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ISBN:978-7-309-06658-6/B.317 条码:
作者: 广超法师 讲述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0.00  折扣价:¥28.50
折扣:0.95 节省了1.5元
字数: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9-07-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序 言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一共讲过四次《金刚经》,一次在菩提协会以闽南语为老人班的老居士们讲解;三次在大众学佛研究会,其中一次为佛学班的学生们讲,另两次公开为居士们讲。因为学员的程度不同,随缘讲解的内容深浅也不一样。每一次的开示都没有笔记,由果逸居士发心把在大众学佛研究会的开示录音进行了笔录,整理成讲稿。
这本《金刚经》讲记得以出版,我先要感激笔录者的发心,以及帮忙校对的居士们。由于我的记忆力不太好,讲经时,无法像其他法师那样引经据典,所说的内容主要是我个人的对佛法的理解。在修改笔录时,觉得我人微言轻,有些佛法义理只靠说理难以取信,所以摘录一些经论内容以加强说服力。
对大乘佛教徒来说,《金刚经》直指“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以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脍炙人口,汉传佛教学者有谁能不看此经?乃至历代经师都讲此经呢。所以,本经的注疏数不胜数。想不到我也来凑热闹,应信众的邀请而讲解此经。
出书,我感觉到比我讲经说法还难。因为讲经时,如果信徒有疑问,我能够当场根据他们的提问而作出解答,在这种因缘下,听法众法喜充满,其乐融融。我没有令众生随类各得其解的能力,也没有下笔成章的能力,所以,若有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指正。
我讲经时不大喜欢因袭前人的说法,因此,很多见解对一些听众而言也许是新鲜的,这或许会改变大家对佛法的理解。由于同见同行,大家在心灵上已经联系了,在业缘显现里,长远的菩萨道上必会相遇,到时当然是依此经———金刚智相会!
学界认为,大乘思想有唯识、中观、如来藏理论之分,而本书偏向于如来藏学说。在我看来,不妨转个念头,将它们看作是佛的应机设教。在本书中,在破执取实有时,我爱用中观的方式;在建立法的起源时,我爱讲唯识;在解释佛的圆满觉悟时,我爱讲如来藏,只是真如法界方面说的比较多罢了。众生与道无别,觉悟此道时,是心显现即为智。学佛人应视不同的佛法为不同的道路,佛应机施教,不建立任何真理,因为依虚妄语言所建立的道理,总会被后人所破。请牢记,佛是智者,智者无绝对真理,只是指示不同的修行道路。对于爱戏论者,佛只好讲些如露亦如电的义理。
小心!如露亦如电是道理,不动之心智才是道路。

释广超
2008年11月17日于北投图书馆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 录

序言

《金刚经》简介
一、《金刚经》的流传
二、《金刚经》的译本
三、《金刚经》的注解
四、近代的《金刚经》讲记
五、释经题
六、译者
七、《金刚经》的宗旨

上篇 于法无住生心,悟有为非相不可得

第一章 法会缘起
首度问:云何降伏其心?

第二章 离四相:应发心度众生,不住相布施
一、应发度尽众生之心
二、应离四相发心
三、应不住相布施
四、无住布施之福德

第三章 离有为境:有相识境是虚妄,实相是心智之非相显现
一、有相识境皆虚妄,故不以身相得见如来
二、无相智境皆非相,故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三、信实相即诸相非相显现之菩萨善根
四、法与非法皆非相显现,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五、如来所说法乃非相显现,故不可取、不可说
六、无为法不应取,然证则有别
七、受持诸相本非相显现之福德胜于有相布施
八、佛法乃非相显现之法,依金刚般若智而成佛

第四章 离有为果:心无所住而证无为,无所得而得圣贤果
一、须陀洹心无所得而证无为,实无所入而得第一果
二、斯陀含心无所得而证无为,实无往来而得第二果
三、阿那含心无所得而证无为,实无不来得第三果
四、阿罗汉心无所得而证无为,不著人我而得第四果
五、菩萨心无所得而证无为,于诸佛之法实无所得
六、菩萨于佛土心无所得,庄严佛土即非庄严
七、菩萨于清净心无所得,无所住而生其心
八、有为的有相福德不如无为的无相福德
九、能显心智即金刚不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

