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情感史 - 历史学的实践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内容简介: |
尽管历史学家很早就开始探讨历史人物的感受,但直到最近二十年,他们才找到系统化处理这一话题的方式,即情感史的研究。情感史已然成为当代史学研究的一个新方向。它颠覆了许多传统的史学观念,也带来更多反思。 本书是由两位情感史研究先驱合著的简明导论。全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情感史的缘起、理论、方法、意义,并穿插了诸多生动有趣的案例。不仅说明了情感史的基本研究对象和流派,还讨论了情感史与神经医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广泛交叉和应用。任何对情感的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将发现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引人入胜的入门指南。
|
作者简介: |
(美)芭芭拉·H. 罗森宛恩(Barbara H. Rosenwein),美国历史学家,情感史研究先驱,芝加哥洛约拉大学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世纪史、情感史,著有《愤怒:一部关于情感的冲突史》(Anger: The Conflicted History of an Emotion)、《世世代代的感受:600—1700年间的情感史》(Generations of Feeling: A History of Emotions, 600-1700)、《中世纪早期的情感团体》(Emotional Communities in the Early Middle Ages)等。 (意大利)里卡多·克里斯蒂亚尼(Riccardo Cristiani),独立学者、翻译家,亦是一位情感史研究先驱。主要研究领域为中世纪史、情感史。在芭芭拉·H.罗森宛恩主编的《阅读中世纪》(Reading the Middle Ages)中撰写了《中世纪的武器与战争》(“Weapons and Warfare in the Middle Ages”)一文。在芭芭拉·H.罗森宛恩的《世世代代的感受:600—1700年间的情感史》中负责撰写第4章前半部分与第5章,并将该书翻译为意大利文。 孙一萍,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国史研究会理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常务理事。2006年在北京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2008年在法国巴黎第一大学国际关系史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9—2021年间任法国布列塔尼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法国史、欧洲近现代国际关系史、全球史与跨国史、情感史。著有《沉默的决策者——法国公民投票制度化进程研究》、《欧洲近代思想史论》(合著)、《西方宪政史》(合著)。
|
章节目录: |
导 言 1 第一章 科 学 9 前现代的观点 10 情感科学 13 第二章 研究方法 41 初 期 42 情感规约 46 情感体制与情感表达 53 情感团体 60 作为表演的情感 69 研究方法的使用:美国的《独立宣言》 76 第三章 身 体 95 有界的身体 96 渗透的、融合的身体 126 第四章 展 望 161 学术壁垒 162 学术界内外的传播 171 结 语 189 精选阅读书目 197 索 引 207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