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为了校园的平安——上海高等学校公共安全管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为了校园的平安——上海高等学校公共安全管理
ISBN:978-7-5628-2437-4 条码:
作者: 黄伟灿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0.00  折扣价:¥27.00
折扣:0.90 节省了3元
字数: 309千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8-10-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系《上海高等教育文库·改革发展篇》中的一种。内容主要包括高校安全管理的基本理论、校园治安管理、维护政治稳定工作、重大活动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消防安全管理、交通安全管理、保密工作、突发事件处置、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理、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学生公寓安全管理、大学生违法犯罪及预防、军队院校安全保卫工作以及高校附属医院的安全管理等内容,全书还对中美两国高校的公共安全管理作了比较。

本书对新形势下高校的公共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内容翔实,重点突出,可作为相关从业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基本理论及其机构、队伍建设1
第一节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任务1
第二节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机构设置10
第三节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队伍建设12

第二章高校校园治安管理17
第一节高校校园治安管理概述17
第二节影响高校校园治安管理的主要因素22
第三节高校校园治安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25
第四节高校校园治安管理的基本制度28

第三章高校维护政治稳定工作36
第一节高校维护政治稳定工作概述36
第二节影响高校政治稳定的主要因素38
第三节高校维护政治稳定工作的基本对策40
第四节基础调研与工作预案43
附件高校维护政治稳定工作预案46

第四章高校重大活动安全管理52
第一节高校重大活动安全管理概述52
第二节高校重大活动的分类54
第三节高校重大活动安全的管理原则55
第四节高校重大活动安全管理的主要举措57
第五节重大警卫工作管理60
附件一××大学百年校庆庆典大会安全保卫总体部署建议方案62
附件二××大学百年校庆庆典大会交通车辆管理建议方案63
附件三关于安全、保卫、交通方面需协调的有关事项65

第五章高校网络安全管理67
第一节网络安全管理概述67
第二节威胁网络安全的主要表现形式70
第三节危害网络安全的原因74
第四节网络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77


上海高等教育文库·改革发展篇
为了校园的平安——上海高等学校公共安全管理第六章高校消防安全管理82
第一节高校消防安全工作的依据、方针和原则82
第二节高校消防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85
第三节上海高校消防安全工作面临的形势89
第四节高校消防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92

第七章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96
第一节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概述96
第二节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98
第三节校园交通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100
第四节校园交通安全管理措施105

第八章高校保密工作109
第一节保密工作概述109
第二节高校保密管理的原则、内容及职责115
第三节高校保密工作管理的主要任务123

第九章高校突发事件处置129
第一节高校突发事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129
第二节高校突发事件的成因及预防133
第三节高校突发事件的处置136

第十章高校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理143
第一节高校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理概述143
第二节高校重点要害部位的确定原则及程序146
第三节高校重点要害部位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149
第四节高校安全技术防范153
附件上海地方标准: 《高校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设施基本配置
要求》157

第十一章高校公共场所安全管理160
第一节校内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概述160
第二节校内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原则164
第三节校内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170

第十二章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173
第一节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概述173
第二节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主要任务178
第三节高校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的主要方法183

第十三章大学生违法犯罪及预防194
第一节大学生违法犯罪的成因及分析194
第二节大学生违法犯罪的预防199
第三节加强预防违法犯罪的教育202

第十四章军队院校安全保卫工作204
第一节军队院校安全保卫工作概述204
第二节军队院校预防犯罪工作208
第三节军队院校隐蔽斗争工作212
第四节军队院校刑事侦查工作218
第五节军队院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基础建设222

第十五章高校附属医院的公共安全管理227
第一节高校附属医院公共安全管理的特性227
第二节高校附属医院公共安全管理的内容231
第三节高校附属医院医患纠纷的处置244

第十六章美国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及中美比较研究246
第一节美国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历史演变246
第二节美国高校校园警察247
第三节美国高校安全管理体制248
第四节美国的《校园安全法》250
第五节国际校园执法者协会(IACLEA)251
第六节中美高校安全管理工作比较252

附录上海高校校园安全满意度调查报告256
附件一上海高校校园安全满意度调查问卷264
附件二上海高校校园安全满意度调查问卷发放情况268

参考文献270
后记272

精彩片段:
安全问题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除个人安全外,公共安全更多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成为个人、组织、国家乃至世界都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高校也不例外。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公共安全的任务更加繁重、复杂和多样化,面临的形势也更加严峻。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工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和关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推动其理论、实践的不断提升,并针对高校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创新和升华。

一、 公共安全管理内涵的界定

公共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管理的范畴比较广,一般来说,安全管理是组织为避免或降低事故所带来的损失而推行的管理措施或应对策略,预防、解决、恢复是其主要过程。公共安全管理既带有安全管理的一般特征,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指向性更强。目前,公共安全管理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诞生至今,它的许多概念仍然在发展和变化之中。

国际上对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尚无统一的界定,对其内涵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 公共安全管理是security management,其含义和范畴主要相当于国内的保安与保卫工作。这种观点在我国运用得比较广泛。

第二种观点: 公共安全管理的内涵是针对公共事件的紧急事态管理,夏保成: 《西方国家公共安全管理概念辨析》,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6年第3期。这种含义更多地是与自然灾害、国家安全等联系在一起,西方国家主要采用这一概念。

根据我国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实际情况,本书将公共安全管理的概念界定为第一种观点,即与保卫工作相关的公共管理工作。

二、 高校公共安全管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 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是国家公共安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与国家安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尤其是高等教育,作为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都对国家安全有着特殊的意义,高校已经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高校与社会的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公共安全的各种不良因素逐步渗透到高校中,各种突发的公共事件越来越多,受到的新挑战也越来越多。另外,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使高校的国际交流呈现出空前的强劲势头,教育主权与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随之日益突出。因此,在新的时期,高校公共安全管理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不仅要保卫校园安全,更要保卫国家安全。

(二) 高校公共安全是实现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高校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高校不仅要为教师、学生提供一个安定的有保障的生活环境,而且要在心理上为师生提供一种安全与信任的良好氛围,使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交往在文明友善的环境中进行;和谐校园还要在与外部互动的过程中,发挥学校对社会的影响与教育功能,为学校缔造一个安全文明的外部环境。因此,对高校来说,建设和谐校园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组织自身特性的必然要求。良好的环境、安全的氛围对于高校的和谐发展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

(三) 高校公共安全管理是高校创新性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发展,已经在外延扩张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巨型大学和大学园区的出现,突破了传统封闭大学的管理模式,也极大地改变了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的范畴。党的十七大报告确认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目标,并明确要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推动了高校从“十一五”开始,注重创新性发展,高等教育的建设将从以外延发展为主转向以内涵建设为主。在高等教育创新性内涵建设中,必然会出现很多新的发展模式,例如,产学研合作的深入发展,与产业、社区、校区联动发展的开放式大学园区的建设等,在人员、设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都向公共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公共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提升,是高校创新性内涵发展的重要保障。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