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通论(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中华文明通论(21世纪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
ISBN: | 978-7-300-28476-7 |
条码: | |
作者: |
罗世琴 李京泽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定价: |
¥58.00
折扣价:¥52.20
折扣:0.90
节省了5.8元
|
字数: |
25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284767 |
每包册数: |
6
|
出版日期: |
2023-10-15 |
|
内容简介: |
《中华文明讲演录》为中国政法大学通识必修课程“中华文明通论”的专用教材,“中华文明通论”是法大通识必修课程,教材面向大一新生,授课方面,第一学期面向非法学各专业大一新生大约900人,第二学期面向法学各专业大一学生大约1300人。教材内容以现有教学成果为基础,关注最新的学术成果,围绕“经邦治世、文化信仰、社会生活”三个维度,讲述中华文明的基本面貌及其成因,揭示中华文明“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生生不已”的基本特点,彰显中华文明的发展持续性、文化整体性、文明包容性。 《中华文明讲演录》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方向,将中华文明置于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中,与当下国内外的社会实际相结合,通过交流学界对传统文明最新成果的看法,发布有关中华文明研究与创新转化的前沿成果,探讨优秀传统文明现代化转化与当代创新性发展的问题;通过补充、拓展并完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发挥文化育人的关键作用。
|
作者简介: |
罗世琴,文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通识核心课程“中华文明通论”团队负责人。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及文论。著有《魏晋名士的风尚与规约》《魏晋南北朝文学对音乐的接受》等。 李京泽,艺术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校通识核心课程“中华文明通论”团队负责人。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美育研究分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视觉文化研究。著有《选择与失落——巴克特里亚-印度河流域希腊化艺术中的文化意识与文化互动》。
|
章节目录: |
经邦治世篇 第一章 战国历史巨变与《韩非子》法术势互补思想 一、韩非面对的社会现实 二、韩非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三、法、术、势三者是怎样互补的 第二章 中国古代法律的秩序理念、规范体系与典型制度 一、古代法律与社会文明 二、中国古代权威秩序中的法统 三、唐律五百条:规范技术、法律体系与治平理念的融贯统一 第三章 “皇权”与“不死”——汉赋早期两大文本主题与“梁园文学”之兴起 一、皇权介入辞赋与梁园文学的“神仙不死”思想 二、“皇权”与“不死”的结晶———“梁园文学” 三、披着“皇权”圣衣的“黄老”:“梁园文学”之“不死”观念与黄老之关系 四、“梁园文学”的确立及其文学史意义 第四章 碑刻与中华文明 一、全球文明视野中的中国碑刻 二、中国法制“镂之金石”传统 三、中国金石学传统的借鉴 第五章 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与外来文明 一、“丝绸之路”的内涵 二、粟特在丝路上的活动 三、粟特转输的外来文明 第六章 衣饰文明与中国社会变迁 一、传统社会中衣服的功能 二、衣冠之治 三、衣冠之治的解体 文化信仰篇 第七章 重拾中国文化 ——中国古代的天文与人文 一、文字与中国文化 二、正读文明 三、河南濮阳西水坡原始宗教遗存研究 四、重新认识中华文明 第八章 中国人的信仰体系 ——突破传统视角理解信仰传统 一、“活的”传统与时代 二、道教信仰的文化形象 三、中国语境中的信仰形态 四、品读信仰:同情的视角 第九章 佛教与中国文化 一、时空中的佛陀和进入中国的佛教 二、佛教中国化和中国佛教的特质 三、佛教化中国和中国文化的发展 第十章 中国传统婚姻与家庭述论 一、多样的围城:婚姻形态的变与常 二、牵手与放手:婚姻的选择与解除 三、孝顺的底色:家国同构下的孝与忠 四、名节的残梦:贞顺与再嫁 五、垂训的价值:佳弟子的教与养 社会生活篇 第十一章 变幻的光影 ——民国电影的历史观察 一、从电影特性观察电影 二、从空间维度观察电影在中国的传播 三、从时间维度观察电影在中国的发展 四、从社会面观察电影检查制度 第十二章 山水有清音 ——中国古代的自然审美观与山水诗鉴赏 一、先秦两汉时期的自然审美观 二、东晋南朝时期审美型山水诗的兴起 三、盛唐时期山水诗创作的繁荣 四、宋代山水诗的新风貌:山水明理 第十三章 《文心雕龙》导读 一、《文心雕龙》概述:基本情况及历史地位 二、《文心雕龙》之作者:作者生平及创作动机 三、《文心雕龙》之特点分析 第十四章 从“物象”到“心像” ——浅谈中国元代山水画之变 一、山水画的起源与中国传统对艺术的认识 二、隋唐山水画:山水画的形成期 三、五代至北宋山水画:“度物象而取其真” 四、南宋山水画布局变化和“主观性意象”的强调 五、元代山水画的转型:文人画与“心像” 第十五章 汉唐美术赏读 一、汉代美术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美术 三、隋唐美术 第十六章 中国古代的隐逸文化 一、儒道释与隐逸文化的精神内核 二、日常生活与隐逸文化的表现 三、内外交养,下学上达 后记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