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特殊儿童辅助技术选择利用指导 - 特殊儿童教育康复指导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特殊儿童辅助技术选择利用指导 特殊儿童教育康复指导丛书
ISBN:9787568920360 条码:9787568920360
作者: 郑俭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98.00  折扣价:¥93.10
折扣:0.95 节省了4.9元
字数: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0-11-29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能帮助特殊教育教师有效的选择利用辅助技术装置的专著,在该专业领域零基础的教师,也能在本书的引导下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方法。

本书主要关注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给出一种科学的可操作的辅助技术的选择利用方法。在对多种国外有代表性的辅助技术模式进行比较和使用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辅助技术模式。

其二,在大量查阅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学习障碍、自闭症、智力迟滞、注意力不足与多动症等障碍的定义、典型表现、成因、重要干预方法给予了清晰的陈述;在对国外专业组织、一线教师提供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深入的查询、汇集、梳理,系统的给出了相应的辅助技术装置,其中包含大量根据障碍问题和教育原理发掘出的辅助技术装置。

其三,为了帮助有关人员熟悉特殊儿童可能涉及的各类技术,以便其在面对特定障碍时,产生合理的技术联想和正确选择,给出了18个大类,约1100种涉及特殊儿童发展各个方面的辅助技术装置的介绍。

作者简介:
郑俭,教授,硕士生导师,全国残疾人康复办公室专家指导组成员、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重庆市康复协会副会长。她的专著《特殊教育研究网络资源整合与解析》是我国首部对特殊教育网络资源进行梳理、整合并详细介绍的著作。目前,从事的特殊教育信息与技术资源研究方向是全国唯一的。

章节目录:
第一章? 辅助技术概述?/?1
一、基本概念与知识?/?1
二、公共政策对辅助技术的作用?/?22
三、辅助技术利用模式?/?26
四、辅助技术选择适配服务团队?/?40
五、辅助技术适配及其相关术语含义辨析?/?42
第二章? 考虑学生的辅助技术需求?/?45
一、基本步骤与方法?/?45
二、工具表格?/?48
三、应用案例?/?50
四、考虑辅助技术需求的品质指标?/?57
第三章? 收集学生、环境与任务信息?/?61
一、搜集学生、环境与任务信息的步骤与方法?/?61
二、辅助技术选择适配信息搜集工具?/?68
三、基于专业人员视角的辅助技术评估信息表?/?76
四、应用案例?/?79
五、辅助技术需要评量的品质指标?/?113
第四章? 收集辅助技术装置信息?/?115
一、所呈现的辅助技术装置的信息来源与选择依据?/?115
二、书写辅助技术装置(动作方面)?/?118
三、阅读辅助技术装置?/?123
四、写作辅助技术装置?/?131
五、数学辅助技术装置?/?139
六、计算机无障碍技术与应用软件?/?144
七、沟通障碍辅助技术?/?149
八、认知与智力障碍辅助技术?/?157
九、聋与重听辅助技术?/?164
十、盲与低视力辅助技术?/?180
十一、自闭症辅助技术?/?189
十二、注意力缺陷多动症辅助技术装置?/?215
十三、日常生活辅助器具?/?221
十四、坐姿、摆位与移行辅助技术产品?/?228
十五、社交技能辅助技术?/?233
十六、职业生涯辅助技术?/?235
十七、娱乐与休闲?/?240
十八、治疗辅助技术?/?248
十九、手机的辅助技术功能?/?252
第五章? 适配并生成辅助技术解决方案?/?259
一、选择适配、生成辅助技术解决方案的步骤与方法?/?259
二、书写障碍者辅助技术适配及其解决方案生成案例?/?270
三、软件适配工具与阅读软件适配案例?/?274
四、将辅助技术解决方案写入IEP??/?285
五、在IEP中包含辅助技术的品质指标?/?294
第六章? 辅助技术解决方案实施及其成效测评?/?297
一、辅助技术解决方案实施的步骤与方法?/?297
二、辅助技术解决方案实施步骤与方法案例?/?301
三、帮助辅助技术方案实施的工具表格?/?305
四、借助工具表格拟订辅助技术实施方案的案例?/?313
五、辅助技术实施的品质指标?/?319
六、辅助技术成效评估的品质指标?/?321
第七章? 辅助技术信息查询及其重要资源?/?323
一、辅助技术产品信息?/?323
二、辅助技术制造商和经销商信息查询?/?329
三、辅助技术服务信息查询?/?330
四、与辅助技术服务密切相关的专门性信息查询?/?335
五、辅助技术专业教育信息查询?/?336
六、辅助技术研究信息查询?/?337
七、辅助技术资助信息查询?/?338
参考文献?/?341

