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
|
ISBN: | 978–7–5606–2265–1 |
条码: | |
作者: |
杨 刚 陈国生 王志章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4.00
折扣价:¥22.80
折扣:0.95
节省了1.2元
|
字数: |
388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2557001-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9-10-01 |
|
内容简介: |
内 容 简 介 企业文化研究是现代企业管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动力源泉。本书以一般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前企业发展中对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在目前学术界有关企业文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集中介绍了企业文化理论体系、企业文化测评方法和企业文化实践活动,并重点关注跨文化冲突、企业文化传播与创新等新领域,最后辅以国内外企业文化综合研究案例,帮助读者掌握和应用本书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结构严密,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工商管理各专业本科、硕士和MBA的教材,也可供企业文化决策部门的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参考。
|
作者简介: |
作 者 简 介 杨刚,男,1969年出生,重庆人,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企业战略管理、组织文化与区域经济等研究。在《改革》、《经济地理》、《农业经济》等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现代企业经营与管理新编》、《重庆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等9部专著及教材。主持和主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地方政府委托项目9项。 陈国生,男,1965年出生,湖南常宁人,长江师范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管理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旅游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区域经济等研究。在《民族研究》、《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了《旅游规划原理》、《现代企业管理实务》等12部专著及教材。主持和主研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2项,地方政府委托项目30余项。
|
章节目录: |
目 录
第一章 文化与企业 1
第一节 文化的基本概念 1
一、文化的内涵与起源 1
二、文化的特征与分类 5
三、文化的价值与功能 7
第二节 企业文化 8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8
二、企业文化的特征 10
三、企业文化的载体 10
四、企业文化的功能 12
五、企业文化的类型 13
六、企业文化的作用机制 15
结论与思考 17
思考题 18
第二章 企业文化与企业成长 19
第一节 企业本质 19
一、企业的本质 19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 20
第二节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22
一、企业文化与愿景 23
二、企业文化与使命 24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25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 26
第三节 企业文化软实力 27
一、文化力与企业文化力 27
二、软实力 29
三、企业软实力 30
四、企业文化软实力 34
结论与思考 40
思考题 42
第三章 企业文化研究回顾 43
第一节 国外企业文化研究的历史回顾 43
一、科学管理理论阶段 43
二、行为科学阶段 45
三、管理丛林阶段 49
四、企业文化阶段 51
五、知识经济和网络时代 54
第二节 企业文化研究在我国的进展 55
一、我国企业文化理论的产生 55
二、我国企业文化研究背景 56
三、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57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基本研究方法 58
一、企业文化研究流派 58
二、企业文化研究方法举例 58
结论与思考 59
思考题 61
第四章 企业文化环境 62
第一节 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 62
一、企业环境 62
二、企业环境的特点 62
三、企业环境的分类 63
四、企业文化与企业环境 64
第二节 企业文化的外部环境 64
一、自然地理环境与企业文化 64
二、政治环境与企业文化 65
三、经济环境与企业文化 67
四、科学技术环境与企业文化 68
五、社会文化环境与企业文化 69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内部环境 70
一、企业家与企业文化 70
二、企业规章制度与企业文化 71
三、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 72
四、企业的领导体制与企业文化 74
五、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 75
结论与思考 75
思考题 76
第五章 企业文化结构 77
第一节 企业文化结构概述 77
第二节 企业文化结构理论 78
一、企业文化显隐结构 78
二、企业文化主亚结构 79
三、企业文化四层结构 80
四、企业文化7S结构 81
第三节 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 81
一、企业物质文化 82
二、企业制度文化 84
三、企业行为文化 86
四、企业精神文化 89
结论与思考 91
思考题 92
第六章 企业文化建设 93
第一节 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和意义 93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概念 93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 94
第二节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95
一、全员性原则 95
二、系统性原则 95
三、创新性原则 96
四、长期性原则 96
五、统一性原则 96
六、激励性原则 97
第三节 企业文化建设的一般过程 97
一、启动阶段 97
二、调研阶段 98
三、设计阶段 99
四、内部传播阶段 100
五、巩固创新阶段 101
六、外部传播阶段 102
第四节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方法 103
一、符号法 103
二、培训法 104
三、激励法 104
四、制度法 105
结论与思考 106
思考题 106
第七章 企业文化测评——工具与逻辑(模型) 107
第一节 企业文化测评的概念 107
一、企业文化测评的概念 107
二、企业文化测评的意义 107
第二节 企业文化测评的研究理论 109
一、测量尺度(scale) 109
二、效度(reliability) 110
