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皮亚杰文集(共十卷)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皮亚杰文集(共十卷)
ISBN:9787564944735 条码:
作者: 李其维 赵国祥 总主编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6,800.00  折扣价:¥6,460.00
折扣:0.95 节省了340元
字数: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0-1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整套文集按照皮亚杰理论的内在逻辑和研究主题,分别编排成十卷,共19册,每一卷开篇俱有本卷主编或主编邀请的专家撰写的导读,以帮助读者更清晰地把握本卷主旨。



第一卷:皮亚杰自传、访谈及皮亚杰理论自述

第一卷涉及(皮亚杰)个人的一般性陈述,以“皮亚杰自传”为开篇叙事。自传包含一些概略性的纲要和其他一些强有力的论述。

第一卷的重点是建立一个总体纲要,提供一幅全景,介绍皮亚杰研究体系的基本主题。这是一个理论维度优先于实验维度的选择,也是皮亚杰研究的外延,其中三卷本的《发生认识论导论》全面呈现了皮亚杰理论的宏旨,阐明了发生认识论对科学史的历史性重构,以及对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结构性整合,并提前介绍了皮亚杰的跨学科方法。



第二卷:皮亚杰思想的认识论与方法论

第二卷主要探讨两个主题:皮亚杰与哲学的关系,以及他的生物学哲学。

这一卷包含了皮亚杰生平史料的传记文本《哲学的洞察与错觉》,书中,皮亚杰解释了:一位生物学者是怎样变成了一位心理学、认识论学者;第二组文本,如1967年出版的《生物学与知识》,则探讨了常规的科学的问题,并为之辩护。这是一部生物学哲学的伟大著作,它是将发展心理学成果与进化生物学成果进行比较的书。第二卷还包含两本极其重要的方法论著作,一是《结构论》,另一本是《辩证法的基本形式》,通过这两本书,皮亚杰阐述了发生认识论的认识论的核心思想。



第三卷:心理发生及儿童思维和智慧的发展

第三卷收录著作的来源和发表时间相差很远。包括20世纪20年代初皮亚杰的早期著作《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及《儿童的判断与推理》;以及30年代直到60年代的一系列著作和文章,诸如:《儿童智慧的起源》、《智慧心理学》、《六个心理学实验研究》等。在这一系列著作中,皮亚杰探讨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意识,以及通过结伴合作——去中心化的社会形式——实现超越,而达到可逆性和守恒的发展。在其中,皮亚杰还表达了一个基本论点,即智慧首先是适应,也就是主体与环境的互动,从而将人类同他们的生物学根源联系起来。



第四卷:从动作到觉知:儿童对世界的认知及个体意识发展

第四卷包含一组全新的研究,串联了皮亚杰在不同时期的著作,阐明了与意识以及动作相关的议题。皮亚杰在这一组文本中阐述了,把握意识的核心是动作格式,概括化的趋势也因此而得以实现。意识的把握,因此被解释为一种重构机制,它促进了动作向更高水平的转换,尤其在冲突和不平衡的反应中,动作也因此获得了概念的意义。就这样,一个具体的动作,通过概念转变得到增强,参与到整体系统当中。

皮亚杰重申,动作就是知识,动作是一项能力,它必定处在把握意识的源头位置。因此,意识的出现,并非来自简单的内部启发,而是来自切实的概念化过程,这一过程能带来新系统,且遵从发展的规律。



第五卷:知觉和符号功能的发展

第五卷的主题指向了运算性和对比:知觉、心理表象、记忆、模仿、游戏、符号功能等,都是传统意义上和智慧相对的主题。皮亚杰将知觉规律的形式化。知觉机制的理论即是:动作,以及结构的建构,信息过程等,都被囊括在知觉之中;表象不是存在于主体中的静态对象,同许多其他心理现象的元素一样,表象受到建构的约束;记忆,是皮亚杰和传统心理学处理方法完全不同的另一个对象。

早在1936年,皮亚杰就已经注意到,格式化的一个属性是再认,或者称为再认同化,也就是说,格式的属性就是识别任意客体——包括非实体性的客体,如声音——作为其特定的加工素材。



第六卷:智慧运算的建构过程

第六卷的中心议题是一个基本概念——平衡,它是运算建构过程的核心,也是概括化知识实现的前提。皮亚杰还界定了各种形式的平衡,有简单平衡,也有高阶平衡(majorante),后者实现一个系统的再平衡,从而达到更稳定的平衡,以此揭示出心理建构的层级性特征(heuristique)。

第六卷还专门讨论了另一组观点,包括比较、对应、关系、转换,和抽象等过程,所有研究都指向与平衡化过程相辅相成的认知机制的界定和分析。



第七卷:皮亚杰心理逻辑学

第七卷的内容复杂且富有争议,它涉及皮亚杰的逻辑,及其与心理学的关系。该卷收录了三部皮亚杰的逻辑著作,一部1949年的《运算逻辑试论》,一部《论逻辑运算的转换》,和一篇短文《逻辑学与心理学》。这几部书围绕相关问题开辟出一块新领域,以抗衡同一时期的符号逻辑和新实证主义。

