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
|
ISBN: | 978-7-81090-979-2 |
条码: | |
作者: |
瞿冕良编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180.00
折扣价:¥162.00
折扣:0.90
节省了18元
|
字数: |
1891千字
|
出版社: |
苏州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9-02-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一部集中国古籍版刻资料之大成的专业辞典。全书189万字,收录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版刻名词。包括各种版本的名称、印刷用纸、款式、装帧和常见的书业用语。二是刻字工人。本书中收录了万余条关于刻字工人的词目,主要记录他们所雕刻的图书。三是历代刻书家、抄书家。侧重于宋、元、明三代,也包括少数清代前期、中后期少见的和有学术价值的书籍的刻印者和抄写者。四是参考书目。收录了300余条版本方面的专著、书目、题跋,并简介其内容和使用价值。增订本与原版本相比,一方面增加了自此书初版以来作者搜集到的新的版刻资料,另一方面增加了许多国外藏书单位所藏的中文善本书的资料,特别是一些稀见的或国内已不见图书的原刻本的情况。本书189万字之巨,俨然一部堪称中国古籍版刻资料宝库的巨著。 作为“江苏省品牌图书工程”项目之一,本书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已故国学大师钱仲联先生生前盛赞“词目二万,煌煌巨帙,成自一手,精力迈伦。眼明如月,心细于发。是为版刻之学海,词典之奇峰。”同时,本书对国务院组织的古籍整理以及善本书目的挖掘保护工作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信息。
|
作者简介: |
瞿冕良,苏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编撰有《陈璧诗文残稿笺证》、《版刻质疑》、《文献学辞典》、《历代文学名篇辞典》《中国历代人物图像索引》等,著有《清代怡府藏书小议》《略论古籍善本的公文纸印抄本》等论文20余篇。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增订本)初版序
杨殿珣
瞿冕良同志编写的《中国古籍版刻辞典》,已经脱稿,现在即将出版问世了。此书之编纂,历时十年,稿凡数易,共收辞目两万余条,计有版刻名词六百余条,刻书家、抄书家八千余条,刻工一万余条,参考工具书三百余条,共计一百六十万言,琳琅满目,堪称巨著。我是这部辞典的最早读者之一,对于冕良同志工作的勤奋和态度的严肃,深有体会,甚表钦佩。
冕良同志过去任苏州大学图书馆参考特藏组副组长,在该馆工作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曾经担任中外文图书的分类编目工作、期刊资料的索引工作、图书评论等宣传工作,积累了不少工作经验。近年以来,专门从事于古籍善本的整理,更是成绩卓著,书目有《苏州大学善本书目稿》(1985年苏州大学图书馆油印本)、《馆藏年谱、年表目录》(增订版,1986年铅印本)、《馆藏地方志目录》(参加《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1985年中华书局本)等;专著有《陈璧诗文残稿笺证》(与江村同志合著,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版刻质疑》(1987年齐鲁书社本)、《中国历代名人图鉴》(与华人德合编,198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本);论文有《古籍整理与〈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关于〈室名别号索引〉增订本的几个问题》、《丰富多彩的藏书专印》等十余种,以及1980年江苏省图书馆学会第二次年会宣读的论文《琴川书志》、苏州地方史研究室印发的《宋元明苏州刻书小史》等。在这些著述中,以《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用力最多,历时最久。
冕良同志在古籍整理工作中,深感我国目前有关古籍版刻方面工具参考书之缺乏。我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之一,又是印刷术发明最早的国家,书籍不仅一刻再刻,且有历代的抄书家广为抄写与校订。虽然历经兵燹之乱,不少书籍业经失传,但仍然有丰富的典籍流传下来。过去的书志学家,对于有关书籍版刻的论述,多半散见于题跋和札记之中,还缺乏全面的搜集和整理,这对于从事古籍整理工作者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冕良同志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毅然担负起搜集整理和考订的艰巨任务,独力编纂《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用以自励,并供古籍整理工作者参考之用,其毅力是值得赞许的。
