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
ISBN:978–7–5606–2034–3 条码:
作者: 叶 琳 邱龙辉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5.00  折扣价:¥33.25
折扣:0.95 节省了1.75元
字数: 589千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326001-1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8-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山东省首批精品课程“现代工程制图”和山东省教学成果奖“工程图学教学的综合改革与实施”的研究成果,是根据教育部2005年制定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机械类使用)”,在听取多所院校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作者多年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投影变换,
立体的投影,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机件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装配图,焊接图和展开图,零件和部件测绘等。
与本书配套的《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习题集》也同时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供选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类各专业“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课程和“机械制图”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高职、高专等其他院校相应专业的教学用书,并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自学者参考。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 录


绪论 1
第1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
1.1 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及《机械制图》的有关规定 3
1.1.1 图纸幅面及格式(GB /T14689-1993) 3
1.1.2 比例(GB /T 14690-1993) 6
1.1.3 字体(GB /T 14691-1993) 7
1.1.4 图线(GB/T 17450-1998,GB/T 4457.4-2002) 8
1.1.5 尺寸标注(GB4458.4-1984,GB/T 16675.2-1996) 10
1.2 尺规绘图工具和仪器的使用方法 15
1.2.1 绘图铅笔 15
1.2.2 图板、丁字尺和三角板的用法 15
1.2.3 曲线板的用法 16
1.2.4 圆规和分规的用法 17
1.2.5 其它绘图辅助物品 17
1.3 几何作图 18
1.3.1 等分直线段 18
1.3.2 常用正多边形画法 18
1.3.3 椭圆的画法 19
1.3.4 斜度和锥度 21
1.3.5 圆弧连接 22
1.4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和线段分析 23
1.4.1 平面图形的尺寸分析 24
1.4.2 平面图形的线段分析和画图步骤 25
1.4.3 常见平面图形尺寸标注示例 26
1.5 尺规绘图与徒手绘图的方法和步骤 27
1.5.1 尺规绘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7
1.5.2 徒手绘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29
第2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32
2.1 投影法基础 32
2.1.1 中心投影法 32
2.1.2 平行投影法 32
2.2 点的投影 33
2.2.1 投影面体系 33
2.2.2 点在两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34
2.2.3 点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的投影 35
2.2.4 投影面和投影轴上的点 37
2.2.5 两点的相对位置 37
2.2.6 重影点 38
2.3 直线的投影 40
2.3.1 直线的分类和投影特性 40
2.3.2 直角三角形法 43
2.3.3 直线上点的投影 44
2.3.4 两直线的相对位置 46
2.3.5 直角投影定理(两直线相交成直角的投影) 51
2.4 平面的投影 53
2.4.1 平面的表示法 53
2.4.2 平面的分类和投影特性 53
2.4.3 平面上的点和直线 56
2.4.4 平面的迹线表示法 59
2.4.5 圆的投影 62
2.5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相对位置 64
2.5.1 平行关系 65
2.5.2 相交关系 67
2.5.3 垂直 71
第3章 投影变换 74
3.1 换面法的基本概念 74
3.2 点的投影变换 75
3.2.1 点的一次变换 75
3.2.2 点的二次变换 76
3.3 直线的投影变换 77
3.3.1 直线的一次变换 77
3.3.2 直线的二次变换 78
3.4 平面的投影变换 79
3.4.1 平面的一次变换 79
3.4.2 平面的二次变换 81
3.5 换面法的应用举例 81
3.5.1 求解距离问题 81
3.5.2 求解角度问题 84
3.5.3 求解定位问题 86
第4章 立体的投影 90
4.1 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 90
4.1.1 三视图的形成 90
4.1.2 三视图的投影规律 90
4.2 平面立体 92
4.2.1 棱柱 92
4.2.2 棱锥 95
4.3 常见回转体 100
4.3.1 圆柱体 100
