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问题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问题研究
ISBN:978-7-5764-0427-2 条码:
作者: 郭枭 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98.00  折扣价:¥88.20
折扣:0.90 节省了9.8元
字数: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2-04-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律师辩护问题是一个兼具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问题。伴随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出台,“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并最终确立为我国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由于承载着刑事诉讼的价值内核和历史积淀,律师辩护始终占据着学术研究的重要位置,成为任何刑事诉讼制度研究中无法回避的话题。律师参与是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平等协商的可靠保障和风险防范的必要措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则赋予了深入研究律师辩护问题的时代契机。因此,将认罪认罚从宽与律师辩护这一对“新老”制度组合研究,不仅有助于夯实“新”制度的正当性基础,也可能使“老”制度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本书以程序法视域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问题为研究对象,运用实证分析、理论分析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通过挖掘和探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的理论根基和基础问题,并对域外法治国家类似问题进行当代考察,反思性地将研究问题划分为权利、方式和规范三个维度,以期为学术探索和司法实践提供帮助。

刑事诉讼博弈理论强调博弈主体间的交互性,反映了不同主体根据对方行动对己方策略进行实时动态调整的过程,旨在达成各方均能够接受的共识。这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的运行结构高度契合,强调律师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进行辩护的实效性。法律商谈理论旨在通过创设以法律商谈为目标的理想状态,赋予商谈各方提出有效性主张并最终达成共识的程序性基础。这构成了认罪认罚具结正当性的必要条件,使控辩双方能够通过理性推导对协商结果进行有效性检验。具体到律师如何在认罪认罚案件中进行辩护,考虑到司法实践中控辩双方可能对案件事实、法律适用以及惩处方式存在分歧,程序性法律论辩理论旨在通过逻辑论证的方式直面上述分歧,并在你来我往式的交互论辩中将其消除。这代表着司法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操作技术,反映了律师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进行辩护的实践规律。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权的实现包括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辩护权实现的前提是律师能够充分介入到认罪认罚案件中,因而律师辩护率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能够反映出权利保障程度的强弱。以2019年全国刑事一审判决书为样本进行大数据分析,通过对认罪认罚案件律师辩护率展开多维度描述,可以发现司法实践中律师辩护率的具体状况及问题成因,进而探索提升路径。关于律师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度,则主要建立在对律师辩护权进行规范性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履职时所发挥的作用,可将律师辩护权划分为监督性权利和主体性权利,前者旨在通过“权利制约权力”的方式实现对公权力的实时监督,确保公权力在法治轨道上有序运行;后者旨在通过“权利对接权利”的方式完成辩护律师与被追诉人的权利对接,利用信息增量确保被追诉人能够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弥补其与公权力之间的实力落差。基于权利保障和防范风险的需要,监督性辩护权和主体性辩护权均需进一步扩充和完善。

方式维度上,由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审、控、辩等诉讼主体间的关系发生转变,律师辩护遵循的原则需要重新定义,辩护样态和考量要素也需要再次审视。在此基础上,认罪认罚案件的律师辩护行动呈现出以论辩、商谈的形式与控方展开适度对抗的竞争式辩护和谋求互惠性的合作式辩护交织运行的局面。竞争并非单纯为了赢得对抗而压倒对方,更多体现出一种在相互论辩的形式中寻求事实真相的稳定状态;合作也多建立在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的有限度合作。因此,这种辩护方式可称之为“竞合式辩护”。“竞合式辩护”的基本蕴含立足于辩护身份、认知纠偏和法律论辩,实质追求着眼于揭露真相、提升效率和互惠合作,实现路径融贯于适度维权、信息获取和充分交互。同时,“竞合式辩护”在司法实践中的异化风险也需加以防范。实证研究表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并不排斥无罪辩护,无罪辩护可以成为“竞合式辩护”的一种特殊样态。

规范维度上,为了使律师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充分履职,需要构建起一套以执业能力和队伍素质为核心的质量控制系统,并完善相应的配套制度。质量控制系统立足于执业规范化,围绕事先预防和事后评价,通过建立辩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加强对律师辩护的引导和纠偏,实现认罪认罚案件的有效辩护。制度保障同样不可或缺,尤其需要进一步完善那些与研究问题高度相关、理论学界广泛关注以及改革实践力所能及的制度。这至少包括创新辩护制度和协商机制、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统一司法尺度、权利的完善与救济等方面内容。

作者简介:
郭枭 法学博士,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刑事业务委员会执行委员,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证券从业资格。在CSSCI等各类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曾供职于某直辖市属侦查机关,擅长立足于控辩双方角度切入案件、寻求突破点,成功代理了一系列重大、复杂的刑事案件。

章节目录:

