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敦煌学概论(修订版)(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敦煌学概论(修订版)(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研究文库)
ISBN:978-7-300-33798-2 条码:
作者: 郝春文 等  相关图书 装订:0
印次:1-1 开本:0
定价: ¥169.00  折扣价:¥152.10
折扣:0.90 节省了16.9元
字数: 32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360页
发行编号:337982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25-04-15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力求穷尽所有原始材料,广泛吸收国内外有关敦煌学各个学科、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最新研究,从中提炼出结论明确、知识点清晰的成果,力图将古代敦煌文化遗产的精华及其产生的背景展现给读者。“绪论”部分介绍敦煌学的由来及其定义、敦煌学的兴起和发展历程,以及学习和研究敦煌学的意义;“上篇 敦煌的历史”部分叙述自远古至清代敦煌兴起、兴盛、衰落和再度复兴的历史,以展示先民创造敦煌古代文化的背景;“中篇 敦煌石窟艺术”部分介绍敦煌石窟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繁荣、衰落的历程;“下篇 敦煌遗书”部分择要介绍敦煌遗书的内容及其价值。

作者简介:
郝春文,男,北京通州人,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名誉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兼任《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和《敦煌吐鲁番研究》主编等职。曾任耶鲁大学、台湾中正大学客座教授,普林斯顿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英国国家图书馆客座研究员。主要研究敦煌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史。著有《中古时期社邑研究》等著作20多种,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和书评100多篇。

章节目录:
绪 论

第一节 敦煌学的由来及其定义

第二节 敦煌学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节 学习和研究敦煌学的意义



上篇 敦煌的历史



第一章 敦煌的兴起与曲折发展

第一节 河西与敦煌的地理

第二节 汉武帝以前的敦煌

第三节 汉代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

第四节 魏晋时期的敦煌

第五节 十六国时期的敦煌

第六节 北朝时期的敦煌

第二章 敦煌的兴盛与陷落

第一节 隋代的敦煌

第二节 唐前期的敦煌

第三节 吐蕃管辖敦煌时期

第三章 敦煌的回归

第一节 张氏归义军时期

第二节 曹氏归义军时期

第四章 敦煌的衰落与复兴

第一节 西夏时期的敦煌

第二节 蒙元时期的敦煌

第三节 明朝的敦煌

第四节 清朝的敦煌

第五章 古代敦煌的历史特点及兴衰之因

第一节 古代敦煌的历史特点

第二节 古代敦煌的兴衰之因



中篇 敦煌石窟艺术



第六章 敦煌石窟艺术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一节 早期敦煌石窟艺术 (十六国时期)

第二节 北魏和西魏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

第三节 北周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

第七章 敦煌石窟艺术的繁荣时期

第一节 隋代的敦煌石窟艺术

第二节 唐前期的敦煌石窟艺术

第八章 敦煌石窟艺术的衰落

第一节 吐蕃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

第二节 归义军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

第三节 晚期敦煌石窟艺术



下篇 敦煌遗书



第九章 敦煌遗书的概况与宗教文献的主要内容及其价值

第一节 敦煌遗书的概况

第二节 敦煌遗书的流散、数量及收藏情况

第三节 敦煌宗教文献的内容及其价值

第十章 敦煌社会历史文书的内容及其价值

第一节 敦煌历史地理文书的内容及其价值

第二节 敦煌社会史文书的内容及其价值

第十一章 敦煌俗文学、 科技文献与四部书的内容及其价值 /368

第一节 敦煌俗文学文献的内容及其价值

第二节 敦煌科技文献的内容及其价值

第三节 敦煌写本四部书 (古籍)的内容及其价值



后 记

精彩片段:
十六国时期的敦煌石窟艺术绝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西域的佛教艺术。作为外来的宗教艺术,要想在汉文化发达的敦煌扎根生长,获得当地民众的喜爱,就必须在题材内容、主题思想和艺术风格方面,都要和当地的思想文化协调一致,以适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如在西域相当流行的印度式“丰乳细腰大臀”的裸体舞女和菩萨,一到敦煌便销踪匿迹,代之以“非男非女”的菩萨、飞天和伎乐的形象。这显然是在不违背佛教思想的前提下,为适应儒家审美观而作出的改变,这应该说是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一个表现。如第272窟内的菩萨,俯首沉思,诚挚而宁静。这种淳和庄静的人物风采,也是佛教和儒家的一致要求。十六国时期的石窟艺术,深深受到儒家“仁”和“静”思想的熏陶,在艺术内容和风格上,或多或少都印上了一层儒家的色彩。

十六国时期的敦煌石窟壁画,也受到了汉晋壁画的影响,特别是敦煌与河西魏晋墓室壁画的影响。如单幅画和稍后出现的组画、横卷式的故事画等,每画都有榜题,采取了传统的“左图右史”的形式。技法方面采用了墓室壁画中所使用的线描。运用这种方法,可以用简练的笔墨塑造出真实、生动、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它一般用粗壮有力的土红线起稿,勾出人物头面肢体轮廓,然后敷彩,最后再描一次墨线完成。由于石窟壁画画在石窟里长期供人瞻仰,还要通过艺术形象去吸引人、感染人,以达到宣传佛教的目的,因此一般都比墓室壁画严整精致。 所以,在上色完成后,还要普遍描一次定形线,把人物的形体和精神面貌显示出来,以加强形象的艺术魅力。十六国时期的线描如“春蚕吐丝”,秀劲而圆润,适合描写沉静温婉的人物。第272窟的线描,技法纯熟,是早期线描画的典型。用这种方法塑造形象,有利于体现“以形写神”的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十六国时期的敦煌石窟建筑及窟内的装饰图案画,也深受汉民族传统建筑形式的影响。如第272窟的形制,明显受到我国古代殿堂建筑形式的影响。第275窟窟顶浮塑的脊枋、椽子,显然是将中原木构建筑的形式移植到了石窟中。第268窟顶部用泥塑平棋一排,第272窟顶部的藻井,都是模仿我国古代建筑顶部的装饰。

可见,敦煌石窟艺术虽是外来的种子,但它是在敦煌的土壤里生长起来的,接受了汉民族传统文化雨露阳光的抚育,开放出了绚丽多姿的花朵,所以在一开始就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民族风格。当然,也应看到,十六国时期终究是敦煌石窟艺术的形成时期,总的来说,人们对这种新的艺术还了解得不够,因而还没有突破西域佛教艺术的体系,外来艺术与本土文化的结合还不够和谐,具有统一的民族风格的新艺术尚未形成。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