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田鹤音乐作品全集·器乐卷 - 陈田鹤音乐作品全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陈田鹤音乐作品全集·器乐卷
陈田鹤音乐作品全集
|
ISBN: | 9787567233096 |
条码: | |
作者: |
蒲方 编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160.00
折扣价:¥144.00
折扣:0.90
节省了16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0-10-01 |
|
内容简介: |
《陈田鹤音乐作品全集·器乐卷》包括室内乐(钢琴及重奏作品)、管弦乐和民族管弦乐三部分,其中有较多他1949年以后创作及编配的管弦乐(含民族管弦乐)作品。这部分内容非常丰富,如管弦乐曲《芦笙舞曲》(1952年)和根据福建民歌编配的《采茶扑蝶》(1953年);还有1953年创作的民族管弦乐曲《花鼓灯》,以及1955年根据古琴曲《广陵散》片段编配的民族管弦乐作品。这些作品与1949年以前创作的一些室内乐、管弦乐作品,给广大读者展现了陈田鹤先生在器乐创作方面的独特才能。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室内乐 1934年 Trio 细乐小品(五重奏) 序曲(钢琴独奏) 1935年 创意曲献给黄今吾先生(钢琴独奏) 1939年 血债(钢琴独奏) 1944年 Sonata《模范小曲》第一乐章(钢琴独奏) 1954年 小开门根据赵春亭吹奏曲调配钢琴伴奏 管弦乐 1935年 国庆献词 勇哉,好男儿 1936年 习作(一)根据门德尔松《猎歌》主题配器 习作(二)根据舒曼钢琴曲《小浪子》配器 1938年 夜深沉 1952年 芦笙舞曲 翻身组曲 1953年 采茶扑蝶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1954年 《换天录》序曲 1955年 少年儿童文学广播杂志开始曲 民族管弦乐 1953年 花鼓灯 荷花舞曲 1955年 广陵散根据管平湖演奏《广陵散》第5段编配 附录 作品介绍 后记
|
精彩片段: |
陈田鹤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也是黄自先生的四大弟子之一。他的音乐作品能够在他逝世60余年后以全集方式出版,有着不同寻常的双重意义。
作曲家手稿文本在世界各国均被视为文化珍品,因为在动乱或战争年代极易丢失殆尽。陈田鹤的手稿也曾有过类似遭遇。2011年4月13日上午,我在北京金晖嘉园兰州宾馆约访他的长女陈晖女士(陪她同来的还有应尚能先生的女儿应锡音女士),她给我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她父亲的手稿是如何保存下来的往事,跌宕起伏,令人唏嘘。她父亲手稿得以保存下来,是她母亲陈宗娥少女时代的一位好友起了重要作用。
陈宗娥(1912-1991)于20世纪30年代初在山东省立实验剧院学习。山东省立实验剧院于1929年6月在济南成立,赵太侔任院长,王泊生任教务主任,开设有理论编剧、表演、音乐、舞台美术等四个专业,是以戏剧为主的教育与演出机构,当时即有“南院北校”之称(“北校”指1930年改名的“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引者注),知名度颇高。“记得实验剧院的学生有近三十人,大部分是从北京招去的,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山东人。知名的有:魏鹤龄、崔嵬……”学员中有三名女学员,都是第一届学生。三人同住一室,朝夕相处,有一人成为陈宗娥的闺密,后来她在保护陈田鹤作品手稿时无意中发挥了不同寻常之力。笔者于2011年发表的一篇文章对此有详细交代,此处不再赘述。
陈田鹤(1911-1955),浙江温州永嘉人。原名陈启东,家境清贫如洗,童年时由外祖父抚养。1928年,考入缪天瑞在永嘉开办的温州私立艺术专科学校。1929年8月,至私立上海美术学校音乐系插班学习。1930年8月改名为陈田鹤,与江定仙一起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随黄自选修理论作曲,深受黄自器重。国立音专求学期间,因经济困难曾三次辍学。1932年,在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任音乐教员,经萧友梅和黄自特许,可不注册、不交费、不算学分地在国立音专随堂听课。