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黄宝妹传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黄宝妹传
ISBN:9787566913203 条码:
作者: 蒋昌宁主编 徐鸣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98.00  折扣价:¥88.20
折扣:0.90 节省了9.8元
字数:
出版社: 东华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8-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上海的各行各业已经涌现出1万多名劳动模范。在这1万多名劳模中,纺织业的人数名列前茅。而在纺织业的劳模中,又以女劳模居多。在众多女劳模里,国棉十七厂黄宝妹的经历比较突出和注目。黄宝妹曾经8次见到毛泽东;同周恩来握过手;宋庆龄为她夹过菜;跟两任纺织部部长同过学。黄宝妹出席过党的“八大”;出席过上海市的党代会和人代会;作为中国工人观礼团团员访问过苏联;参加了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参加了在捷克斯洛伐克举行的世界民主青年联盟扩大会议。黄宝妹拍过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电影。黄宝妹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先后被评为上海市以及全国“五好”家庭。本书采用了大量的口述史料,并结合文献考证,为读者全方位展现了黄宝妹从一个日商纱厂童工,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劳模,以及退休后时刻不忘记劳模职责的精彩画面。同时,读者还可以在本书中发现不少描写当今国家大力提倡的“工匠精神”的生动情节。

作者简介:
徐鸣,1977年参加工作。同济大学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毕业。现供职于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工程师,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已分别在《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档案春秋》、《上海滩》、《上海历史博物馆馆刊》等报刊杂志上发表过二百余篇文章。其中较有影响的有《铅笔大王传奇一生》、《默默无闻叶以群》、《美名南洋雷德容》、《命运多舛王任叔》、《“净”善“净”美尚长荣》等。还有不少文章分别被中国网、人民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凤凰网、西陆网等转载,或被收录进丛书。获得过2012年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大赛二等奖。

章节目录:
 
精彩片段:
《黄宝妹传》:
  一
  9月中旬的上海,白露已过,晴空万里,但中午的气候还仿佛夏天的样子,骄阳当头高挂威力不减,炽热的阳光直射在人们身上,感觉浑身燥热。沪东地区杨树浦路2866号国营上海第十七棉纺织厂(简称国棉十七厂)大门口的气氛热上加热: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人声鼎沸,员工们围着二纺细纱车间挡车女工黄宝妹,热烈、隆重地欢送她前往北京参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黄宝妹,中等个子、鹅蛋脸、浓眉、高鼻梁、皓齿、阔嘴唇,两只明亮的大眼睛忽闪忽闪会说话,直挺矫健的身板,洋溢着青春的朝气,正喜气洋洋地和同事们一一告别。
  时任党委书记谷风和时任厂长朱筹安,一人握着黄宝妹的一只手,叮嘱道:“宝妹,你作为我们全上海几百万工人阶级的代表,使命光荣又责任重大,要珍惜这次机会。”
  “放心吧,领导。我一定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黄宝妹信心满满地保证道。
  车间里一群小姐妹纷纷拉着黄宝妹的衣服或拍着黄宝妹的肩膀,反复关照:“宝妹,到了北京,见着毛主席,别忘了替大家问个好。”
  黄宝妹笑着答道:“晓得了,你们的心愿我一定会捎到的。”
  送行的同事太多,临行的嘱托也太多,黄宝妹答应了这头照顾不上那头。好不容易才和领导以及小姐妹们一一话别,满头大汗地钻进已经等待多时的厂部专用小轿车里,驶往华东纺织工业局局本部,与时任局长、同样当选党的八大代表张承宗一起乘火车去北京报到。
  进京列车傍晚离沪。那年京沪特快还不叫14次。1959年夏季,铁道部调整全国列车运行图,这班进京特快才被命名为14次(回沪称13次)。13、14次在京沪线上整整运行了半个世纪,于2009年3月31日谢幕。当最后一趟满载旅客(平日里一般为九成)的13次列车从北京站开出时,许多铁路迷特地买了站台票来送别这班具有历史意义的京沪特快。
  张承宗、黄宝妹与在沪的二十三名八大正式代表于上海铁路站北站汇合后,一起登上列车。上海代表团中有三名女代表,黄宝妹与另外两名女代表一时任申新九厂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归素贞、时任提篮桥区区委书记关建坐一个软卧间。因为三名女代表中归素贞和黄宝妹都来自纺织系统,所以局长张承宗放置好行李,便跑去串门聊天。
  “笃笃笃。”张承宗礼貌地敲了几下门。听到敲门声,靠近门口的黄宝妹忙拉开活动门:“是张局长啊,快点请进。”
  归素贞见是张承宗来了,一边起身让座、一边给他泡茶。
  张承宗坐下后说道:“我们要在车上度过两个晚上。反正坐着也是闲着,不如上你们这儿来聊聊天。”张承宗喝了一口归素贞递上来的茶水,问道:“宝妹,最近厂里的技术革新开展得怎么样?”
  黄宝妹如实汇报:“为了多纺纱、纺好纱,厂里的技术革新搞得热火朝天。就是有些工人同志总觉得自己文化水平低,搞技术革新是技术人员的事,与己无关。”张承宗摆摆手:“唉,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要高速度发展纺织工业,使生产有个质的飞跃,一定得有所创新。不革新就落后,要做到人人革新、处处革新、样样革新。那些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没有理论,或者年轻没有经验,属于缺乏自信心。事实证明,只要解放思想,打破迷信,敢说敢做,工人同志人人都可做诸葛亮,个个能当发明家。上海棉、毛、丝、印染等行业2万多个技术革新项目里,有80%以上是工人或者是工人同技术人员集体创造发明的,其中有些机器更是赶上了国际先进水平。”张承宗不愧是领导,随便聊聊也像做大报告似的。他又喝了一口茶水,继续道:“还有些同志认为保全工人可以搞技术革新,但挡车工人不能搞。实际上,挡车工是细纱、织布、前纺等各个车间的第一线操作者,最熟悉机器的性能。所以,应当依靠广大挡车工人,大搞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棉纱断头。目前,为了增产纱布,纺织厂的车速都提高了。速度一快,随之带来一系列新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则达不到高产的既定目标。”
  ……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