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理论基础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电路理论基础
|
ISBN: | 7-5606-1335-7 |
条码: | |
作者: |
卢元元 王晖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0.00
折扣价:¥19.00
折扣:0.95
节省了1元
|
字数: |
447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160600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4-02-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依据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学校电路分析教学基本要求”而编写,系统地讲述了电路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和基本分析方法。全书共15章,主要内容包括: 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基本元件,电路的等效变换,线性网络的一般分析法,电路定理;动态电路导论,一阶电路分析,二阶电路分析;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三相电路;电路的频率响应和谐振现象,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二端口网络;非线性电阻电路,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等。本书各章均配有较丰富的典型例题和习题,并附有参考答案。为提高读者应用计算机分析电路的能力,本书特增加了利用MATLAB软件计算电路的内容。 本书适用面宽,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有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有关科技人员参考。 ★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有需要的老师可与出版社联系,免费索取。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 1 章 电路模型和基尔霍夫定律 1 1.1 电路与电路模型 1 1.2 电路变量 2 1.3 基尔霍夫定律 5 1.4 电阻电路的元件 7 1.5 简单电路分析 15 习题 19 第 2 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4 2.1 等效二端网络 24 2.2 电压源、电流源串、并联电路的等效变换 25 2.3 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8 2.4 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的等效变换 31 习题 34 第 3 章 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法 38 3.1 KCL、KVL方程的独立性 38 3.2 支路分析法 42 3.3 节点分析法 44 3.4 网孔分析法和回路分析法 50 习题 56 第 4 章 电路定理 60 4.1 叠加定理 60 4.2 替代定理 64 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 65 *4.4 特勒根定理 71 *4.5 互易定理 72 习题 75 第 5 章 电容元件与电感元件 78 5.1 电容元件 78 5.2 电感元件 86 *5.3 一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的求解 91 *5.4 二阶线性常系数微分方程的求解 93 习题 96 第 6 章 一阶电路 97 6.1 线性与时不变性 97 6.2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99 6.3 恒定电源作用下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03 6.4 恒定电源作用下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和叠加定理 105 6.5 复杂一阶电路的分析方法 108 6.6 阶跃函数和阶跃响应 114 *6.7 正弦信号激励下一阶电路的响应 116 习题 118 第 7 章 二阶电路 121 7.1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21 7.2 恒定电源作用下RLC串联电路的全响应 127 *7.3 恒定电源作用下GLC并联电路的全响应 130 习题 132 第 8 章 相量法基础 134 8.1 正弦电压和电流 134 8.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 137 8.3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140 8.4 电路元件伏安特性的相量形式 142 习题 145 第 9 章 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 147 9.1 阻抗与导纳及相量模型 147 9.2 正弦电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150 9.3 正弦电流电路的功率 157 *9.4 三相电路 163 习题 171 第 10 章 电路的频率响应 178 10.1 电路的频率响应与网络函数 178 10.2 串联谐振电路 180 *10.3 并联谐振电路 187 10.4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 191 习题 196 第 11 章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200 11.1 耦合电感元件 200 11.2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 204 11.3 理想变压器 211 *11.4 变压器的电路模型 214 习题 217 *第 12 章 二端口网络 221 12.1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 221 12.2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网络 227 12.3 二端口网络的互连 230 12.4 有载二端口网络 232 12.5 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 234 习题 235 *第 13 章 非线性电阻电路简介 240 13.1 非线性电阻元件 240 13.2 含一个非线性元件的电阻电路的分析 243 13.3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244 13.4 分段线性化方法 245 13.5 小信号分析法 247 习题 249 *第 14 章 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 251 14.1 基本回路和基本割集 251 14.2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 253 14.3 节点分析法和节点方程的矩阵形式 259 14.4 回路分析法和回路方程的矩阵形式 262 14.5 割集分析法和割集方程的矩阵形式 263 习题 265 *第 15 章 利用MATLAB计算电路 268 15.1 MATLAB概述 268 15.2 MATLAB程序设计基础 270 15.3 电路的传递函数及频率特性 273 15.4 非线性直流电路计算 274 15.5 非正弦电路计算 276 15.6 过渡过程的时域解 278 习题 284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285 参考文献 294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电路理论基础是高等工科院校电子信息类各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着重讲授非时变集总参数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计算电路的能力并奠定学生对电路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 本教材依据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基础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的《电路分析教学基本要求》,结合编者多年的教学实践,为适应我国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的新形势编写而成。全书共分15章,适合教学时数为60~100学时的专业选用。 本教材在内容选材上立足于“加强基础,精选内容”的原则,编写过程中注意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先修课程及“信号与系统”、“模拟电路”等后续课程的衔接和配合。 在编写风格和文字叙述上力求做到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简洁明了,深入浅出。在内容编排上着眼于方便教师授课和利于学生阅读及自学,对一些较深入的理论证明作为选学内容给出。 本书还结合各章知识点,精心选编了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并附有参考答案,以便学生融会贯通,更好地掌握基本内容,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考虑到电气信息类各专业不同学时数的要求,本教材采取分层次的方法编写。书中不带“*”号的部分为基础内容,适合计算机等专业使用,授课时数约为60学时;书中带“*”号的部分为选讲或自学内容,电子工程、通信、自动化等专业的教师可选讲其中部分或全部内容,根据所选讲内容的不同,授课时数可在80~100学时。 本教材第1、2、3、4、8、9、10、14章由卢元元编写,第6、7、13章由王晖编写,第11、12章及第1、2、3、4、8、9、10章的习题由胡庆彬编写,第5章和第15章分别由高建波和骆剑平编写,高建波和骆剑平还绘制了第6、7、13章的电路图。全书由卢元元和王晖主编,其中卢元元负责修改和审定第1、2、3、4、8、9、10、11、12、14章,王晖负责修改和审定第5、6、7、13、15章。李亚明同学做了部分习题的录入工作。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深圳大学及深圳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各级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并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电路理论方面的书籍和文献,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恳请广大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