绪论001
一、研究缘起001
二、研究背景002
三、研究现状016
四、研究路径020
五、研究创新与不足023

第一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的理论根基025
第一节 运行理据:刑事诉讼博弈理论026
一、法律博弈理论的内涵026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问题研究的实效主义范式033
三、法律博弈理论的必要补充041
第二节 正当理据:法律商谈理论043
一、法律商谈理论的基础要素043
二、法律商谈理论的目标:融贯法律的双重张力051
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问题研究的理性主义范式055
第三节 实践理据:程序性法律论辩理论065
一、法律论辩与普遍理性实践论辩065
二、法律论辩理论069
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问题研究的逻辑范式078

第二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的基础问题082
第一节 律师参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必要性082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平等协商性的可靠保障082
二、认罪认罚主体风险防范性的必要措施085
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当性的应然要求088
第二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之理念089
一、有效辩护理念089
二、多元化辩护理念091
三、有限的独立辩护观093
第三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之价值095
一、刑事诉讼程序之价值标准厘析095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之价值目标臧否097
三、律师辩护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价值目标之匡正101

第三章 域外认罪答辩制度中律师辩护问题的当代考察105
第一节 传统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国家105
一、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中的律师辩护105
二、英国辩诉交易制度中的律师辩护120
第二节 传统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国家125
一、德国刑事协商制度中的律师辩护125
二、法国认罪协商制度中的律师辩护130
第三节 混合诉讼模式国家137
一、日本认罪协商制度中的律师辩护137
二、意大利认罪协商制度中的律师辩护140

第四章 认罪认罚案件律师辩护率实证研究145
第一节 样本概述:以2019年全国刑事一审判决书为样本的大数据分析145
第二节 综览:认罪认罚案件辩护率整体情况150
第三节 认罪认罚案件律师辩护率多维度描述155
一、按照辩护人种类划分的律师辩护率差异155
二、按照审理程序划分的律师辩护率差异163
三、按照审理法院层级划分的律师辩护率差异171
四、按照案件类型划分的律师辩护率差异177
第四节 认罪认罚案件中律师辩护率的问题分析179
一、认罪认罚案件律师辩护率的实践状况179
二、认罪认罚案件律师辩护率的成因分析182
第五节 认罪认罚案件律师辩护率的提升路径186
一、增加刑事法律服务市场的灵活性186
二、探索值班律师转任辩护律师途径188
三、扩大刑事法律援助指定辩护范围190

第五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的权利保障192
第一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律师辩护权的基础问题192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控辩合意之正当性192
二、控辩合意之律师辩护权196
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权的规范分析197
四、小结206
第二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权的扩充与完善207
一、监督性辩护权的扩充与完善208
二、主体性辩护权的扩充与完善214

第六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方式220
第一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主体间关系厘清220
一、辩方内部关系:从交涉走向配合220
二、控辩关系:从对抗走向合作222
三、审辩关系:从冲突走向协同225
第二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方式总览226
一、辩护原则的宏观指引226
二、辩护策略的路径架构227
三、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值班律师角色229
第三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原则231
一、基础性原则231
二、实践性原则235
第四节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律师辩护行动的路径架构238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样态238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之考量要素246

第七章 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竞合式辩护”251
第一节 厘清:“竞合式辩护”的基本蕴含252
一、辩护主体的身份限定253
二、认知纠偏的宗旨聚焦255
三、法律论辩的方式要求257
第二节 凝练:“竞合式辩护”的实质追求260
一、揭露真相的价值追求260
二、提升效率的导向趋同262
三、互惠合作的外部效应264
第三节 延展:“竞合式辩护”的实现路径266
一、适度维权的理性追求266
二、信息获取的核心支撑267
三、充分交互的机制保障269
第四节 反思:“竞合式辩护”的隐忧与回应——如何避免辩护行动异化270
第五节 “竞合式辩护”之实践展开272
一、侦查阶段律师辩护行动展开272
二、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行动展开277
三、审判阶段律师辩护行动展开282
第六节 “竞合式辩护”之特殊样态——基于103份无罪辩护裁判文书的统计分析284
一、研究问题和样本选取284
二、变量描述、样本整理和分析方法286
三、研究发现292
四、结论295

第八章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制度的规范297
第一节 构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律师辩护质量控制系统297
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辩护律师执业规范化瞭望299
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律师辩护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05
三、加强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律师辩护的引导和纠偏309
第二节 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有效辩护的配套制度311
一、设立公设辩护人制度312
二、健全认罪认罚终止诉讼制度313
三、探索审辩商谈机制315
四、建立健全权利救济模式317
五、完善常见犯罪的基本证据标准指引318
六、保障被追诉人的诉讼主体地位320

参考文献 323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