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 第四卷 -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 第四卷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
ISBN:9787313238733 条码:
作者: 金效华,林秦文,赵宏,马金双 编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62.00  折扣价:¥248.90
折扣:0.95 节省了13.1元
字数: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0-1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外来入侵植物关系到农业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对我国生态环境影响重大。开展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与编目,查明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等是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植物扩散和蔓延的科学基础。本志书紧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从植物分类学角度对现阶段外来入侵植物进行系统、完整、科学的调查和研究,志书共5卷,共收载了外来入侵植物68科224属402种,不仅明确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名称(拉丁学名、中文名)、生物学特征、生态学特性、生境、原产地及分布现状,给出了外来入侵种与相似种的区别特征,每种外来植物都附有高清的图片,还着重考证了入侵植物的传入与扩散,包括从历史标本和文献记载两个角度去推断外来植物的入侵时间,从外来植物的入侵特性去构建其入侵途径及扩散方式,并对入侵植物在中国可能扩散的区域进行了预测,同时还对入侵植物的危害与防控及管理办法做了介绍。

    该书为《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第四卷》,记载我国外来入侵植物共计5科67属114种,其中,紫葳科1属1种,角胡麻科1属1种,车前科1属2种,桔梗科2属3种,菊科62属107种。本卷包括白头金钮扣[Acmella radcans(Jacquin)R.K.Jansen]、多苞狼杷草(Bidens vulgata Greene)、南美鬼针草(Bidens subalternans Candolle)和芳香鬼针草(Bidens odorata Cavanilles)等4种首次报道的我国新记录。

作者简介:
金效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长期从事兰科等类群的分类和系统学研究,对中国及其周边地区和国家进行了大量的野外工作,采集和参与采集40000份腊叶标本,拍摄了约20万幅数码照片,并与合作者一起发表了兰科植物1个新族、2个新属、50个新种和约100新名称,撰写著作3本,发表论文80余篇。




马金双 研究员,现任北京市植物园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曾任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布鲁克林植物园研究员、哈佛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种子植物分类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科技部基础专项多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参加《中国植物志》、Flora of China以及《云南植物志》编写。出版专著《东亚高等植物分类学文献概览》(2011年),主编《中国入侵植物名录》(2013年)、《中国外来入侵植物调研报告》(2014年)、《上海维管植物名录》(2013年)及《上海维管植物检索表》(2014年)、《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名录》(2018年)等。



李振宇 现任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首席研究员,兼任《植物分类学报》副主编、《生物多样性》常务编委、《中国植物志》编委会特邀编审、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六五”计划以来参加多项国家及中科院基金项目。目前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变化、可持续利用与区域生态安全”、中科院重大项目“外来入侵种的生态学效应和综合防治措施研究”等相关课题的工作。曾38次(其中9次带队)到国内20多个省区进行野外科学考察,个人累计采集11300余号植物标本(主要存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90号昆虫标本(存中科院动物所)和26号昆虫化石标本(存北京自然博物馆)。主要从事苦苣苔科、狸藻科、仙人掌科、车前科等类群的分类,植物资源研究及保护,被子植物与昆虫的协同进化,外来入侵物种的研究等。发表新属2个,新种及新组合60余个,发现中国植物分布新记录10余个,发现“中国辣根菜”等新的资源植物。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30多部著作的编写。先后获北京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院先进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一等奖以及6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章节目录:
 
精彩片段:
 
书  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生态安全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社会关注,而生物入侵已经成为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特别是导致区域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贸易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外来入侵生物造成的危害逐年增加,中国已经成为遭受外来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入侵植物是指通过自然以及人类活动等无意或有意地传播或引入异域的植物,通过归化自身建立可繁殖的种群,进而影响侵入地的生物多样性,使入侵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并造成经济影响或损失。



  外来植物引入我国的历史比较悠久,据公元659年《唐本草》记载,蓖麻作为药用植物从非洲东部引入中国,20世纪50年代作为油料作物推广栽培;《本草纲目》(1578)记载曼陀罗在明朝末年作为药用植物引入我国;《滇志》(1625)记载原产巴西等地的单刺仙人掌在云南作为花卉引种栽培;原产热带美洲的金合欢于1645年由荷兰人引入台湾作为观赏植物栽培。从19世纪开始,西方列强为扩大其殖民统治和势力范围设立通商口岸,贸易自由往来,先后有多个国家的探险家、传教士、教师、海关人员、植物采集家和植物学家深入我国采集和研究植物,使得此时期国内外来有害植物入侵的数量急剧增加,而我国香港、广州、厦门、上海、青岛、烟台和大连等地的海港则成为外来植物传人的主要人口。20世纪后期,随着我国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进口矿物、粮食、苗木等商品需求增大,一些外来植物和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急剧增加,加之多样化的生态系统使大多数外来种可以在中国找到合适的栖息地;这使得我国生物入侵的形势更加严峻。然而,我们对外来入侵种的本底资料尚不清楚,对外来入侵植物所造成的生态和经济影响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更缺乏相关的全面深入调查。