三、信度(validity) 110
四、常模(norm) 110
第三节 企业文化测评的方法 110
第四节 企业文化测评模型研究 111
一、国外的企业文化测评研究 112
二、国内的企业文化测评研究 118
第五节 企业文化测评体系设计 121
一、企业文化测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121
二、企业文化测评要素 122
三、企业文化的测评指标 123
第六节 企业文化测评工具——测评问卷与量表的编制 133
一、问卷编制的方法 134
二、量表编制的方法 135
三、测评问卷和量表的差异 136
第七节 企业文化测评的分析方法 137
一、定量分析方法 137
二、定性分析方法 138
第八节 企业文化测评的实施 140
一、测评前的准备 140
二、评测体系的设计 140
三、定量测评实施 140
四、定性评估 140
五、结果应用及报告 141
结论与思考 141
思考题 141
第八章 企业文化调研 142
第一节 企业文化调研的概念 142
第二节 企业文化调研的一般步骤 143
第三节 调研报告 144
结论与思考 147
思考题 147
第九章 企业文化设计 148
第一节 企业文化设计的概念 148
第二节 企业文化设计的基本原则 149
第三节 企业文化设计的一般过程 152
第四节 企业文化设计中CIS的运用 153
结论与思考 159
思考题 159
第十章 企业文化实施 160
第一节 企业文化实施概念 160
第二节 企业文化实施的原则与方法 161
第三节 企业文化实施的一般程序 163
第四节 企业文化实施的重要保障 164
结论与思考 168
思考题 168
第十一章 企业文化传播 169
第一节 企业文化传播的提出 169
第二节 企业文化传播的内容 170
一、企业文化传播的简述 170
二、企业文化传播的类型 170
三、企业文化传播的本体途径 172
四、企业文化传播的载体途径 174
第三节 企业文化传播的作用 177
第四节 企业文化传播的方法与技巧 178
结论与思考 184
思考题 184
第十二章 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跨文化冲突与共生 185
第一节 企业跨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 185
一、组织层面 185
二、个人层面 186
第二节 企业跨文化冲突的影响因素 187
一、文化距离(Cultural Distance) 187
二、企业管理风格 189
三、内部成员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190
四、企业文化的凝聚力 190
第三节 企业跨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 190
一、跨文化冲突的表现形式 190
二、企业跨文化冲突的影响 191
第四节 跨文化冲突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192
一、树立正确的跨文化观念 192
二、建立统一的价值观 193
三、实行管理本地化策略 193
四、学习异质文化 194
结论与思考 194
思考题 195
第十三章 企业文化创新 196
第一节 企业文化创新的概念与意义 196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概念 196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特征 196
三、企业文化创新的意义 197
第二节 企业文化创新的内容与原则 198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内容 198
二、企业文化创新的原则 203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的过程 204
结论与思考 208
思考题 208
第十四章 国外企业文化 209
第一节 美国企业文化 209
一、美国民族文化 209
二、美国企业文化特征 210
三、美国企业文化的转型 212
第二节 日本企业文化 213
一、日本民族文化 213
二、日本企业文化特征 214
三、日本企业文化的三大支柱 215
第三节 其他国家企业文化 216
一、欧洲国家民族文化 216
二、欧洲典型国家的企业文化发展的根基 217
三、欧洲国家企业文化特征 218
结论与思考 219
思考题 220
第十五章 中国现代企业文化反思 221
第一节 中国企业文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21
一、企业文化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221
二、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形式而忽略内涵 221
三、企业文化缺乏创新和个性 222
四、借鉴国内外文化时存在困惑 222
五、伦理色彩浓厚 222
六、企业文化发展内部失衡 222
七、缺乏规范 223
第二节 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战略思考 223
一、本土化战略 223
二、专业化战略 223
三、科学化战略 224
四、国际化战略 225
五、创新化战略 226
六、品牌化战略 227
七、制度化战略 227
结论与思考 228
思考题 229
第十六章 企业文化综合研究案例 230
第一节 国内部分 230
◆ 海尔文化建设 230
◆ “不老的”同仁堂文化 234
◆ 中西合璧的海南航空公司文化 237
第二节 国外部分 241
◆ 百年基业的西门子 241
◆ 麦当劳的快乐文化 244
◆ 追求卓越的微软创新文化 248
参考文献 252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前 言
企业文化研究是现代企业管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直接影响我国现代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快速健康发展的关键学术研究领域。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文化产业起步不久,就有学者指出了现代企业与文化产业的密切关系。1984年,企业文化在我国作为一个专业概念开始出现,尽管现在看来当时人们对这个概念的解释是不够准确的。此后,有关企业文化的零星论述,频频出现于报刊杂志之中,部分文化学的论著也涉及到了文化创意产业问题。但总体上说,这些研究还是很零散的,没有引起企业管理理论界和文化实业界的足够重视。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企业文化研究发生了明显的改观,中国企业文化学会的成立和几个重要的企业文化研讨会的举办,标志着我国企业文化研究开始由自发的、零散的状态向自觉的、有组织的状态转化。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专门研究企业文化的机构或团体组织大量出现,全国性的或区域性的企业文化研讨会不断召开,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今非昔比,企业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当代企业管理研究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这一研究热点的形成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因素:其一,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现代企业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于企业经营活动规律认识水平的逐步提高,在大量的经验教训面前,人们充分意识到了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文化耦合特性,从而使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研究领域开始受到重视。