4.3.2 圆锥体 104
4.3.3 圆球 110
4.3.4 圆环 114
4.3.5 同轴回转体 117
第5章 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 119
5.1 平面立体的截交线 119
5.1.1 概述 119
5.1.2 作图举例 120
5.2 回转体的截交线 126
5.2.1 概述 126
5.2.2 柱体的截交线 127
5.2.3 圆锥体的截交线 135
5.2.4 圆球的截交线 139
5.2.5 组合回转体的截交线 142
第六章 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 145
6.1 平面立体与回转体表面相交 146
6.2 两回转体表面相交 148
6.2.1 利用积聚性求相贯线 148
6.2.2 辅助平面法求相贯线 150
6.2.3 相贯线的特殊情况 158
6.3 多个立体表面相交 161
第7章 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 163
7.1 组合体的分析 163
7.1.1 组合体的形成方式 163
7.1.2 基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及画法 163
7.2 组合体视图的绘制 166
7.2.1 叠加式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166
7.2.2 切割式组合体三视图的画法 169
7.3 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170
7.3.1 读图须知 171
7.3.2 叠加式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172
7.3.3 切割式组合体视图的阅读 173
7.3.4 由组合体的两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176
7.4 组合体的构形设计 184
7.4.1 构形设计的基本方法 184
7.4.2 构形设计举例 184
7.5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86
7.5.1 简单立体的尺寸标注 187
7.5.2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190
7.5.3 常见孔的标注方法 195
7.6 轴测图 196
7.6.1 轴测图的基本知识 196
7.6.2 正等测的画法 198
7.6.3 斜二测的画法 207
第8章 机件常用表达方法 210
8.1 视图 210
8.1.1 基本视图 210
8.1.2 向视图 212
8.1.3 局部视图 212
8.1.4 斜视图 213
8.2 剖视图 214
8.2.1 剖视图的基本概念 214
8.2.2 剖视图的画法和规定标注 215
8.2.3 剖视图的种类和适用条件 217
8.2.4 剖切方法和剖切面 223
8.2.5 剖视图中尺寸标注的特点 229
8.3 断面图 230
8.3.1 断面图的基本概念 230
8.3.2 断面的种类和画法 231
8.4 其它表达方法 233
8.4.1 局部放大图 233
8.4.2 简化画法 233
8.4.3 过渡线的画法 238
8.5 表达方法应用举例 239
第9章 标准件和常用件 243
9.1 螺纹 244
9.1.1 螺纹的形成和结构 244
9.1.2 螺纹的要素 245
9.1.3 螺纹的规定画法 246
9.1.4 螺纹的种类和标记 249
9.2 螺纹紧固件 253
9.2.1 常见螺纹紧固件及其规定标记 253
9.2.2 常用螺纹紧固件及连接结构的画法 255
9.2.3 常见螺纹紧固件连接的装配图画法 258
9.3 键和销 264
9.3.1 键 264
9.3.2 销 266
9.4 滚动轴承 267
9.4.1 滚动轴承的类型 267
9.4.2 滚动轴承的代号(GB/T272-1993) 267
9.4.3 滚动轴承的画法 269
9.5 弹簧 270
9.5.1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各部分的名称及尺寸关系 270
9.5.2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规定画法(GB/T 4459.4-1984) 271
9.5.3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画图步骤 272
9.6 齿轮 272
9.6.1 圆柱齿轮 273
9.6.2 锥齿轮 276
9.6.3 蜗轮蜗杆 278
第10章 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 280
10.1 表面粗糙度 280
10.2 极限与配合 283
10.3 形状和位置公差简介 290
第11章 零件图 292
11.1 零件图的作用和内容 292
11.2 零件图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293
11.2.1 零件的分类 293
11.2.2 各类零件的视图选择和尺寸标注 293
11.2.3 零件图上尺寸配置形式 297
11.3 零件常见工艺结构简介 298
11.4 读零件图 301
11.4.1 读零件图的方法和步骤 301
11.4.2 读图举例 302
第12章 装配图 307
12.1 装配图的作用和内容 307
12.2 装配图中视图的表达方法 309
12.2.1 对表达机器(部件)的基本要求 309
12.2.2 选择表达方法的步骤 309
12.2.3 装配图中视图的表达方法 309
12.3 装配图的尺寸和技术要求 311
12.3.1 装配图中的尺寸 311
12.3.2 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 311
12.4 装配图中的零件序号、明细栏、标题栏 312
12.4.1 零、部件序号的编写规则 312
12.4.2 零件明细栏(表)和标题栏 312
12.5 装配结构简介 313
12.6 由零件图拼画装配图 315
12.6.1 概括了解 316
12.6.2 拟定表达方案 317
12.6.3 画装配图的方法 317
12.6.4 拼画装配图步骤 317
12.7 读装配图和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318
12.7.1 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 319
