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
|
ISBN: | 9787576002768 |
条码: | |
作者: |
廖平 著,陈绪波 校,陈绪波 注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38.00
折扣价:¥30.40
折扣:0.80
节省了7.6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0-09-01 |
|
内容简介: |
《春秋左传杜氏集解辨正》成书于光绪十八年(1892),全书分上下两卷,每卷六篇,每篇一公,上下两卷凡十二公。此外,又有《左氏集解辨正补遗》一卷,是对《辨正》的补充。增补内容凡八条,其中庄公三条,成公五条。《补遗》内容、风格与《辨正》一致,但在体例上略有不同。从全书来看,廖氏先引经文、传文,其次再节录需要辨正的杜预注文,最后则是廖氏的“辩正”内容。
|
作者简介: |
作者 廖平(1852—1932年),四川井研县青阳乡盐井湾人。初名登廷,字旭陵,号四益;继改字季平,改号四译;晚年更号为六译。他一生研治经学,做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并起到了一个融合古今中西各种学说,富有时代特色的经学理论体系,深刻影响了康有为等人的思想。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大师,在中国近代学术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代表作有《古今学考》 《穀梁春秋经传古义疏》《释范》等。 校注者 陈绪波,男,1982年6月生,山东莱芜人,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学史与经学文献学,主要侧重于礼学与春秋学研究。著有《<仪礼>宫室考》,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重庆市及重庆大学科研项目多项。
|
章节目录: |
校注前言 / 1 春秋左傳杜氏集解辨正 / 1 《春秋左傳杜氏集解辨正》二卷提要 / 2 《春秋左傳杜氏集解辨正》上卷 / 5 隱公篇第一 / 5 桓公篇第二 / 29 莊公篇第三 / 46 閔公篇第四 / 62 僖公篇第五 / 63 文公篇第六 / 87 《春秋左傳杜氏集解辨正》下卷 / 104 宣公篇第七 / 104 成公篇第八 / 115 襄公篇第九 / 124 昭公篇第十 / 139 定公篇第十一 / 152 哀公篇第十二 / 155 《春秋左傳杜氏集解辨正》補遺 / 161 主要參考書目 / 164
|
精彩片段: |
校注前言 廖平是晚近著名的經今文學家,在中國經學史和近代思想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廖平的經學研究,‘長于《春秋》,善説禮制’。他的《春秋》學著述頗豐,計有《春秋》類八種、《公羊》類六種、《穀梁》類九種、《左傳》類二十三種,凡四十六種。” 諸類之中,尤以左氏著述爲衆。《春秋左傳杜氏集解辨正》成書於光緒十八年(1892),是書又名《左氏春秋杜注集解辨正》、《杜氏集解辨正》、《左氏集解辨證》等。全書分上下兩卷,每卷六篇,每篇一公,上下兩卷凡十二公。上卷爲隱公、桓公、莊公、閔公、僖公、文公六公,下卷爲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六公。此外,又有《左氏集解辨正補遺》一卷,是對《辨正》的補充。增補内容凡八條,其中莊公三條,成公五條。《補遺》内容、風格與《辨正》一致,但在體例上略有不同。 從全書來看,廖氏先引經文、傳文,其次再節録需要辨正的杜預注文,最後則是廖氏的“辨正”内容。廖平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經今文學家,“其書大旨,在箴砭杜氏以例説經之失。凡杜氏詮釋經傳未有愜者,皆分别條録之而爲之辨証。詳其所論,類皆中理。……治《春秋左氏傳》者,實可資爲參考焉。” 《春秋左傳杜氏集解辨正》主要有光緒三十三年(1907)四益館鉛印本、民國二十四年(1935)自刻本。本書所録,即據《續修四庫全書》經部所收光緒本整理。《左氏集解辨正補遺》一卷,《四譯館叢書》未收録,《廖平全集》亦未收録,今所見者有國圖藏本。本書所録,即據國圖藏本整理。 在校注過程中,本書參考了舒大剛、楊世文二位先生主編的《廖平全集》等書的點校成果,尤以邱進之教授校點的《春秋左傳杜氏集解》參考爲多,實受益匪淺。本書的校注體例分述如下: 一、 全書採用繁體横排,施以現代標點,於難解字詞、人名地名、典章制度、引文出處等,作必要的注釋。 二、 正文中,廖氏所節録經文、傳文用小四號加粗宋體字,杜預注文用小四號宋體字,廖平辨正内容和校注者新增注釋用小五號宋體字,廖平雙行小注改爲單行排列,用小六號宋體字(此類内容極少)。新增注釋文字較短者採用隨文夾注,外加圓括號(單獨注音除外);文字較長者及校勘記,採用腳注形式。 三、 凡底本中的譌、脱、衍、倒文字,一般出校説明;但如果僅是筆劃小誤,如日曰、戊戌、己巳等之類混淆,則徑改不出校。 四、 凡原文中爲避聖諱、清諱所改字,徑予回改,不出校記。 五、 凡古今字、異體字、通假字,一般保持原樣。爲規範起見,將舊字形悉改爲新字形。 六、 爲便於排版和閲讀,刪去了原有版心文字,頂格、退格等亦改爲現代通行方式。 七、 原有分段者,一般保持原樣。原無分段的長篇文字,按文意酌情分段。 八、 對於書中引文,盡量查明原始出處,並將主要參考書目及其版本情況附書末。 整理者學識有限,書中疏謬難免,尚祈方家是正。 (本書係重慶大學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資助項目階段性成果,項目批准號:106112015CDJSK47XK21。)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