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物流管理 - 企业物流管理培训教材系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定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物流管理 企业物流管理培训教材系列(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指定教材)
ISBN:7-302-03743-4 条码:F-3743
作者: 丁立言译  相关图书 装订:平精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16.00  折扣价:¥15.20
折扣:0.95 节省了0.8元
字数: 185千字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7302037434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1999-1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物流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在发达国家,“物流”被看作是除生产、销售久获得利润的“第三源泉”,是“降低成本的最后处女地”。该书为我们提供了物流方面必要的基础理论和经验。主要内容包括:物流概念、物流发展、物流系统、物流战略研究等内容。其中,在物流系统部分,作者论及了运输、保管、包装、搬运、流通加工、信息等内容;在物流战略研究部分,论述了物流服务、物流据点、复合一贯运输、协同配送、成本管理、机构设置、教育培训等内容。
读者对象: 该书可作为企业物流管理培训教材,也可供有关政府部门及学术单位人士参阅。 详细信息:http://www.tupub.com//book/book_view.asp?BOOK_ID=91销售服务: 地区省份 大区经理 电 话 分机(总机:010-62770177) 华东区 陈朝伟 010-62782535 3522 /3517 华南区 李凯声 010-62782543 3514 /3512 西北区 温韫辉 010-62776966 3532/3531 西南区 李宇明 010-62781146 3519 /3518 华中区 周宏宇 010-62781827 3515/3516 东北区 张文轩 010-62771153 3520/3521 华北区 刘秀文 010-62771377 3525/3513/3523 邮购电话:010-62786544 分机:3507 联系人:王晓龙 传真:010-62776996(华北) 62771137 62776466 开户行:北京市建设银行清华园分理处 户名:清华大学出版社发行部 帐号:6510005092610001135 税号:110108H52628661 地址:清华大学东门外科技园区学研大厦A座5层 文泉经管研发部: 选题策划:徐学军 010-62781829 市场推广:白 杰 010-62794748 编辑助理:刘冰利 010-62794748 传 真:010-62794748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前言Ⅸ

第一章物流概念1
1.1什么是物流1
12物流领域的内涵4

第二章物流的发展7
21“物流”的演变过程7
22战后“物流”的变迁7
23“物流”发展的六个阶段8
24企业对物流活动的认识8
25从其它角度考察日本“物流”的演变过程9

第三章物流系统11
31物流系统11
32物流系统的组成12
33“效益背反”问题12
34如何推进物流的系统化13
35服务与成本的关系及实现物流服务水平的能力16

第四章运输17
41运输在物流系统中是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17
42各种运输手段的运输特点和存在的问题21
43有关运输的基本用语知识(根据日本工业规格)25

第五章保管28
51保管产生时间功效28
52保管综述29
53商品储存ABC分析33
54有关保管的基本用语知识(根据日本工业规格)34

第六章包装37
61包装综述37
62为改进包装应注意的一些问题39
63有关包装货物的基本用语知识(根据日本工业规格)44

第七章搬运47
71搬运的定义及分类47
72搬运机械47
73搬运合理化问题52
74有关搬运的基础用语须知(根据日本工业规格)53

第八章流通加工56
81流通加工属于生产活动56
82流通加工的目的56
83流通加工的内容57

第九章信息59
91信息是物流进步的基础59
92物流信息系统60
93物流信息系统的内容62
94物流信息系统发展方向63

第十章物流战略研究65
101日本物流的变革65
102物流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66
103“物流”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战略67

第十一章物流服务70
111物流服务是物流成本的一项内涵70
112物流服务的重要性70
113物流服务中的问题及对策71
114物流服务的本质是满足顾客的需求73
115如何保证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服务水平75
116确定物流服务水平时要注意的问题75
117将物流服务作为竞争手段76

第十二章物流据点77
121物流据点决定物流系统的框架77
122物流据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78
123改进配送中心的工作79
124区域流通中心80

第十三章综合一贯运输82
131什么是综合一贯运输82
132卡车与铁路或船舶联运的问题82
133联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85

第十四章协同配送88
141什么是配送88
142协同配送问题88
143协同配送的优势91
144采取协同配送是提高物流效率,实现货物集约的有效形式91
145如何开展协同配送93
146在实施协同配送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96

第十五章一贯托盘化运输97
151一贯托盘制的回顾97
152实行一贯托盘运输的必要性98
153标准化托盘的规格100
154推行一贯托盘化运输应注意的一些问题101

第十六章物流成本管理102
161物流成本的特征102
162物流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103
163日本的物流成本管理经历的几个阶段104
164物流成本上升已成为在企业经营上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105
165在物流成本上今后应当注意解决的一些问题109
第十七章物流管理机构111
171物流管理机构如何适应企业的需要是物流战略成败的关键111
172日本企业中的物流管理机构是怎样发展起来的112
173各公司都在探索总部物流管理新的组织形式114

第十八章物流教育与进修117
181物流部门需要的人才117
182基本理念117
183基本方针118
184培训体系118
185培训要求119
186组织实施120
187需要解决的问题123

精彩片段:
丛书主编译序

物流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由于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而受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高度重视,而且随着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物流科学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只有把握住物流科学内涵的变化实质,才能正确地将现代物流科学的成果应用于实践。

日本新泻产业大学菊池康也教授的新著《物流管理》深入浅出地对物流科学进行了系统介绍,特别是阐述了物流概念的发展过程,反映了物流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可以作为物流工作者的参考书,也可以在物流科学的普及工作中作为启蒙教材发挥作用。因此仅向中国广大的读者推荐这部优秀的著作。

在日本,“物流”一词是根据平原直先生的提议由“物的流通”一词简约而来,与之相应的英文是“Physical Distribution”,它的内容限于流通领域的各项物流活动,即是从产品出厂直至到达消费者的过程中物资的包装、运输、储存、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信息活动等各个环节。有关物流的研究起于军队后勤部门对于军需物资供应工作的改善过程中,在五六十年代为了解决流通成本相对生产成本急速上升的问题,初期的物流研究成果在流通领域中得到了应用的机会,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其实,物流活动与物流技术应用范围不仅限于流通领域,同样也覆盖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物料的废弃与回收等各个方面,物流科学的应用范围理所当然地应该予以扩大。对于这种广域意义的物流科学,一般用“Logistics”一词表述,和前述PD的概念相比,显然在深度和广度方面都有所增加。日本的物流界将Logistics一词用片假名直接标出,以与PD译成的“物流”一词相区别。在我国则没有这种音译的方便条件,一般将二者都译为“物流”。这个问题常常使著译者为难,请读者予以注意。

“物流管理”讲述了物流的概念以及物流科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作为物流系统组成环节的各项物流活动,并对输送、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物流信息等各项活动的功能与有关常识详加说明,使读者能够对物流科学建立一个全面的基本概念;这本著作还重点分析了社会需求向多样化、小批量发展的时代一体化物流概念的发展,对于复合一贯输送、共同配送、托盘一贯化等问题都有所介绍。书中关于物流成本管理以及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途径的阐述对于企业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丁立言同志热心于物流事业,以严谨认真的态度将菊池康也教授的《物流管理》译成中文,献给我国从事和关心物流事业的读者。希望本书的翻译出版能对我国物流科学的普及与应用起到促进作用。

吴清一

1999年5月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