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传统孝道与中国农村养老的价值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传统孝道与中国农村养老的价值研究
ISBN:978-7-81113-207-6 条码:
作者: 潘剑锋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18.00  折扣价:¥17.10
折扣:0.95 节省了0.9元
字数:
出版社: 湖南大学出版社 页数: 248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7-07-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传统孝道中包含着养老行孝、以仁为原则、以礼为先的民本主义养老思想,是我国传统养老的道德准则和基本的行为规范。它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稳定,解决了中国历史上的养老难题。由于历史的局限,传统孝道中的养老思想既有积极合理的一面,也有消极腐朽的一面,我们要坚持继承和批判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孝道文化以时代内容。今天,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及践行孝道的社会现实基础等原因,传统孝道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次
前言1

第一章关于孝与养老的一般论说1
一、孝的含义1
二、养老的含义2
三、家庭养老的概念5
四、孝与养老的关系13

第二章传统养老的理论支柱
——孝道18
一、传统孝道的主要内容与准则18
二、传统孝道的形成、产生和发展26
三、养老行孝的动力及其产生根源34
四、传统孝道在养老中的作用45

第三章传统孝道与时代需要
——当今孝道存在的合理性52
一、传统孝道的历史反思52
二、传统孝道依然是中国农村养老的支撑63
三、传统孝道在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中的作用69

第四章家庭养老是当代中国农村养老行孝的主要方式73
一、养老方式的选择73
二、中国家庭养老传统的形成及演变84
三、农村家庭养老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108
四、当前中国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必要性114

第五章农村养老的现实必然选择
——建设农村新型孝道文化118
一、当前中国农村弘扬孝道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18
二、农村新型孝道文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126
三、积极构建和弘扬农村新型孝道文化134

第六章市场经济与中国农村养老行孝143
一、市场经济对农村养老行孝带来的影响143
二、传统孝道与市场经济要求的冲突146
三、积极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孝道的养老功能154

第七章孝德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165
一、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及其基本要求165
二、弘扬孝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然诉求179
三、以养老行孝为切入点,积极构建农村社会和谐184

第八章中国农村养老发展展望194
一、目前农村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194
二、因地制宜,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障
体系198
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210
四、农村社会化养老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217
五、转型期实行农村社会养老的途径222

参考文献232
后记236

精彩片段:
前言
在我国,养老是与“孝”这一观念以及“孝”为核心的传统家庭伦理紧密相连的,支撑养老功能是传统伦理“孝”的价值取向,孝是“天经地义”的行为的最高准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
纵观我国历史,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就是说,人们很早就意识到父母的恩德像天一样无边无际。孝敬老人,奉养老人,乃天经地义。孝的基本含义是子女要善于侍奉和赡养父母。“孝”字,从字形上分析,是“老”与“子”的合二为一。“老”,代表着年老的双亲;“子”,代表子女,“老”在上,“子”在下,意味着“做子女的,顺承父母,这就是孝”。从行为上看,“子”背着“老”,即父母年老体衰行动不便时,需子女背着代步,蕴涵感恩、报恩、关怀之意。孝是孝敬、孝顺、孝养;道是必然、或必经之道。孝道,就是为人子女对其父母,必须恭敬顺从,供养侍奉的正道。中国历代认为,孝道是一种修身做人、理家治国之道,我国有奉养和孝敬父母的优秀文化传统。无论是君王将相,还是普通百姓,都以孝为荣,孝子贤孙层出不穷,且流芳百世,为后人所敬仰。古代有虞舜孝感动天,黄香给父暖被,包拯辞官事亲。近现代有林则徐性尤孝友,宋庆龄孝心至诚,叶剑英尽孝听母教,廖承志事母至孝。当今中国,也不乏大孝之子。年仅38岁的田世国捐肾给年届68岁的老母亲,大义至孝的普通矿工谢延信32年如一日地侍奉前妻的3个老弱病残的亲人。他们都是践行和弘扬中华孝文化精神的楷模。
在养老问题上,中国长期奉行的是儒家的孝道。为使这一“孝道”被人们所接受,古代学者大力倡导并由中国古代政府颁布实施了许多养老礼仪和养老制度,极力以孝教化百姓,从而强化人们的养老观念,让晚辈担负起赡养老人的责任。早在西周王朝,统治者主张敬天、孝祖、敬德、保民,重视尊老敬贤的教化。在我国封建社会,孝道这一原发性的核心观念,完全纳入了社会规范,成为人们养老的道德准则和社会基本的行为规范。历史实践证明,传统孝道作为伦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中国传统家庭养老中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稳定,使老有所养,幼有所怀,在解决中国历史上养老难题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孝”的观念作为养老的道德准则,确实对子女的行为构成了约束,因而就从子代方面保证了家庭养老的实行。但是,“孝”的内涵和实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人的思想也会在社会大变革的潜移默化中发生转变。时至今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孝在养老中的功能日渐弱化。这突出地表现在尊老养老观念淡化、长幼地位颠倒、不尽赡养义务和虐待老人、侵犯老人合法权益等方面。中国农村养老面临的诸多问题,对农村家庭和社会稳定,对经济社会和精神文明建设均造成了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因此,要切实解决中国农村养老问题,还必须积极利用孝文化强大的生命力,充分发挥传统孝道的养老功能。唯有此,才能从思想观念上彻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才有利于提高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有利于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终,有利于建设好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实现小康。
我国已于1999年10月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表现出“两高两大两低”的基本特征,即高速、高龄,基数大、差异大,社区养老社会水平低、自我养老和社会养老意识低的特征。因此,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将给我国农村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也给我国农村的安老养老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国外学者W·C·肖早在1981年便指出,中国将来的养老问题在农村而不在城市。因而在中国农村,如何养老、怎样养老的问题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当前中国农村养老主要靠家庭养老。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现代价值观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日趋削弱。农村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旧的养老文化衰退,新的文化依托尚未完全形成,以致造成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因此,解决好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和现代社会中出现的农村孝道在养老中功能弱化产生的其他问题,就必须建立一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反映现代社会生活的“新孝道”。这有利于求得养老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为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发展经济无疑是根本出路。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才有可能解决构建完善的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和老年法规体系等诸多问题,农村养老才会有切实的保障。然而,仅仅依靠法律的震慑力量和经济的力量无法根本解决农民敬老意识淡漠的问题,要从思想观念上解决问题,还必须加强对公民的道德规范建设,并辅之以“孝”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每一社会成员,都应该以孝为荣,自觉为老人尽孝道。孝与不孝是判断一个人道德品质好与坏的主要标尺之一。大凡孝敬老人的人具有爱心,知道感恩,有正义感、良知和责任感,反之则多是没有爱心,只图索取不知回报,没有责任感的人。“爱由亲生”,不爱其亲,何以爱他人;不敬其亲,何以敬他人。《孝经》指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试想,一个对自己的父母都不尽赡养义务的人,又岂能对亲戚、朋友、同事有关爱之心呢?就更谈不上对社会有责任感和对民族、人民、祖国的热爱了。孝为入德之门,德为成事之本。人的优良品德由孝产生,一个要成就大事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论语·学而》说得好:“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因此,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感恩之心和爱心,那么,他们就能正确地面对社会、面对父母和身边的人;他们就会真正把人民群众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