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16世纪欧洲文化记忆中的晚明乌托邦 ——门多萨与《中华大帝国史》研究 -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16世纪欧洲文化记忆中的晚明乌托邦 ——门多萨与《中华大帝国史》研究 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丛书
ISBN:978-7-301-35782-8 条码:9787301357828
作者: 高博 著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1 开本:16开
定价: ¥148.00  折扣价:¥140.60
折扣:0.95 节省了7.4元
字数: 350千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数: 366页
发行编号:7301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5-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中国学者在研究门多萨及其《中华大帝国史》时,多依赖于辗转翻译的汉译本。本书深入16世纪的西班牙语源语语境对门多萨编著的《中华大帝国史》进行了重新解读。本书分为文献和理论两编。其中,文献编对《中华大帝国史》不同版本和门多萨参考文献进行了细致考辨,基于西班牙语原著善典重新定义了门多萨建构的中国形象,并提出了“神圣东方主义”这一新的学术概念。本编还基于跨国文献考据分析了门多萨在未曾实地考察中国的情况下如何对前人的史料进行改写,从而建构了一种既神圣又理想化的中国形象。理论编则在中西交互性历史语境和全球史的视域下并融合文化记忆理论,探讨了这一新型的他者之中国形象在彼时欧洲被他者审视的合法化过程。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录第一编文献部分:重新定义门多萨的中国形象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中华大帝国史》的学术价值第二节《中华大帝国史》研究中的四大议题一、 重新界定门多萨的想象边界二、 钩沉他者的文化滤镜:门多萨的阅读与阅读门多萨三、 《中华大帝国史》版本考辨:孰为原著善典?四、 《中华大帝国史》的文化辐射力五、 《中华大帝国史》研究中的遗留问题第三节本书展开研究的学术视域与方法论第二章《中华大帝国史》出版史:孰为善典?第一节《中华大帝国史》的西班牙语本考辨一、 《中华大帝国史》的古典西班牙语本考辨二、 《中华大帝国史》的现当代西班牙语本考辨第二节《中华大帝国史》英译本考辨第三节《中华大帝国史》中译本考辨第三章重新界定门多萨想象与记忆的边界第一节“意识形态”概念在学术史中的流变第二节为“乌托邦”正名:空想主义还是想象中的伊甸园?第三节异国形象类型学设想:在乌托邦和意识形态两极之间第四节重新定义门多萨的中国形象第四章晚明器物世界在“他者”视域下的转义与再现第一节他者凝视下的平民社会:富饶宜居的异邦乐土一、 晚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理想化再现二、 晚明沿海市镇生活在他者视域下的乌托邦式重写第二节理想化重构的背后:“万历中兴”在他者视域下的诗性再现一、 晚明乌托邦想象与资本全球化进程的同构性二、 “万历中兴”在他者视域下的历史折射三、 门多萨对晚明市井生活的理想化改写第三节门多萨凝视下的官场奢风一、 富丽堂皇的大明官邸二、 丰盛的官方宴请三、 慷慨的官方馈赠第四节门多萨过度想象的背后:晚明奢风的诗性再现第五章晚明政治生活在“他者”视域下的理想化再现第一节门多萨凝视下的大明平民社会:别处的东方伊甸园一、 完备的行业规则二、 人性化的社会福利制度三、 先进的城市治理水平四、 严苛的户籍制度五、 先进的教育理念第二节和谐平民社会的背后:大明社会制度的理想化再现第三节门多萨想象中的大明吏治一、 严苛的监察制度与政治清明的社会二、 开明的科举制与开放的社会上升通道三、 大明官僚阶层的另一面第四节先进吏治想象的背后:对前文本的理想化改写第五节政治清明想象中的纪实性:“急吏缓民”政策的文学再现第六章晚明精神世界在他者视域下的意识形态化再现第一节门多萨的直接神圣化想象一、 三头神像中的神圣化想象二、 圣托马斯典故背后的神圣化想象三、 观音像与圣母像之间的同一化想象四、 十二圣徒与中国先贤的同源想象五、 门多萨对大明百姓的神圣化想象第二节门多萨的间接神圣化想象一、 虚构有待救赎的他者形象二、 虚构祭拜魔鬼的他者形象第三节关于第一编文献部分考据的总结:虚构“物丰神空”的大明形象第二编理论部分:门多萨凝视下的中国形象在欧洲文化记忆中的合法化进程第七章“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中的遗留问题第一节“西方的中国形象”是否具有合法性?第二节在“东方主义”“另一种东方主义”和“神圣东方主义”之间第三节如何超越单向度的理论危机?第八章文化记忆理论的本土化应用第一节文化记忆理论的谱系学考古第二节文化记忆的文学性与记忆文本第九章神圣化的他者之中国形象在16世纪欧洲视域下的合法化进程第一节被遗忘的微观权力:约稿人和资助人对文本的隐形建构第二节被忽视的宏观权力语境:反宗教改革运动对文本的形塑性第十章乌托邦式的中国形象在16世纪欧洲视域下的合法化进程第一节共享的文化记忆:东方仰慕传统的现时化再现第二节共享的历史编码:资本全球化进程中的“白银帝国”第三节共享的思想史进程:现代性萌芽的南欧续写一、 伊拉斯谟和莫尔与16世纪欧洲的现代性进程二、 门多萨理想化社会制度想象中的现代性第四节在乌托邦和意识形态之间重构“另一种中国形象”第十一章门多萨的“另一种中国形象”对历史进程的建构性第一节16世纪欧洲视域下的和平提议:《中华大帝国史》对中西关系进程的贡献第二节他者的“金蛇王权”想象:《中华大帝国史》对中西翻译史进程的贡献第三节关于理论部分的总结:“另一种中国形象”的解构与重构结论与讨论参考书目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