较好的参考价值。
此外,我还想在这里就本书编写的初衷再做个简单回顾(虽然这个问题在前面两版的前言中也有提及),以便读者在开始阅读前能较好地把握本书的定位。总体而言,编写本书是希望基于积极建设性理念,服务儿童成长,而非单纯治疗障碍。虽然从书名上看,这是一本探讨儿童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书,但是,我们对于儿童咨询治疗的基本理解并不仅仅是定位于症状或问题上,也不仅是以评估技术和治疗技术为主要手段,侧重“治病”和“解决问题”本身,而是强调基于儿童立场的积极建设性治疗策略。换言之,站在儿童的角度看,他们并不一定乐意我们去用那些看起来很“严肃刻板”和貌似科学的手段去帮助他们(这就如同在成人眼里看起来那些不值得一玩的建构玩具,在儿童看来却是最好的,他们可以沉浸其中,乐此不疲)。为此,本书在体系结构上并没有围绕障碍和传统治疗技术来讨论(除了行为治疗还保留了一些内容外),而是使用了一些原本就来自儿童的治疗活动,包括游戏、艺术、阅读等等,这与现代儿童心理治疗的大趋势也是相吻合的。
为了对这本书的思想与结构获得比较统整的认识,我建议读者可以把这本书分成四个部分来把握。第一部分(从绪论到第四章),主要是帮助学习者在实际开始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专门课题研究之前,能够明确一些基本问题,包括如何理解儿童作为一个发展变化的个体,他们与成人之间的关联与差异;针对儿童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有哪些特殊问题需要注意;如何正确看待正常与异常儿童;如何综合全面地评估儿童以及如何建设性地进行儿童个体与团体咨询治疗;等等。了解这些问题,是开始儿童心理咨询与治疗学习的必备前提。第二部分(从第五章到第八章),涉及游戏、艺术、阅读、行为治疗等一些专门技术。我们希望通过探讨这些原本属于儿童的、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活动,是如何通过专业的加工转变为可用来帮助儿童成长的专门技术的,借此来表达一种积极的儿童心理治疗观,并尽可能弱化成人“设计”“安排”“创造”的成分。当然,因为这些技术还处在探索阶段,虽然已经开始有不少相关讨论,但从满足精准治疗的角度看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如何突破,也还有待探讨。但它们确实是儿童喜欢的,是适合儿童的,是值得提倡的未来发展方向,其长期坚持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关于这一点,从早期卢梭、蒙台梭利等人的思想到现代皮亚杰“以儿童为中心”的理念都可以找到印证。第三部分(第九章、第十章),则是关于父母咨询和家长小组咨询。这部分的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即希望专业人士在帮助儿童的同时应该兼顾对家长的帮助,这是儿童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中一些内容参考了阿德勒有关儿童意图和目的的理论。这与当下社会提倡推动家长学校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第四部分(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讨论了儿童治疗中不能忽视的两个基本问题。一是针对儿童治疗的伦理问题,尤其是其中的一些独特之处。因为儿童的特殊性,在普通心理咨询和治疗教科书中涉及的伦理问题未必适用于此,需要专门加以讨论。二是关于儿童心理预防保健的问题。之所以在本书最后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目的在于突出强调预防理念,这也再次表达了本书的一个重要观点:对儿童的帮助,应该优先体现预防,治疗是其次。
因为这次修订的时间比较紧,未及联系所有作者,参加本次修订的人员中有些并未参加第一版和第二版编写工作,不过因为他们都是这方面的专业工作者,而且有比较扎实的文字功底,所以亦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本书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了更好的完善。具体参加第三版修订工作的人员包括:第一章,傅宏(文本)、曹菲(资源和参考资料);第二章,林其羿;第三章,刘春梅;第四章,王诚俊;第五章,王晓萍;第六章,陶琳瑾;第七章,季秀珍;第八章,朱婷婷;第九章,李湘晖;第十章,张田;第十一章,孙卉;第十二章,程天一。最后由傅宏和陶琳瑾统稿。这次的修订工作时间比较紧张,在此,我要特别感谢团队每一位同仁的配合,正是因为他们放下了手头其他工作,认真高效地完成这项修订任务,才使得本书能够及时面世。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