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导论 -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西方哲学导论
高等院校素质教育系列教材
|
ISBN: | 7-5638-1182-6/B.23 |
条码: | |
作者: |
张志伟、马丽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3.00
折扣价:¥31.35
折扣:0.95
节省了1.65元
|
字数: |
448千字
|
出版社: |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01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5-09-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丛书的一本,主要按照时间序列,跟随哲学家们的问题,熟悉其概念,遵循他们的思路,理解他们的思想,从古代哲学、中古哲学、近代哲学、现代哲学四大部分介绍西方哲学这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学习西方哲学不仅是训练理论思维的一种方式,而且有助于培养历史感和批判精神,引导学生思考哲学与人生的问题,因此,学习哲学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 本教材适合作为非哲学专业的本科生学习之用,对西方哲学感兴趣的人们亦可用之作为一个简明性知识读本来了解西方哲学。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导 言 哲学是什么 一、智慧之爱 二、智慧的痛苦 三、思想之旅 第一编 古代哲学 引 言 希腊哲学的起源 第一章 宇宙生成论的兴衰 第一节 自然哲学的兴起 一、泰勒斯 二、赫拉克利特 第二节 本体论的转向 一、毕达戈拉斯学派 二、巴门尼德 第三节 原子论 第二章 西方哲学奠基 第一节 智者 一、普罗泰戈拉 二、高尔吉亚 第二节 苏格拉底 一、德性即知识 二、概念论 三、助产术 第三节 柏拉图 一、理念 二、可感世界与理念世界 三、回忆说与灵魂转向说 四、对理念论的反思 五、通种论 第三章 形而上学的诞生 第一节 科学分类 第二节 原因论 第三节 形而上学 一、存在论 二、实体论 三、神学 第四节 伦理学 第四章 寻求灵魂的安宁 第一节 伊壁鸠鲁主义 第二节 斯多亚学派 一、早期斯多亚学派 二、罗马斯多亚学派 第三节 怀疑主义 一、早期怀疑主义 二、晚期怀疑主义 第四节 新柏拉图主义 一、太一 二、努斯或理智 三、灵魂 四、解脱 小 结 第二编 中古哲学 引 言 基督教的诞生 第一章 教父哲学与经院哲学 第一节 教父哲学 第二节 经院哲学 一、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二、托马斯·阿奎那 三、唯实论与唯名论 第二章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第一节 文艺复兴 第二节 宗教改革 一、马丁·路德 二、加尔文 第三章 近代哲学的曙光 第一节 库萨的尼古拉 第二节 布鲁诺 第三节 弗兰西斯·培根 一、四假相说 二、自然哲学 三、经验归纳法 小 结 第三编 近代哲学 引 言 启蒙主义 第一章 唯理论与经验论 第一节 笛卡尔 一、方法论 二、形而上学 三、心身关系 第二节 斯宾诺莎 一、实体学说 二、认识论 三、伦理学 第三节 洛克 一、感觉与反省 二、简单观念与复杂观念 三、两种性质的观念 四、知识 第四节 莱布尼茨 一、机械论的局限 二、单子论 三、两种真理 第五节 巴克莱 一、存在即被感知和感知 二、物是观念的集合 三、科学与宗教 第六节 休谟 一、经验论的原则 二、温和的怀疑论 三、因果观 第二章 社会政治理论 第一节 霍布斯 第二节 洛克 第三节 孟德斯鸠 一、法的精神 二、政体的性质和动力原则 三、权力分立与政治自由 四、地理环境决定论 第四节 卢梭 一、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二、社会不平等的发展阶段 三、社会契约论 第三章 思想体系的时代 第一节 康德 一、哥白尼式的革命 二、理论理性 三、实践理性 四、判断力 第二节 费希特与谢林 一、费希特的知识学 二、谢林的同一哲学 第三节 黑格尔 一、精神的探险旅行 二、实体即主体 三、世界的逻辑结构 四、哲学体系 五、辩证法 第四章 黑格尔后的哲学思潮 第一节 青年黑格尔派 第二节 非理性主义 一、叔本华 二、克尔凯郭尔 三、尼采 第三节 实证主义 一、孔德 二、穆勒 三、马赫主义 第四节 古典哲学的复兴 一、新黑格尔主义 二、新康德主义 第五节 实用主义 小 结 第四编 现代哲学 引 言 现代哲学的基本趋势 第一章 语言的转向 第一节 弗雷格与罗素 第二节 前期维特根斯坦与维也纳学派 一、《逻辑哲学论》 二、维也纳学派 第三节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 第四节 日常语言学派 第五节 奎因的"本体论的承诺" 第二章 面向事情本身 第一节 胡塞尔的现象学方法 一、意向性 二、现象学还原 三、现象学的直观 第二节 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 一、存在问题 二、此在的沉沦 三、向死而在 第三节 伽达默尔的哲学解释学 一、成见 二、视界融合 三、问答逻辑 第三章 法兰西群星 第一节 萨特 第二节 梅洛-庞蒂 一、知觉 二、身体现象学 三、凝视与被凝视 第三节 列维-斯特劳斯 第四节 福柯 一、知识考古学 二、权力谱系学 第五节 德里达 一、解构策略 二、哲学的终结 第四章 科学哲学的兴起 第一节 证伪理论 第二节 范式理论 第三节 反对方法 第五章 政治哲学的复兴 第一节 马克斯·韦伯 第二节 罗尔斯及其批评者 第三节 古典政治哲学的复兴 第六章 后现代主义思潮 第一节 现代与后现代 第二节 后现代的基本特征 小 结 结 语 主要哲学家名录 参考文献 后 记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