12.7.2 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 319
12.7.3 读图举例 320
第13章 焊接图和展开图 327
13.1 焊接图 327
13.1.1 焊缝的图示法和符号标注 327
13.1.2 焊缝的标注示例及焊接图例 331
13.2 展开图 333
13.2.1 平面立体的表面展开 334
13.2.2 可展曲面的展开 335
第14章 零件和部件测绘 340
14.1 零件测绘简介 340
14.1.1 零件测绘的方法和步骤 340
14.1.2 零件尺寸的测量方法 341
14.1.3 零件测绘的注意事项 344
14.2 部件测绘简介 345
14.2.1 了解测绘对象 345
14.2.2 装配示意图 346
14.2.3 拆卸零部件 347
14.2.4 画零件草图 348
14.2.5 根据全套零件草图和装配示意图画出部件装配图 348
14.2.6 根据修改后的零件草图画零件工作图 348
附录 349
F.1 螺纹 349
F.2 螺栓 353
F.3 螺柱 354
F.4 螺钉 355
F.5 螺母 359
F.6 垫圈 360
F.7 键 362
F.8 键联接 363
F.9 销 364
F.10 轴承 366
F.11 极限与配合 369
F.12 常用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 371
F.13 热处理 374
F.14 常用机械加工规范和零件结构要素 375
F.15 典型零件的技术要求 377
F.16 典型部件图的技术要求 379
F.17 机械制图国外标准简介 380
精彩片段:
 
书  评: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2005年制定的“普通高等院校工程图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机械类使用)”,在听取多所院校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作者多年的教学改革与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针对本课程学时大幅压缩的现状,编者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在考虑到便于教师组织教学的同时,注重满足学生自学和课后消化吸收的需求,将编写重点放在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画图和读图能力上。同时,力求做到对教材内容可根据不同教学要求和学时方便取舍。
全书正文共十四章,另加附录。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点、直线、平面的投影,投影变换,立体的投影,平面与立体表面相交,立体与立体表面相交,组合体的视图与尺寸标注,机件常用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零件图上的技术要求,零件图,装配图,焊接图和展开图,零件和部件测绘等。
本书的主要特点如下:
(1) 精简整合了画法几何部分的内容,从工程实际出发,保留了画法几何中作为制图理论基础的基本内容。作为展开图基础的直角三角形法和与工程应用关系较密切的投影变换法(换面法)也予以保留。
(2) 采用最新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并将制图基本知识和技能部分安排在第1章,使学生从接触这门课开始,就明确实践性是本课程的重要特点,在图形表达中必须遵循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3) 增加了培养空间想像能力和图形表达能力的重点章节的例题(第3章~第7章),例题配以立体图并加以详解,二维图形与立体图的对照讲解,有助于强化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增强了教材的易读性,并满足了自学的需求。
(4) 将“三视图”的概念在立体的投影中即引入,将“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这个易背难用的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尽早与空间立体的投影相结合,既方便知识的讲解,也延长了学生对投影关系的理解和在实践中加以应用的训练时间。
(5) 随着计算机绘图的普及,制图正在由“以尺规绘图为主、徒手绘图为辅+计算机绘图”的模式,向更为便捷的以“徒手绘图+计算机绘图为主、尺规绘图为辅”的模式转变,因此,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在工程应用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书将徒手绘图部分放在第1章加以介绍,使徒手绘图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课程的始终,从而使学生能够在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图形表达过程中,逐步掌握徒手绘图的技能。
(6) 将展开图和焊接图合并为第13章,将零件和部件测绘单列为第14章,供相关专业选用。在附录中添加了典型零件的技术要求、典型部件图的技术要求及机械制图国外标准简介等,供查阅;将部件测绘中齿轮减速机的全套图样附于《画法几何与机械制图习题集》的附录图中,供参考。
(7) 图形质量是衡量制图类教材质量之本,书中的二维和三维插图均采用计算机绘制和渲染,清晰直观,提高了教材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本书由青岛科技大学叶琳、邱龙辉任主编,程建文、宋晓梅、李旭、张惠英、高晓芳任副主编。书中平面图形的处理及三维图形的渲染均由邱龙辉完成,全书由叶琳、邱龙辉负责统稿、定稿。
本书由山东省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理工大学王兰美教授担任主审。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还有张惠敏、钟云晴、刘亚龙、杨瑞刚、王繁业、吴汝林、李桂芳、张俊、李军、李琳、王喆、黄晓娥。
虽然我们尽力想完善教材的方方面面,但由于水平有限,书中的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