皮亚杰将运算定义为可逆的内化动作,如果主体与世界的交互活动所形成的自然逻辑,那它也能建构更多别的东西。主体的自然逻辑则不拘泥于平衡,它也能描绘不平衡的形式。正是不平衡的形式促成了创造性的发展。

如此以来,皮亚杰在自然逻辑方面的著作就有了一个特别的名称:“心理-逻辑学”(psycho-logique)。



第八卷:数、因果性范畴及时间与某些物理概念的个体发生研究

第八卷和第九卷是皮亚杰关于范畴研究成果的汇总。皮亚杰在康德的范畴论基础上,运用他设计的临床访谈法,考察了儿童的时空直观和知性范畴的发生性起源。

第八卷从发生结构论开始。在其中,皮亚杰研究了从一个阶段到下一个阶段的转换机制,以及下一个阶段的起源,和发展中思维结构的形式化过程,这些内容正是康德提出的主要范畴。

本卷涉及多个议题,如差异、阶段、可逆性等,也涉及到冲突的问题,此外,本卷还专门讨论了皮亚杰毕生运用心理学方法来研究的一项认识论问题,即因果关系。

本卷的另两本书的主题分别是时间和速度,研究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皮亚杰在一本书中指出,时间范畴是被建构出来的客体,时间可被还原为因果运算,另一本书则探讨了运动与速度。



第九卷:可能性、必然性范畴及空间、几何(学)和概率概念的个体发生研究

第九卷继续解析了发生结构论时期皮亚杰的研究。

在《儿童的空间概念》一本书中,皮亚杰和另外两位作者的合作研究证实了,空间表征的基础是运动和知觉,空间表征依靠动作在表征和运算层面上得以重构。

皮亚杰还研究了仿射的、连续的几何转换群的问题,他尝试揭示布尔巴基(Bourbaki)集合论的母结构与空间表征建构之间的平行性。《儿童的几何学概念》一本书则是前者的补充,考察了一系列几何问题的起源,诸如:长度、测量、距离、直线、角度、曲线、表面积、体积。





第十卷:皮亚杰理论的应用:教育及其他

皮亚杰文集的第十卷,也是最后一卷,突出了两个特征:一方面,介绍皮亚杰理论的应用,另一方面,集结皮亚杰以外学者的部分文章,他们中的一些人是日内瓦学派的拥趸。

教育的议题占这一卷的比例最大。本卷的第二项议题是皮亚杰理论在临床实践和情感心理学中的应用。第三项议题与应用间接相关,探讨了皮亚杰用来界定认知观念发展阶段的类型学标准,以及发展阶段与观念差异之间的关系。
作者简介:
李其维(1943. 9—),江苏滨海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心理学会会士(2011—),上海市心理学会名誉理事长(2015—);
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主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2009—2013)、上海心理学会理事长(2010—2015)、《华东师大学报(教科版)》副主编(1996—2015)、中国心理学会《心理科学》主编(2009—2017)。
曾被东北师范大学、西南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校聘为兼职或客座教授。
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访问学者(1990—1991)、瑞士日内瓦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9—2000),并受聘为日内瓦大学“皮亚杰文献档案馆基金会国际委员”(International Associate of the Foundation of Archives Jean Piaget)。
李其维教授一生专注于皮亚杰研究,出版专著《论皮亚杰心理逻辑学》(1990)、《破解智慧胚胎学之谜》(1999)、与左任侠教授共同主编《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文选》(1991)、主持翻译《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精华译丛》(2005)。
李其维教授曾回忆道,左任侠教授从国外留学归来,1932—1935年期间在河南大学工作了三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他不仅向教育系的学生讲授皮亚杰心理学理论,而且还与其他几位从国外回国的学者一起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是河南大学心理学科的开创者之一。他曾动情地说过:“我作为左先生的及室弟子,是先生把我引入到皮亚杰心理学理论殿堂,并使我对皮亚杰心理学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此我把学习研究皮亚杰心理学理论作为我学术研究的追求。我要在老师起步的地方划上一个圆点,了却师徒的学术情缘”。

赵国祥,(1961. 11—),河南上蔡人。现任河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心理学)带头人、心理学研究生学位点牵头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心理研究》杂志主编。
赵国祥教授在管理心理学领域著述颇丰,著有《管理心理学原理与应用》《领导艺术》《高级管理心理学》等十余部著作。
在赵国祥教授的心底,一直珍藏着一份关于皮亚杰的情怀。按照赵国祥教授的回忆,他1979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本科,在本科学习期间,便聆听了皮亚杰最重要的学生和合作者英海尔德的现场报告“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基本观点”,这是他与皮亚杰的“第一次接触”;1999年,他以教授身份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得到时任心理系主任李其维教授的“特别的关切”,再次激发起关于皮亚杰的研究热情。这份持存多年的情怀都被倾注到了这次文集的主编和翻译工作中。

章节目录: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