  我国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主要是对少数入侵种类的研究及总结,缺乏对外来入侵植物的详细普查,本底资料十分欠缺。有关入侵植物的研究资料主要集中在东南部沿海地区,各地区调查研究工作很不平衡,更缺乏全国性的权威资料。与此同时,关于物种的认知问题存在混乱,特别是物种的错误鉴定、名称(学名)误用。外来入侵植物中学名误用经常出现在一些未经考证而二次引用的文献中,如南美天胡荽的学名误用,其正确的学名应为Hydrocotyle verticillata Thunberg,而不是国内文献普遍记载的Hydrocotyle vulgaris Linnaeus,后者在中国并没有分布,也未见引种栽培,两者因形态相近而混淆。另外,由于对一些新近归化或入侵的植物缺乏了解,更缺乏对其主要形态识别特征的认识,这使得对外来入侵植物的界定存在严重困难。



  开展外来入侵植物的调查与编目,查明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分布和危害,特别是入侵时间、入侵途径以及传播方式是预防和控制外来入侵植物的基础。2014年“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项目正式启动,全国11家科研单位及高校共同参与,项目组成员分为五大区(华东、华南、华中、西南、三北),以县为单位全面开展入侵植物种类的摸底调查。经过5年的野外考察,项目组共采集入侵植物标本约15 000号50 000份,拍摄高清植物生境和植株特写照片15万余张,记录了全国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的入侵植物种类、多度、GIS等信息,同时还发现了一大批新入侵物种,如假刺苋(Amaranthus dubius Martius)、蝇子草(Silene gallica Linnaeus)、白花金钮扣[Acmella radicans var.debilis(Kunth) R.K. Jansen]等,获得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并对一些有文献报道入侵但是经野外调查发现仅处于栽培状态或在自然环境中偶有逸生但尚未建立稳定入侵种群的种类给予了澄清。我们对于一些先前文献中的错误鉴定或者学名误用的种类给予了说明,并对原产地有异议的种类做了进一步核实。此外,项目组在历史标本及早期文献信息缺乏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结合各类书籍、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植物志及港澳台早期的植物文献记载,考证了外来入侵植物首次传人中国的时间、传人方式等之前未记载的信息。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不同于传统植物志,其在物种描述的基础上,引证了大量的标本信息,并配有图版。外来入侵植物的传人与扩散是了解入侵植物的重要信息,本志书将这部分作为重点进行阐述,以期揭示入侵植物的传人方式、传播途径、入侵特点等,为科研、科普、教学、管理等提供参考。本志书分为5卷,共收录入侵植物68科224属402种,是对我国现阶段入侵植物的系统总结。



  《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志》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上海辰山植物园植物分类学研究组组长马金双研究员主持,全国11家科研单位及高校共同参与完成。项目第一阶段,全国各地理区域资料的收集与野外调查分工:华东地区闫小玲(负责人)、李惠茹、王樟华、严靖、汪远等参加;华中地区李振宇(负责人)、刘正宇、张军、金效华、林秦文等参加;三北地区刘全儒(负责人)、齐淑艳、张勇等参加,华南地区王瑞江(负责人)、曾宪锋、王发国等参加;西南地区税玉民、马海英、唐赛春等参加。项目第二阶段为编写阶段,丛书总主编马金双研究员、总主审李振宇研究员,参与编写的人员有第一卷负责人闫小玲、第二卷负责人王瑞江、第三卷负责人刘全儒、第四卷负责人金效华、第五卷负责人严靖等。



  感谢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科学技术项目(G1024011,2010-2013)、科技部基础专项(2014FY20400,2014-2018)、2020年度国家出版基金的资助。感谢李振宇研究员百忙之中对本志进行审定。感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给予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所有编写人员的精诚合作和不懈努力,特别是各卷主编的努力,感谢项目前期入侵植物调查人员的辛苦付出,感谢辰山植物分类学课题组的全体工作人员及研究生的支持和配合。由于调查积累和研究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遗漏和不足,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