1934年,经黄自介绍,到武昌艺术专科学校任教。1935年回国立音专继续学习。同年冬,任南京励志社音乐股干事等职。1936年1月,重回国立音专听课。同年8月,经萧友梅介绍,至山东省立实验剧院任音乐系主任(该院于1934年11月1日由王泊生在济南重建,并担任院长),此时与陈宗娥相识。1937年9月,回上海参加救亡运动。1939年1月,至重庆;同年,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会编辑。1940年至1945年,在重庆任国立音乐院讲师、副教授、教授,并兼任教务主任。1941年夏,与陈宗娥结婚。1946年,随国立音乐院迁至南京。1949年2月,任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教授。1951年,受聘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任音乐创作组作曲员。1955年,因长年奔波,积劳成疾病逝,年仅44岁。
陈田鹤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声乐作品和器乐作品,涉猎体裁广泛,如抒情歌曲、儿童歌曲、合唱曲、钢琴曲、清唱剧、歌剧与管弦乐等。1931年,创作歌曲《如梦令·谁伴明窗独坐》;1934年,在齐尔品举办的“征求有中国风味钢琴曲”创作评奖中以《序曲》获二等奖;1933年,《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辑入他的《清平乐·春归何处》《采桑曲》《去来今》等11首儿童歌曲;193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回忆集》收入他的《山中》《回忆》等8首抒情歌曲;同年创作的《哀悼一位民族解放的战士》,是为悼念鲁迅逝世而作的歌曲,有着极其广泛的社会影响;1937年,他为歌剧《荆轲》(王泊生编剧)谱曲;1938年,为阿英(魏如晦)话剧《桃花源》作曲(演出时由钱仁康续写并为全部音乐配器);1939年,创作反映抗日战争的钢琴曲《血债》,这首作品一直被钢琴家演奏,却从未在国内正式出版;1940年,他为顾一樵、梁实秋作词,应尚能作曲的《荆轲》配器;1942年,创作清唱剧《河梁话别》(卢冀野词);1943年,大东书店出版的《剑声集》收入他的《巷战歌》《满江红》等8首爱国歌曲,同年他还创作了大合唱《蒹葭》;1944年,为宋代秦观诗词《江城子》谱曲,这首作品于1992年人选“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曲目;在重庆国立音乐院期间,他还创作了钢琴二部《创意曲》和《Sonata》等作品;1945年,为山歌社编配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流行极广,1948年,这首歌被收入山歌社出版的《山歌集》;1951年,他为歌剧《长征》(李伯钊、于村、海啸、梁寒光、贺绿汀合作完成)配器,写了四个声部的大合唱和大乐队谱以及《中朝人民胜利大合唱》;1952年,创作管弦乐曲《翻身组曲》;1953年年底,创作《森林啊,绿色的海洋》大合唱;1954年,在莫干山创作清唱剧《换天录》,词是田间为1947年土改写的长诗。1955年3月至7月,陈田鹤完成《荷花舞曲》乐队总谱等多部作品,为中央歌舞团赶写出国节目。由于长期过度疲劳,积劳成疾,1955年10月23日晚,陈田鹤在不惑之年即匆忙地离开了人世。
享誉世界的美籍华裔音乐家赵梅伯先生这样评价陈田鹤:“在我记忆中,田鹤先生是我最欣赏与钦佩的一位近代中国作曲家……田鹤先生是一位作品丰富、高雅诚挚、不落俗套之创作者。”“他爱国、爱家、爱儿童,在他一切作品中一再显露出他的灵感,蕴含着爱心与诗意,深具我国民族特性的美感与特质……田鹤先生对启发现代中国民族音乐的贡献与影响是不可磨灭的。”
《陈田鹤音乐作品全集》在他逝世60余年后得以完整地保存与出版,其长女陈晖的“血缘文化基因”起到了“主宰性”的作用。所谓“血缘文化基因”,是指音乐家后裔不仅和父母有直接的血缘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继承了父辈的文化基因。他们不仅对父母的事业与贡献有着透彻的了解,可谓如数家珍,而且以一生精力予以保存、加以出版,使之发扬光大,将其纳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宏伟目标之中。陈晖是继承“血缘文化基因”的典范代表,她曾化名梦月撰写《音乐之子·陈田鹤大师传》,不断整理与出版陈田鹤的各类作品,直至“全集”出版,可谓兢兢业业、呕心沥血。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