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
|
ISBN: | 7-5606-1623-2 |
条码: | |
作者: |
程晓宇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0.00
折扣价:¥19.00
折扣:0.95
节省了1元
|
字数: |
435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191500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6-02-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根据高职高专机电及电气类专业对工程材料和热加工技术的要求来组织编写的,全书以零件材料与毛坯的选择为目标,以材料为主体,力求突出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满足高职高专机电类及电气类专业教学的需求。 本书共分12章。第1章介绍了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第2、3章通过相图分析建立材料的组织和性能关系;第4章介绍了钢的热处理;第5~8章以钢为主介绍了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的牌号、成分、组织、性能及应用;第9~11章介绍了铸、锻、焊毛坯的特点;第12章介绍了零件毛坯及材料的选择方法。本书在各章开始设计了案例或有趣的实验,在各章最后开辟了知识窗,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各章末对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均作了总结和指导,并附有一定量的自测习题,便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机电及电气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工程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配有电子教案,需要者可与出版社联系,免费提供。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绪论 1
第1章 材料的力学性能 3
1.1 强度与塑性 3
1.1.1 拉伸曲线与应力—应变曲线 3
1.1.2 刚度与强度 5
1.1.3 塑性 7
1.2 硬度 7
1.2.1 布氏硬度 8
1.2.2 洛氏硬度 9
1.2.3 维氏硬度 11
1.3 韧性 12
1.3.1 冲击韧性 12
1.3.2 断裂韧性 14
1.4 疲劳强度 16
1.4.1 疲劳及疲劳强度 16
1.4.2 不同形式的疲劳 18
知识窗——材料的性能 20
学习指导 21
自测习题 22
第2章 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24
2.1 金属的晶体结构 24
2.1.1 晶体结构常识 24
2.1.2 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27
2.1.3 合金的相结构 30
2.2 金属的结晶 32
2.2.1 纯金属的结晶 32
2.2.2 二元合金相图 34
知识窗——高分子材料的结构 39
学习指导 40
自测习题 40
第3章 铁碳合金相图 42
3.1 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与铁碳合金基本相 42
3.1.1 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 42
3.1.2 铁碳合金的基本相和基本组织 43
3.2 铁碳合金相图分析 44
3.2.1 图形分析 45
3.2.2 典型合金结晶过程分析 46
3.3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49
3.3.1 含碳量、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关系 49
3.3.2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51
知识窗——金相观察 52
学习指导 53
自测习题 53
第4章 钢的热处理 55
4.1 钢在加热时的转变 55
4.2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58
4.2.1 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TTT图) 58
4.2.2 等温转变产物的组织与性能 60
4.2.3 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63
4.3 钢的退火与正火 67
4.3.1 退火 67
4.3.2 正火 69
4.4 钢的淬火 70
4.5 淬火钢的回火 76
4.6 钢的表面热处理 78
4.6.1 钢的表面淬火 78
4.6.2 化学热处理 80
4.7 热处理技术条件的标注与工序安排 84
4.7.1 热处理技术条件的标注 84
4.7.2 热处理工序位置的安排 85
知识窗——气相沉积 86
学习指导 88
自测习题 89
第5章 工业用钢 91
5.1 杂质元素与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91
5.1.1 常存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91
5.1.2 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 92
5.2 钢的分类与牌号 96
5.2.1 钢的分类 96
5.2.2 工业用钢的牌号表示方法 97
5.3 结构钢——工程结构用钢 99
5.3.1 碳素结构钢 100
5.3.2 低合金结构钢 101
5.3.3 耐候钢 102
5.3.4 碳素铸钢 103
5.3.5 其他工程结构钢 104
5.4 结构钢——机械结构用钢 104
5.4.1 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 104
5.4.2 弹簧钢与滚动轴承钢 110
5.4.3 其他机械结构用钢 113
5.5 工具钢 114
5.5.1 刃具钢 114
5.5.2 模具钢 119
5.5.3 量具钢 123
5.6 特殊性能钢 123
5.6.1 不锈钢 123
5.6.2 耐热钢 126
5.6.3 耐磨钢 128
知识窗——功能材料 129
学习指导 130
自测习题 131
第6章 铸铁 133
6.1 铸铁的分类及石墨化 133
6.1.1 铸铁的分类 133
6.1.2 铸铁的石墨化 134
6.2 常用铸铁 136
6.2.1 灰口铸铁 136
6.2.2 球墨铸铁 138
6.2.3 蠕墨铸铁 139
6.2.4 可锻铸铁 141
知识窗——合金铸铁 142
学习指导 144