第五章 离有为行:菩萨修无住心,现观金刚智之非相显现
一、菩萨应观般若乃不变金刚智,心智显现本非相
二、菩萨现观如来说法,即本具金刚智之非相显现
三、菩萨现观世界、微尘,即本具金刚智之非相显现
四、菩萨现观三十二相,即本具金刚智之非相显现
五、信受金刚智之非相显现,是菩萨第一希有功德
六、菩萨现观诸法实相,即本具金刚智之非相显现
七、受持本具金刚智之非相显现者乃上上乘菩萨
八、菩萨现观第一波罗蜜,即本具金刚智之非相显现
九、菩萨现观忍辱波罗蜜,即本具金刚智之非相显现
十、菩萨应离一切有为相发心,应生无住心
十一、菩萨现观布施波罗蜜,即本具金刚智之非相显现
十二、菩萨现观有情无情,即本具金刚智之非相显现
十三、上篇总纲:佛法无虚实,心住则入暗不住见光明

第六章 离有为德:赞叹受持金刚般若非相显现的功德
一、受持金刚智之功德,如来悉知悉见
二、受持金刚智之功德,胜于恒河沙等身布施
三、金刚般若智之功德,唯最上乘者能受持
四、受持金刚智之功德,能荷担如来家业
五、受持金刚智之功德,速转罪业当得佛果
六、受持金刚智之功德,胜于供养承事无量诸佛
七、受持金刚智之经典,果报不可思议

下篇 于心如实知见,证无为法性不动智

第七章 离无为境:证诸法如义得受记,所得佛法无实无虚
一、二度问:(若心已无住)云何降伏其心?
二、菩萨不应无住而入灭尽定,应发度尽众生心
三、菩萨应离实入虚,入世间离四相而发心
四、八地菩萨证无生法,实无所得而被受记成佛
五、菩萨不动地,见如来即诸法如义
六、佛地所得菩提,无虚无实,一切法皆是佛法
七、一切法即非一切法,真如法界所显,皆诸法如义

第八章 离无为行:菩萨无作修,得相好眷属佛土五眼一切智
一、菩萨修福德,入法界无作方便圆满报身因缘
二、菩萨修福德,入法界无作方便圆满眷属因缘
三、菩萨修福德,入法界无作方便圆满庄严佛土
四、菩萨修智慧,顿破烦恼障,圆满通达法无我智
五、菩萨修智慧,次第破所知障圆满五眼智
六、圆满觉悟成佛,得一切智知一切法一切心
七、报化识境福德多,法身智境现前无

第九章 离无为果:证一切智圆满佛果,所作皆法界一心所显
一、佛身乃法界一心所显,故具足佛身即非具足
二、佛德乃法界一心所显,故具足佛德即非具足
三、说法乃法界一心所显,故如来说法无法可说
四、众生乃法界一心所显,故信心众生非众生
五、菩提乃法界一心所显,故佛于菩提无一法可得
六、法界平等显现名菩提,本无四相与善法可得
七、受持法界一心所显故无作无得,福德无法可比拟

第十章 离无为德:佛如如不动入众生识境,勿谓实有如是法
一、佛于众生识境示现度生事业,勿谓如来实度众生
二、佛于众生识境说凡夫说我,识所显故非凡夫非我
三、佛入众生识境示现三十二相,勿以声色观佛求佛
四、佛入众生识境示现成佛果,勿谓佛果不具足相
五、佛入众生识境示寂,菩萨不说涅 是断灭相
六、菩萨入众生识境示现修福德,无我故不贪受福德
七、如来入众生识境示现来去,勿言如来有来去相
八、世界微尘乃众生贪著识境所显,本非一合相
九、佛说人我众生亦识境所显,勿言佛说实有四相
十、下篇总纲:如是知见法性,不生法相

第十一章 总结:智境金刚不动智,识境法界现非相
一、法性智境如如不动——无为示现听闻与演说
二、法相识境幻化非相——有为因果如梦幻泡影

后跋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