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网络中的黄土丘陵(BC1300-1050)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贸易网络中的黄土丘陵(BC1300-1050)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ISBN: | 978-7-301-32668-8 |
条码: | 9787301326688 |
作者: |
曹大志
相关图书
|
装订: | |
印次: | 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98.00
折扣价:¥93.10
折扣:0.95
节省了4.9元
|
字数: |
400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08页
|
发行编号: | 730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2-3-9 |
|
内容简介: |
20世纪以来,贫瘠的黄土丘陵地区陆续出土了数百件晚商时期精美的青铜器。这个现象长期吸引着考古学界的关注。为了理解它,作者通过检视过去调查的标本,确认了晚商时期遗址400余处;通过在石楼县的区域调查、采样,获得了对黄土丘陵本地社会的深入认识。在此基础上,作者研究了青铜器的产地。多个来源的铜器指示晚商时期的黄土丘陵与华北平原、关中盆地、北方草原都有跨地区的联系。结合考古材料和文字记录,作者提出晚商时期的中国北方存在一个涉及广泛的贸易网络。 黄土丘陵与发达的中原文明相比是较简单的边地社会,但是凭借有利的地理位置,它充当了跨地区联系的枢纽,扮演了中原文明与北方草原联系的中间人角色。黄土丘陵的本地社会在贸易网络中变得更复杂,中原文明也在跨区域的联系中获得成长。本研究从社会—经济和古代贸易的角度观察社会变迁,对理解中原文明的成长、黄土丘陵等北方边地社会的发展,以及青铜时代中国与蒙古的远距离交流提出了系统解释。
|
作者简介: |
曹大志,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艺术与考古系,研究方向为中国青铜时代考古。代表性工作有《甘肃礼县三座周代城址调查报告》、《“族徽”内涵与商代的国家结构》等。曾在寿县寿春城、礼县西山、大堡子山、宝鸡周公庙、周原等遗址参加田野考古工作。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