精彩片段:
1.2特殊学生辅助技术及其相关知识 1.2.1 特殊学生辅助技术 由辅助技术的定义可知,特殊学生辅助技术是任意“用来增加、维持或改善特殊学生的功能性能力的物品、设备或产品系统,无论其是通过商业途径获取的、修改的还是定制的。”特殊学生辅助技术用于学习以及相关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使特殊学生能在最大程度无障碍的情况下学习。 特殊学生辅助技术装置涉及如下几个方面:①直接用于学生课程学习的辅助技术装置,如书写、阅读、数学、沟通、聆听、观看、计算机利用方面的辅助技术装置;②为保障学生能参与学习所需的相关服务中涉及的辅助技术与服务,这包括坐姿、摆位与移行,自我安排,日常生活活动,娱乐和休闲,作业治疗,物理治疗以及言语语言治疗等方面可能涉及的辅助技术;③课程教学无障碍以及教材无障碍方面的辅助技术,如有字幕的视频,盲文教材、语音图书、电子版教材、计算机屏幕放大、教学内容的文字转语音或语音转文字、图形描述等等;④环境无障碍技术,例如无障碍过道、适用于有听觉或视觉障碍学生的标识或警示装置、适合轮椅者的卫生间以及无障碍校车等等。辅助技术的利用还可能涉及学生、家长以及有关的老师或其他人员的辅助技术培训。 特殊学生辅助技术服务包括:考虑残疾学生是否需要辅助技术;为学生选择适配辅助技术装置;确定辅助技术解决方案;将辅助技术解决方案写入IEP;实施辅助技术利用方案;检测辅助技术方案实施效果等方面工作。 1.2.2 教育技术 在特殊教育中,教育技术是与辅助技术关系密切的一类技术。根据AECT(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 ,AECT )1994年的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教育技术涉及计算机和相关技术的知识和使用,具体内容包含:(a)教学的传递、开发、方案设置和评量;(b)作为解决问题的辅助工具的计算机的有效利用;(c)学校和课堂管理;(d)教育研究;(e)电子信息利用与交换;(f)个人与专业活动的效率;(g)计算机科学教育。在英文中教育技术(education technology)和教学技术(instruction technology)通常作为同义词使用。 由如上教育技术的定义以及所涉及的内容可知,教育技术包括用于教学和学习过程的各种类型的技术或策略,教育技术主要是用来帮助老师教学,面向所有学生的。而特殊学生辅助技术是用来增加、维持或改善特殊学生的功能性能力,使学生能最大程度无障碍的参与学习,实现其IEP目标。例如,有字幕的文学作品视频,既是普通课程的教学资源,也可以作为聋生学习自然语言的工具。视窗系统的词汇处理技术,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是教育技术,但对于有手写障碍的学生,该技术就具有增加,维持或改善该生手写功能的功能,从而成为一种辅助技术。在残疾学生以其同龄人通常使用的方式或方法获取或应用技术时,该技术不被视为辅助技术。例如,如果一个班的所有学生都在使用计算器来完成一项作业,对于其中的两名在阅读方面有学习障碍的学生,此时计算器就不是辅助技术。如果残疾学生学生在使用某种技术时需要对其通常使用的方式进行改造或调适,那么这个经过改造和调适的技术将被视为辅助技术。 特殊学生辅助技术的利用,因为发生在特殊教育中,因此也常常被人们称为特殊教育辅助技术。然而,由于辅助技术是针对残疾人的功能而言的,特殊教育辅助技术就应是特殊教育中用来帮助特殊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技术。如果采用特殊教育辅助技术这一表述方式,在字面上容易与特殊教育中的用来帮助老师的教育技术混淆,因此本书采用特殊学生辅助技术这一表述方式。此外,特殊学生辅助技术,特殊儿童辅助技术,残疾学生辅助技术或残疾儿童辅助技术在使用上则常常不加区别。 1.2.3 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最初是使用在建筑方面的一个概念,指在建筑设计时同时考虑普通人与残疾人双方的需要。更准确的说,通用设计这个词意味着一个概念或理念,其目的在于使设计和交付的产品和服务能使人们使用到尽可能多样的功能,其中包括可直接使用的功能(无需辅助技术)和可作为辅助技术使用的功能。 例如,采用可为儿童车、带轮行李和轮椅移行带来方便的坡道,让普通人和轮椅使用者均感到方便的感应门。这个术语现在已扩展到学习环境和信息技术的无障碍上了。例如微软视窗系统的屏幕放大功能,即可用于老年电脑使用者,也可用于低视力者的计算机操作,还可让坐在教室后排的学生看清教学投影屏幕上的网页文字。 1.2.4 学习通用设计 学习通用设计(Universal Design for Learning,UDL)是一个基于学习科学研究的教育框架,它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用来指导设计适应个体学习差异的可变通的学习环境。UDL旨在提供多种信息获取、表达方式和学习参与方式,消除教学障碍,实现所有人的学术和行为成功。学习通用设计的主要原则为:多种识别手段,为学习者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提供多种途径;多种表达方式,为学习者展示他们的所知提供多种可选方式;多种参与方式,为挖掘学习者的兴趣,增加适当的挑战,提升动机,提供多种参与方式。 在进行学习的无障碍设计时需要明确,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任务是如何影响获取、表达,以及学习过程的参与的。采用UDL的原则规划课程和活动时,必须考虑其无障碍问题,而不是在课程的实施方式已经产生之后来进行改进。在采用UDL技术时,考虑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从教育发生的角度,教育可视为信息的表达、发送、接受和理解,而计算机信息技术正是专门用来传递、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技术,因此信息技术在残疾人教育中有极大的作用。这些技术可以为教学提供不同形式的资料和资源。例如,学生可通过计算机,改变文字的大小,改变文本的背景颜色,可以选择文本的语音输出方面,可以采用印刷文本方式或者盲文打印输出,并可以选择替代键盘,语音识别或者开关等不同的方式来输入信息。
书  评:
关于这套《特殊儿童教育康复指南》,编辑是这样介绍的“立足实践,以指导性的文字,为特殊教育教师和特殊儿童家长提供专业的帮助”。这句话里边有两个关键词“实践”和“专业”。这两个词语代表了我们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既要有专业,又要能在实践中应用。为了这个目标,近十年来大家身兼数职,在多种角色中转换:大学教师、特教老师、康复师、机构督导、家庭咨询和指导,不断地尝试、验证、讨论、思考和总结。