自测习题 144
第7章 非铁金属 146
7.1 铝及铝合金 146
7.1.1 工业纯铝 146
7.1.2 铝合金 147
7.2 铜及铜合金 152
7.2.1 工业纯铜 152
7.2.2 铜合金 153
7.3 滑动轴承合金 158
7.4 粉末冶金材料 160
7.4.1 粉末冶金材料工艺简介及应用 160
7.4.2 硬质合金 161
知识窗——钛及镁 163
学习指导 163
自测习题 163
第8章 常用非金属材料 165
8.1 高分子材料 165
8.1.1 塑料 166
8.1.2 橡胶 168
8.2 陶瓷材料 170
8.3 复合材料 171
知识窗——先进陶瓷的精密注射成型 172
学习指导 175
自测习题 175
第9章 铸造 176
9.1 铸造工艺基础 176
9.1.1 金属的铸造性能 177
9.1.2 铸件缺陷分析 180
9.2 砂型铸造 181
9.2.1 砂型铸造的工艺过程 181
9.2.2 砂型铸造工艺设计 187
9.3 铸件结构工艺性 190
9.4 特种铸造简介 193
知识窗——铸造新技术 196
学习指导 198
自测习题 198
第10章 锻压 200
10.1 锻压概述 200
10.1.1 金属塑性变形与再结晶 200
10.1.2 锻压主要的生产方式 203
10.1.3 金属的可锻性与锻造比 204
10.2 自由锻造 206
10.3 模型锻造 211
10.3.1 锤上模锻 211
10.3.2 胎模锻造 214
10.4 板料冲压 215
知识窗——锻压新技术简介 219
学习指导 220
自测习题 221
第11章 焊接 223
11.1 焊接概述 223
11.2 焊条电弧焊 224
11.3 其他焊接方法 229
11.3.1 埋弧焊 229
11.3.2 气体保护焊(CO2、氩气) 231
11.3.3 电渣焊 233
11.3.4 电阻焊 234
11.3.5 钎焊 234
11.4 常用金属材料的焊接 235
11.5 焊接结构设计 241
11.6 焊接质量及其控制 245
11.6.1 焊接接头的组织与性能 245
11.6.2 焊接应力与变形 246
11.6.3 焊接接头的主要缺陷及检验 249
知识窗——焊接现状及展望 251
学习指导 252
自测习题 252
第12章 零件材料与毛坯的选择 254
12.1 机械零件的失效 254
12.2 零件的选材原则与步骤 257
12.3 典型零件的选材 259
12.3.1 齿轮类零件的选材 259
12.3.2 轴类零件的选材 262
12.3.3 冷冲模具的选材 265
12.3.4 箱体类零件的选材 267
12.4 零件毛坯的选择 267
12.4.1 零件毛坯选择的原则和依据 267
12.4.2 毛坯选择应用 269
知识窗——材料与热加工的发展 271
学习指导 273
自测习题 273
附录A 常用布氏硬度换算表 275
附录B 钢的硬度及抗拉强度换算表 278
附录C 常用钢种的临界温度 281
附录D 热处理工艺分类及代号(GB/T 12693—90) 284
参考文献 286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本书是高职高专机电及电气类专业规划教材之一,是根据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方针,结合编者多年来在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探索的实践经验和体会而编写的。本书特别强调对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内容进行整合,突出课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零件材料与毛坯的选择为中心目标,以材料应用为主线,避免复杂的推理论证和定量分析,力求理论描述通俗易懂,并把理论内容与实训、实验结合起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出理论部分内容。每章均附设知识窗,补充与该章节主题相关的一些学科前沿知识内容,目的是拓宽学生的阅读范围和知识视野。本书的设计方式和内容选择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起其主动阅读的愿望,在愉悦的阅读过程中逐步拓宽视野。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 以材料与毛坯选择为目标,以材料应用为主线,将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形成新的课程内容体系,把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材内容的各个部分。 (2) 注重企业生产技术实际案例。每章通过企业实际发生的一些材料方面的生产技术 案例引出该章节主题,让学生一开始就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在内容的取舍上,坚持“开窗口,留接口”,即在正文中强调现代材料科技新成果和先进技术与传统材料加工方法的结合与贯通,又让学生在知识窗中开拓眼界,接触到一些技术前沿的知识,留下与其他知识连接的接口。 全书共分12章,主要包括工程材料的性能、材料的组织与性能、材料的热处理,以及工业用钢中的各种工程材料、热加工技术、零件材料与毛坯的选择等内容。本书在各章的开始设计了案例或有趣的实验,以提高教材的可读性;在各章最后开辟了知识窗,扩大学习的视野;各章末对学习内容及学习方法均作了总结和指导,并附有一定量的自测习题,便于巩固所学内容。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程晓宇、王晓梅,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张建国,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王周让,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吴金杰,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王巧云。其中程晓宇编写第1章、第5章、第12章及附录,张建国编写绪论、第6章、第8章和第9章,王周让编写第2章和第4章部分内容,吴金杰编写第7章和第11章,王晓梅编写第4章部分内容并负责大量图片的处理工作。本书由程晓宇任主编,张建国、王周让任副主编,由西安理工大学高等技术学院蒋清亮主审。 尽管我们在探索“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课程的特色方面做了许多努力,但由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是一个需要长期探索和不断深化的过程,完善与提高需要一段时间,加之编者的水平和视角有限,因而书中的不足和疏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和指正,以便及时改进。 所有意见和建议请寄:cxy@gfxy.com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