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 - 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机械制造技术
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系列教材
|
ISBN: | 9787560675152 |
条码: | 9787560675152 |
作者: |
王帅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7.00
折扣价:¥44.65
折扣:0.95
节省了2.35元
|
字数: |
296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38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25-03-10 |
|
内容简介: |
本书根据近年来机械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的发展以及教学计划和课程教学大纲编写。为反映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 本书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新内容, 理论联系实际, 多用实例、图、表等来表述, 贯彻国家新的制图标准, 并在每章最后配有一定数量的习题, 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全书内容共九章, 即机械加工基础、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工件的装夹、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工艺尺寸链的概念及计算、加工成本分析、生产调度及调度算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的教材, 也可供从事机械制造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参考。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机械加工基础 1
第一节 切削与刀具 1
一、切削运动与切削参数 1
二、切削刀具 4
三、切削过程及控制 12
四、材料的切削加工性 17
第二节 切削机床与切削工艺 17
一、机床的分类与型号 17
二、车床与车削工艺 19
三、铣床与铣削工艺 27
四、钻、扩、铰、 镗工艺 32
五、刨、插、拉削加工 38
六、磨削加工 43
七、精密加工方法 49
八、螺纹加工 52
九、齿轮齿形加工 56
第三节 常见表面加工方案选择 63
一、外圆面的加工 64
二、孔的加工 64
三、平面的加工 65
四、成形面的加工 66
习题 67
第二章 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 69
第一节 工艺过程的组成 69
一、工序 69
二、工步 70
三、走刀 71
四、安装 71
五、工位 71
第二节 生产纲领和生产类型 72
一、生产纲领 72
二、生产类型 72
第三节 基准的概念及分类 74
一、设计基准 74
二、工艺基准 74
第四节 误差与加工误差不等式 76
习题 77
第三章 工件的装夹 78
第一节 工件装夹概述 78
一、装夹方法 78
二、装夹误差 80
第二节 工件的定位原理 81
一、定位的定义 81
二、六点定位原理 81
三、定位时的几类状况 83
第三节 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的选择 88
一、工件以平面定位 88
二、工件以内孔定位 92
三、工件以外圆定位 96
四、其他定位方式与定位元件 97
第四节 定位误差的产生和计算 99
一、定位误差的概念及产生原因 99
二、定位误差的组成及计算方法 100
三、典型表面定位误差的计算 103
四、组合表面定位 108
五、减小定位误差的措施 109
第五节 工件的夹紧 113
一、夹紧机构的组成及设计要求 114
二、夹具的设计要求 114
三、夹紧力的确定原则 114
四、几种典型夹紧机构 118
五、夹紧动力装置的介绍 129
习题 131
第四章 机械加工精度 133
第一节 概述 133
一、加工精度 133
二、加工误差 134
三、加工精度研究的发展趋势 136
第二节 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 136
一、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136
二、形状精度的获得方法 137
三、位置精度的获得方法 137
第三节 原理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38
一、理论误差 138
二、装夹误差 139
三、调整误差 139
第四节 机床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39
一、主轴回转精度 140
二、导轨的导向精度 142
三、传动链的传动精度 143
第五节 夹具、切削工具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43
一、夹具误差 143
二、切削工具误差 144
第六节 测量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44
一、尺寸测量方法 145
二、影响尺寸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145
三、保证尺寸测量精度的主要措施 147
第七节 微量进给精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48
一、微量进给方法及影响微量进给精度的因素 148
二、提高微量进给精度的措施 149
第八节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150
一、各种力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 150
二、控制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零件加工精度影响的主要措施 152
三、工艺系统刚度 152
第九节 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及其控制 157
一、工艺系统的热源 157
二、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157
三、控制工艺系统热变形的主要措施 160
第十节 加工误差的性质及统计分析方法 160
一、加工误差的性质 160
二、分布图分析法 162
第十一节 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 170
一、减少原始误差 170
二、补偿原始误差 171
三、转移原始误差 171
四、均分原始误差 171
五、均化原始误差 171
六、就地加工法 172
习题 172
第五章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173
第一节 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相关概念 173
一、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 173
二、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评定 174
第二节 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的影响 175
一、表面质量对零件耐磨性的影响 176
二、表面质量对零件抗腐蚀性的影响 178
三、表面质量对零件疲劳强度的影响 178
四、表面质量对零件之间配合性质的影响 179
第三节 表面粗糙度的产生原因及改善措施 179
一、切削加工中的表面粗糙度及其改善措施 179
二、磨削加工中的表面粗糙度及其改善措施 183
三、表面波度 186
第四节 表面物理力学性能的产生原因及改善措施 187
一、表面层冷作硬化及其改善措施 187
二、表层金属的金相组织变化及其改善措施 189
三、表面残余应力及其改善措施 194
四、表面强化工艺 196
第五节 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及其控制措施 198
一、机械加工中的振动及其分类 198
二、自由振动 199
三、强迫振动 199
四、自激振动 202
习题 211
第六章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212
第一节 概述 212
一、工艺规程的基本作用 212
二、工艺规程的基本形式 213
三、制定工艺规程的原始资料 215
四、制定工艺规程的基本步骤 215
第二节 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16
一、工艺性的定义和作用 216
二、毛坯工艺性 217
三、切削工艺性 218
四、技术要求工艺性 226
五、结构工艺性的评价指标 226
第三节 毛坯件的选择 227
第四节 定位基准的选择 228
一、粗基准的选择原则 228
二、精基准的选择原则 230
第五节 工艺路线的拟定 233
一、加工方法的选择 233
二、加工阶段的划分 234
三、加工顺序的安排 235
四、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236
第六节 加工余量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237
一、加工余量的概念 237
二、入体原则和对称原则 237
三、通过工序尺寸计算工序余量 238
四、确定工序余量 239
五、通过工序余量计算工序尺寸 241
第七节 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举例 242
一、 对零件图进行工艺分析 243
二、选择毛坯 243
三、工艺过程设计 243
习题 250
第七章 工艺尺寸链的概念及计算 251
第一节 尺寸链概述 251
一、尺寸链的定义和组成 251
二、尺寸链的分类 252
三、尺寸链的应用情况 253
第二节 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 255
一、尺寸链各环的基本尺寸计算 255
二、极值法计算极限尺寸 255
三、概率法计算极限尺寸 256
四、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步骤 258
第三节 工艺尺寸链的类型及计算 259
一、基准不重合时的尺寸链 259
二、多工序间形成的尺寸链 261
三、表面处理时出现的尺寸链 262
四、测量时的尺寸链 263
习题 264
第八章 加工成本分析 266
第一节 工艺过程的时间定额 266
第二节 提高机械加工劳动生产率的技术措施 267
一、缩减基本时间的工艺措施 267
二、缩减辅助时间的工艺措施 269
三、缩减准备终结时间的工艺措施 270
四、实行多机看管 271
五、进行高效和自动化加工 272
六、成组技术 272
第三节 工艺成本分析 272
一、工艺成本的组成 272
二、成本分析方法 274
习题 276
第九章 生产调度及调度算法 277
第一节 生产调度问题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277
一、生产调度问题的基本概念 277
二、生产调度问题的特点 278
第二节 生产调度问题的分类 279
一、按机器的种类和数量分类 279
二、按工件到达车间的情况分类 279
三、按目标函数的性质分类 279
四、按目标函数的数目分类 279
五、按参数的性质分类 280
第三节 常用的生产调度模型 280
一、单机调度 280
二、平行机调度 280
三、流水线调度 281
四、单件调度 281
第四节 生产调度的主要算法 281
一、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282
二、常用算法 283
习题 287
参考文献 288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