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与之间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边缘与之间
|
ISBN: | 978-7-309-07372-0/K.288 |
条码: | |
作者: |
梁元生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20.00
折扣价:¥19.00
折扣:0.95
节省了1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0-08-01 |
|
内容简介: |
出版说明 本丛书原为陈平原先生应香港三联之约编就,并于2008年在香港出版繁体字版,反响颇佳。因为发行等方面的限制,丛书少为大陆读者所见,实在是一个不小的缺憾。蒙香港三联授权,我社今特推出简体字版,但愿对大陆读书界是一种补偿。 陈平原先生曾为本丛书香港三联版撰有总序,略述丛书的编选宗旨和出版的因缘际会,无不精妙绝伦,现移用原序中若干隽语,以为简体版弁言,希望于读者诸君有所助益。 “与当今中国学界之极力推崇‘专著’不同”,陈平原先生坦言:“我欣赏精彩的单篇论文;就连自家买书,也都更看好篇幅不大的专题文集,而不是叠床架屋的高头讲章。前年撰一《怀念‘小书’》的短文,提及‘现在的学术书,之所以越写越厚,有的是专业论述的需要,但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剪裁,以众多陈陈相因的史料或套语来充数’。外行人以为,书写得那么厚,必定是下了很大工夫。其实,有时并非工夫深,而是不够自信,不敢单刀赴会,什么都来一点,以示全面;如此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才把书弄得那么臃肿。只是风气已然形成,身为专家学者,没有四五十万字,似乎不好意思出手了。” 关于该丛书的编选,作为主编的陈平原先生认为,“与其兴师动众,组一个庞大的编委会,经由一番认真的提名与票选,得到一张左右支绌的‘英雄谱’,还不如老老实实承认,这既非学术史,也不是排行榜,只是一个兴趣广泛的读书人,以他的眼光、趣味与人脉,勾勒出来的‘当代中国人文学’的某一侧影。若天遂人愿,旧雨新知不断加盟,衣食父母继续捧场,丛书能延续较长一段时间,我相信,这一‘图景’会日渐完善”。 关于丛书的编选宗旨,陈平原先生有三点说明:“第一,作者不限东西南北,只求以汉语写作;第二,学科不论古今中外,目前仅限于人文学;第三,不敢有年龄歧视,但以中年为主─考虑到中国大陆的历史原因,选择改革开放后进入大学或研究院者。” 于今,陈先生的宏愿,经由我们的“加盟”和大陆读者的捧场,可以说已部分得以实现;无论如何,为中国学术的繁荣做点传薪的工作,也是复旦出版人的志趣所在。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0年7月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目录 前言:我是“之间人” 第一部分:“之间”的人 儒与耶之间:明末天主教士人李之藻 东与西之间:1 9世纪后期朝鲜人尹致吴的三国行 二楼与三楼之间:林文庆与恰和轩 祖国与南洋之间:陈嘉庚的生命情调 ——陈嘉庚先生一百三十周年诞辰纪念 中国与美国之间:赛珍珠的中国情结 边缘与之间:邝富灼的跨地域和跨文化经验 第二部分:“之间”的城 港沪之间:两个城市文化的发展与比较 星沪之间:两个城市的凝观与反照 ——l 9世纪80年代两本游记的解读 三条路线之间:城市史的不同进路 ——以上海、香港、新加坡为例 第三部分:“之间”的文化 全球化与中国文化:一个反向的思考 科技与人文之间:虚拟网海与文化之舟 ——兼论香港中文大学的文化网站和人文在线 作者简介 著述年表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