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
|
ISBN: | 9787561788073 |
条码: | |
作者: |
李泽厚 著,杨斌 编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5.00
折扣价:¥28.00
折扣:0.80
节省了7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1-09-01 |
|
内容简介: |
《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选编了60余篇适合教师阅读的学术随笔,并从各类著作中精选了六十多则“哲思短语”。沐浴在李泽厚先生宏阔、自由、恬静的思想之中,你必将对教育的真谛、美的原动力以及人生的意义,有所颖悟。
|
作者简介: |
李泽厚,1930年生,湖南长沙人,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德国蒂宾根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和哲学、美学研究,代表著作有《李泽厚集》(10卷) 哲学家对世界、人生认识的深度,使李泽厚的学术研究突破学科界限,使他对哲学、美学、社会、历史、教育、人生都具有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同时,李泽厚又是生命大于学问的大学者,其生命因学问的滋养而更加饱满丰富,气象万千。 杨斌,苏州一中语文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授级高级教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著有《语文美育叙论》等
|
章节目录: |
李序 辑一 教育与未来 1 美育的广义与狭义 2 以美启真 3 教育学:未来社会的中心学科 4 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性 5 苍白无力的理想主义 6 天地国亲师 7 人文教育不能是功利主义的 8 要启蒙,不要蒙启 9 如何培养有开拓精神、有创造性的人才 10 教育是个大问题 11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辑二 人生与美 12 画廊谈美 13 审美与形式感 14 中国美学的四个特征 15 宗白华《美学散步》序 16 略论书法 17 汉字之美 18 建筑艺术 19 魏晋风度 20 青春、李白 21 杜诗颜字韩文 22 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 辑三 读书与治学 23 走我自己的路 24 我的选择 25 读书与写文章 26 新春话知识 27 我为什么要写《论语今读》 28 我所理解的《论语》 29 生活境界和人生归宿 30 什么是儒学? 31 儒学是哲学还是宗教? 32 实用理性 33 乐感文化 34 天人合一 35 “度”的艺术 辑四 哲思短语60则 后记
|
精彩片段: |
这三种美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不完满。你记得,当我们走上三楼看那具有西方现代派味道的“星星美展”时,情况就更复杂了。很难说它们是摹拟,也很难说它们就是表现情感,相反,好些作品还带有某些抽象思辨的意味,有的不是表现情感,而是逃避情感。是形式的和谐、统一吗?更不是。相反,它们大多是以对一般形式感的和谐、统一的故意破坏来取得效果。也正是这种对正常的和谐、比例、统一的破坏,以各种似乎是不和谐的色彩、线条、音响、节奏、构图……,来给人以一种特殊的感受,这种感受不是要立刻给你以愉快,而是要给你以某种不愉快,然后才是在这不愉快中而感到愉快。因之,这里所出现、所描述、所表达的,经常不是美,相反,而是丑。故意以种种丑陋的、扭曲的、变样的、骚乱的、畸形或根本不成形的形象、图景、情节、故事来强烈地刺激人们,引起某种复杂的心理感受,然而也就在这种复杂而并不愉快的感受中得到心灵的满足和安慰。这种“丑”的现代艺术是一个被资本、金钱、技术、权力高度异化了的世界的心灵对应物啊。人们在这里看到了一个异化了的世界,看到了被异化了的自身,那狂暴的,怪诞的,抽象的,没有意义的,难以言喻的种种,不正是自己被异化了的生活和心灵的复现么?夹杂着日益抽象和精密的科学观念的现代人的复杂混乱的心灵和感受,有时(也只是有时)确实难以用从前那种规规矩矩的写实形象与和谐形式来表达,于是就借助于这种种抽象形象和不和谐的形式了。在欧洲,马蒂斯之后出现了毕加索,罗丹之后有亨利·摩尔,小说有卡夫卡,诗歌有艾略特,一直到今日的荒诞派戏剧。有意思的是,毕加索为了声讨法西斯,终于摈弃了写实形象,将西班牙内战的苦难和激烈用《格尼卡》这张极著名的抽象画来表现,传达出那种种复杂的、激动的理性观念、情感态度和善恶评价,这幅画所以受到人们特别是知识阶层(这个阶层在现代社会以加速度的方式愈来愈大)的热烈赞赏和欢迎,正由于它道出了这些敏感而又脆弱、复杂而又破碎的知识者们的心灵感受,是这些心灵的动态化的对应物。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