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价值论美学论稿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价值论美学论稿
ISBN:7-81064-742-3 条码:
作者: 朱贻渊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29.80  折扣价:¥28.31
折扣:0.95 节省了1.49元
字数: 434千字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数: 499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5-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文认为,在现代中国,美的泛化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不再是思想界和知识界的武器。而这并不是值得欢欣鼓舞的事情。因为这种泛美现象失去了原有的精神内涵与力度,让人们更多地看到的是一种哗众取宠的、表演性的行为。这种商业化、流行化的形式美、怪异美、野性美、原欲美、病态美和妖媚美,让人感受的是低级和庸俗。作者进一步指出,这种精神状态与审美追求是直接联系的。因为审美追求正是社会文化中的价值选择、精神气质的表现形式。
作者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大部分坚持“反映论”的美学,普遍地取消了审美意识形态和精神活动的自身形式,认为审美意识形态和精神活动作为反映,似乎只是无差别地映现客体,并没有自身的构造。而审美意识是有结构的。它的内在结构是生命价值的体验结构。
作者论述了美学的认识论模式、主体价值模式、形式论模式和接受论模式之后,从审美意识的内在的形式出发,指出审美现象当以人的基本存在和状态为观察层面,以人的存在环境为自己的范围。而不能把审美当作一般的认识活动、反映活动来对待,因为审美涉及生命价值、涉及形式系统、涉及历史接受,离开哪一方面,都会失去一部分应有的视野。应该将这些内容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理论描述框架,这就是价值论美学。,它关注的是人们生存活动中更为深刻的价值经验——人的生存价值获得的经验,即人的心灵对存在境遇的经历中感悟到的、使人生进入辉煌的意义普照的价值物。美是存在价值的象征。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