在丛书的介绍中,编辑还提到了这样一句话“既有各种障碍类型的技能辅导,又有心理咨询、艺术活动、辅助技术的康复辅助,基本上关注到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脉络和要点,关注到特教老师和特殊儿童家长的切实需求”。由于我们扎根临床,几乎每天都有与特殊儿童、特殊儿童家长或者特教老师相处的经验,对于他们的切实需求,我们自然了解较多。而对于“关注特殊教育发展的脉络和要点”,则要感谢恩师张文京老师高屋建瓴的专业眼光,为我们搭建了这样的专业平台和专业架构,带领我们深入这些特殊教育中需要关注的内容,分别记录在这八本书中。



这套书的作者主要由我们重庆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系的教师团队组成,他们中有领我入特教门并指导我进步的导师、有我敬爱的师长、有我情同姐妹的好友、有与我一同成长的同学、有我朝夕相处的同事。看到这些熟悉的名字,涌上心头的,是历历在目的往事(当然关于这套书,一定还有很多别的故事,我仅记录一些自己所了解和经历的事)。



1993年在许家成老师、张文京老师以及一帮特教前辈的努力下,在方武老师、李宝珍老师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师范大学招收了第1批特殊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同年开办了第一所建在高校的特殊儿童康复机构——重庆师范大学儿童智能发展研究中心,践行着理论联系实践的办学理念。老师和同学们一边在大学课堂中学习,一边以个别化教育为核心的智力障碍儿童教育的临床实践中积淀着经验。就这样,一做就做了近20年。



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不同障碍类型、不同障碍程度的小朋友出现在我们身边。我记得自己曾经遇到一个自闭症的小朋友,他有说话不清楚的现象,家长和老师都希望提高他说话的清晰度,但是当时的我们一筹莫展。我只能拿出语文课本,对着里面的词语,一个一个让他跟我念清楚。开始的时候孩子还愿意配合,但是渐渐的他越来越逃避这件事情,后来他看到我出现在教室门口就出现脱鞋、扔鞋等问题行为。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行动不便的脑瘫孩子、难以自控的抽动症孩子、信息处理困难的学习障碍孩子、甚至各种罕见病的孩子,我们遇到了越来越多具有挑战性的孩子。而另一边,我们还面临着通过特殊教育,康复得比较好的孩子要进入普通学校,他们如何去适应普通学校的学习环境?普通学校的老师如何为他们提供帮助等等?但是当时我们的专业又不足以支持我们去帮助他们。



2009年的秋天,还在休产假的我接到张文京老师的电话“我们打算推动老师在特殊教育之外学习第二专长。你来认领一个领域吧”。于是根据当时的资源,各自的兴趣,我们一帮年轻老师就在张老师的带领下,开始认领不同的专业领域:物理治疗、语言治疗、艺术治疗、行为矫正、融合教育等等。这个认领,就是对一个专业方向的承诺,就是对一群大学生以及他们背后将要服务的许多特殊孩子和他们家庭的责任。我们深知这种责任重大,虽然半路出家,但我们拼尽全力。我们继续践行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路,一边通过参加各种培训、自学等方式学习第二专业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一边深入临床,带着大学生向小朋友学习。有的老师带着学生一周七天无休;有的老师带着学生每年评估服务上百人次的特殊孩子。从理论中去找各种方法,在实践中应用这些方法,通过反思总结不同的方法。当然,这套丛书并不意味着结束。
我们继续努力为特殊儿童服务,继续努力尝试和探索不同的新的方法,而有的图书已经准备第二版的修改工作了。
专业成长,我们一直在路上。


2015年,各个平台有了一些积累之后,张老师和许老师又告诉我们,要把在临床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于是大家又多了一项任务,开始埋头写作。历时近三年,陆续完稿。编辑陈曦女士极富有专业的知识和审美的眼光,使得这套书不仅有很契合内容的封面插图,更有非常协调一致的配色。整套书拿在手上,细细地阅读,一定会有很多收获。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