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西部极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 改革开放新实践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西部极核——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改革开放新实践丛书
ISBN:978-7-5689-2843-4 条码:
作者: 张志强 熊永兰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99.00  折扣价:¥94.05
折扣:0.95 节省了4.95元
字数: 382千字
出版社: 重庆大学出版社 页数: 409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2-03-19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2020年初,国家提出并正式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本书以时间轴为观察角度,简要介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所在的四川盆地区域历史上巴蜀之国的演变历程;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川渝地区60载社会经济发展巨变;梳理解析“十二五”时期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十三五”时期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阶段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区域竞合发展过程;重点阐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新的历史阶段川渝地区以“一极一源两中心两地”(增长极,动力源,具有全国影响力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和改革开放新高地)为总体战略目标的一体化发展国家和地方战略及其实施进展,并从这四个方面提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的有关认识和建议。"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巴蜀地区
第一节地理环境
第二节巴蜀简史
第三节巴蜀文化
第四节巴蜀社会经济

第二章新中国川渝60载沧桑巨变
第一节川渝地区行政区划变迁
第二节1949—2000年川渝社会经济发展变迁
第三节西部大开发以来川渝发展成就

第三章双城记:从成渝经济区到成渝城市群
第一节《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双核五带”建设蓝图
第二节《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双中心”建设蓝图
第三节发展成效:竞合实现区域崛起
第四节川渝合作示范区——区域合作的先导区

第四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国家新战略
第一节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城市化发展的战略方向
第二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必要性
第三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内容
第四节川渝毗邻地区——遂潼一体化发展
第五节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

第五章成渝经济中心:国家发展新增长极
第一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第二节建设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第三节积极打造成渝双城经济圈第三极

第六章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创新驱动动力策源地
第一节世界著名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要规律与特点
第二节我国科技创新中心发展现状与进展
第三节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体框架
第四节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主要内容
第五节成渝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

第七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宜居宜业品质生活高地
第一节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重大意义
第二节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基础与挑战
第三节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政策体系
第五节成都国家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第八章改革开放新高地:开启内陆对外开放新时代
第一节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的战略考量
第二节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全面融入“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第四节四川省深化全面创新改革的经验与启示
第五节川渝未来改革开放发展趋向

附件
附件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附件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相关政策

参考文献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