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文性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互文性研究
|
ISBN: | 978-7-301-33657-1 |
条码: | 9787301336571 |
作者: |
武建国
相关图书
|
装订: | |
印次: | 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89.00
折扣价:¥84.55
折扣:0.95
节省了4.45元
|
字数: |
400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656页
|
发行编号: | 730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3-5-19 |
|
内容简介: |
本书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探讨互文性,重点阐释互文性和相关学科的结合研究。全书共分十二章,前两章为本书的理论基础,明确界定了大众语篇及互文性的概念,概述互文性的具体分类、研究视角、理论及应用;介绍互文性的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和思想嬗变。第三章通过阐述互文性中的主要类别,展现了互文性在文学语篇与非文学语篇之间跨语篇的指涉关系。第四章探讨了篇际互文性中的四大分类,揭示了其表现形式与语用功能。第五章从语用综观论出发,采用顺应理论分析了篇际互文性。第六章探究文体学研究中的互文性表征,并对文学语篇和非文学语篇文体中的诸多典例进行剖析。第七章从CDA、CGA及CMA三种最为常见的批评性研究视角出发,考察大众语篇的互文性特征。第八章深入剖析了互文现象中的语境重构与改适转换。第九章从互文性与原文、互文性与译者、原文和译文间的互文性三个角度解读互文性与翻译研究的关系。第十章以建构主义为理论支撑,探讨在中国国家形象建构中行之有效的互文性策略。第十一章从国家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以互文性为知识载体,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进行分析,并归纳其中的互文性策略。第十二章“结语”总结。
|
作者简介: |
武建国 ---------------------------- 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导、副院长、语言学方向学科带头人、国际韩礼德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话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在Discourse & Society、《外语教学与研究》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61篇,完成专著2部,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和二等奖、广东省哲学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主持完成社科等项目10余项,均以优秀或免鉴定结题。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大众语篇中的互文性1.1导言1.2大众语篇1.3互文性的分类1.4互文性的研究视角1.5本章小结第二章互文性的渊源与嬗变2.1导言2.2互文性的历史渊源2.3互文性的发展嬗变2.4本章小结第三章明显互文性3.1导言3.2常见的明显互文性3.3本章小结第四章篇际互文性4.1导言4.2篇际互文性的界定与分类4.3篇际互文性研究述略4.4篇际互文性在大众语篇中的语用功能4.5本章小结第五章互文性的语用研究5.1导言5.2语用学述略5.3互文性的语用研究述评5.4篇际互文性的语用分析模式5.5篇际互文性的语用学研究5.6本章小结第六章互文性与文体学研究6.1导言6.2互文性的文体学研究路径6.3文学语篇中互文性的文体学研究6.4非文学语篇中互文性的文体学研究6.5本章小结第七章互文性的批评性研究7.1导言7.2与互文性研究相关的批评转向7.3互文性与批评性话语分析7.4互文性与批评性体裁分析7.5互文性与批评性隐喻分析7.6本章小结第八章互文性与语境重构研究8.1导言8.2语境重构过程中的互文性8.3语境重构中的互文性与改适转换8.4补充:互文性与功能语境重构8.5本章小结第九章互文性与翻译研究9.1导言9.2互文性与翻译研究的关系9.3互文性对翻译研究的影响9.4互文性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9.5互文性翻译策略9.6本章小结第十章互文性与形象建构研究10.1导言10.2互文性与建构主义10.3互文性、品牌传播与国家形象10.4大众媒体与国家形象建构10.5大众媒体建构国家形象的互文性策略10.6本章小结第十一章互文性与中国文化“走出去”研究11.1导言11.2互文性研究的文化转向: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11.3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中的互文性11.4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互文性策略11.5本章小结第十二章结语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