但迄今为止,我国的企业文化研究显然还处在一个发展阶段,离现代企业成长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强化企业文化研究的主体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其二,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国内许多地区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无疑对我国企业文化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深入思考和准确把握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方向就成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学术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我们编写了《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教材。总的来看,本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大量的研究集中于企业文化概念、特征、内容及其结构体系等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目前学术界对企业文化的理论研究还存在许多分歧,比如不少以企业文化为题的著作、论文其实只是研究企业人文资源的形成和特性,无形中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一般社会文化。针对学术界对这些最基本问题的不同看法,作者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和看法,无疑为企业文化理论大厦的构建锦上添花。
第二,为人们了解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提供了良好的途径。目前学术界关于近现代企业文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极为罕见,对企业文化的横向比较研究也较为薄弱,特别是对企业发展中文化规律的探讨着力不多,至少可以说缺乏比较深入的论述,这无形中削弱了企业文化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由于置文化规律于不顾,理论研究远远滞后于实践活动,导致企业经营和管理活动带有相当明显的盲目性、随意性,企业产品吸引力小、生命周期短暂,投资经济效益低下。对此,本教材专门对我国企业发展的文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第三,对企业文化的概念体系、内涵外延进行了准确、科学的把握以及对企业文化和企业文化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这既表明了当前我国企业文化研究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也无疑会促使企业文化研究走向更加深入和细致,从而为促进我国企业文化学的创立与繁荣抛砖引玉。企业文化学是一门揭示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中人的智慧和实践创造能力的学科。文化和人是相互规定的,人类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类,有文化的发展,才有人类的发展。企业文化既是人类固有文化在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包括人们在经营与管理活动中创造出来的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些新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与灵魂。企业文化学研究企业文化的本质和它的发展规律,从根本上说也就是从科学的高度对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中人的智慧和实践创造能力的研究和揭示,由此,人们才会进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创出一个丰富多彩、美妙绝伦的产业世界。
第四,就形式上讲,企业文化学似乎是一门理论色彩很浓的基础学科,但从它研究的目的、特点及其作用来看,它却又具有应用性。本书作者,直接根源于对企业发展中重大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反思,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研究目的。企业文化工作者要针对企业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难点、疑点、重点来开展研究,以保证研究成果可以直接指导实践工作。具体而言,企业产品开发的文化原则、现代企业文化的目标模式以及建设机制、企业整体形象的塑造、辐射、维护以及企业对社会文化污染的防治等问题,都是企业文化的研究热点。尽管应用化研究的加强可能使得本教材的理论研究集中于某一方面或某一点问题的理论概括和总结,一时难以求得全面性和系统性,相信随着这些研究的深入,研究成果的进一步可操作化,企业文化学将获得社会的广泛承认。
第五,企业文化研究方法体系的完善。本教材从其他学科借用、移植的研究方法与传统文化学研究方法有机交融在一起,使企业文化研究的手段、技术和模式有一个自然的更新,各项研究进一步确切化、精确化和科学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企业文化研究还将逐渐大量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计算机、信息控制等将直接应用于企业文化的调查中,以便快速简捷地处理各种复杂的文化现象,使过去只能做定性分析的问题定量化,尽可能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重大问题。
本书结构严谨、形式活泼,将理论性、实用性和先进性融为一体,具有深刻的启迪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本科院校、高等专科学校、成人高校和民办高校开设管理课的各专业使用,既可作为管理专业企业文化课教材,又可作为非管理专业企业文化概论课的教材,亦可供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需要说明的是,本书资料丰富、体系宏大、论述深入,各校或读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详略取舍,选择使用。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课程是工商管理及其他经济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全书分为十六章,其中第十六章是专题性的分析性案例,基本上是一个案例解决一个方面的实际问题。书中第一、二章由龙小伟、魏勇撰写,第三章由杨刚、李倩蓉撰写,第四章由王志章、马会娟撰写,第五章由龙小伟、马会娟、李倩蓉撰写,第六章由杨刚、钟超撰写,第七章由杨刚、龚娜撰写,第八章由王志章、姜松撰写,第九章由韩玉萍、姜松撰写,第十章由韩玉萍、姜松撰写,第十一章由杨刚、肖蜜蜜撰写,第十二章由王志章、钟超撰写,第十三章由杨刚、李海宁撰写,第十四章由杨刚、肖建敏撰写,第十五章由陈国生、邓倩、肖建敏撰写,第十六章由陈国生、李琪、戴悦撰写,全书由杨刚、陈国生、王志章三位博士负责框架设计和统稿。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了一些国内外出版的企业文化学方面的教材、著作和论文,在此,向这些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由于受时间、水平、经验等主客观条件所限,书中缺点和不成熟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同仁批评指正。
编著者
2009年3月30日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