这部《中国古籍版刻辞典》,我认为它的最大特点是资料丰富,考订详明。
现在试以有关刻工一项为例说明之。
本书在刻工著录方面,数逾万条,不仅搜罗数量多,而且根据具体情况作了致密的分析,如刻工姓名用同音字代替的问题,刻工署名的省略问题,合刻署名的问题,署名倒刻的问题,等等,这种分析,对于利用刻工鉴别版本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刻工姓名用同音字代替,大约是因为刻工署名,只是在于计算所刻字数以便计算工酬,以及便于正文的质量检查,所以署刻姓名往往不甚介意而随便用同音字代替。但这很容易误一人为二人,如明嘉靖间翻刻本《范文正公集》刻工唐麒又作唐其;嘉靖间刊本《方山先生文录》刻工何钿又作何田;元兴文署本《音注资治通鉴》刻工黄子益又作黄子一,李光奕又作李光亦;元大德本《北史》刻工黄均用又作黄君用;明洪武本《元史》刻工何泽之又作何宅之;嘉靖本《邵武府志》刻工陈添祥又作陈天祥;万历本《子汇》刻工杨文炳又作杨文丙等都是。还有一人署名有两种以上署法的,如宋庆元本《太平御览》刻工刘阿戒又作刘介或刘阿介,杨岳童又作杨岳或杨岳同;元兴文署本《音注资治通鉴》刻工余子恭又作余子弓或余子共;宋本《碛砂藏》刻工谢天骥又作谢天记或谢天寄,这又可能误一人为三人了。
刻工署名,不只是以同音字代替,姓氏也有用同音字代替的。如元至正本《宋史》刻工程宜甫,又作呈宜甫,是以呈字代程字;元大德本《北史》刻工吴明甫,又作吾明父,是以吾字代吴字;宋庆元本《太平御览》刻工任成又作壬成,是以壬字代任字;明洪武本《元史》刻工蒋与增又作将与增,是以将字代蒋字;《碛砂藏》中刻工龚日华又作弓日华,是以弓字代龚字;洪武本《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刻工鲍与道又作泡与道,是以泡字代鲍字;等等。此外,如南宋中叶刻工裘裕,在《古文苑》吴渊后序版刻上署名裘裕,而在版心上署名求裕;在其他所刻书中,如《周易注疏》、《唐书》、《扬子法言注》、《宋书》、《南齐书》、《梁书》、《魏书》、赣州本及明州本《文选》等书上,则都署名求裕。这大约是裘字笔画较繁,因以求字代裘字。这与傅姓刻工傅字多作付字、陆姓刻工陆字多作六字,是同样的情况。
刻工署名省略情况,也有多种多样,而以省略姓为常见。也有的省略名中的第一字,有的省略名中的第二字,有的将已省略的名字又行简化的。省略名中第一字的如《元史》刻工翁子敬,又署名为翁敬,苏仲达又署名为苏达;至于名中带“阿”字的,很多把“阿”字省掉,这在庆元本《太平御览》中的刻工是屡见不鲜的,如张阿丙之与张丙,王阿杏之与王杏,李阿顶之与李顶,赵阿感之与赵感,都是省去“阿”字的例子。省略名中第二字的,如庆元本《太平御览》刻工孙阿剩有省称为阿剩,也有省称为孙阿的;《元史》刻工朱祥卿有省称为朱祥的,钱卯孙有省称为钱卯的,杨茂卿有省称为杨茂的;嘉靖本《方山先生文录》刻工张邦本有省称为张邦的。省略名中一字后而另一字又行简化的,如大德本《南史》刻工朱敬之,有的省称为朱敬,有的敬字又省去“文”旁而作朱苟的,可谓相当复杂了。
还有刻工的姓,仅刻半边,如大德本《南史》刻工张姓或作弓;刻工徐进卿单署徐,徐又省作余;刻工何甫或署何,何又或省作可。
刻工二人合刻的书,有的姓氏合刻在一起,这又很容易误二人为一人,如万历本《睡庵稿》刻工有汪徐、徐潘、胡朱、汪蔡,两人的姓联在一起,当是合刻工人之署名。但也有不易辨认的,如春云、云春、徐凤祥,如不查对其他刻工,便不易发现其为两人合署,所谓春云或云春者,乃是汪云、汪春二人合刻的署名;徐凤祥者,乃是徐凤、徐祥二人合刻的署名。又如徐焴万竹山房本《唐文粹》刻工有刘柏、李本,版心有刻柏本者,亦当是二人合刻的署名。这种合刻署名,需要经过仔细查对,才能肯定,如庆元本《太平御览》刻工有郭赵,颇似二人合刻之署名,然本书刻工中另有郭阿赵其人,则郭赵当是郭阿赵之简称。
刻工署名还有倒刻的情况,如宋本《太平御览》卷八百八十四,其版心刻工有寿三张者,书中仅此一见,但书中有刻工张寿一、张寿二,则“寿三张”当是张寿三之倒刻,与张寿一、张寿二应是兄弟行。又如《南齐书》卷十补版刻工有郑子和其人,还刻过《文献通考》和《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魏书》补版,而《南齐书》卷九补版中又有刻工“郑和子”,此亦当即郑子和的倒刻。
在影刻书中,往往也将刻工照样覆刻,这是忠实于原书,确是一件好事。但影刻书对于刻工署名的覆刻,可能认为不是什么重要的问题,有时便疏忽致误。所以根据影刻本著录刻工时,不能不特别注意到这一点,如庆元本《太平御览》的缺卷,补以喜多村直宽之活印本,活印本为覆宋本,其中刻工就刻误不少。又如杨岳(杨岳童之简刻,见前)之误作“扬岳”,程庆二之误作“程庆于”,王郭一之误作“王敦一”,徐壬之误作“徐士”,李瓘之误作“李璀”,范开之误作“花弗”等。当是由于形近致误,或者原本模糊而翻刻致误。
刻工署名,还有自造字的问题,如宋乾道本《豫章黄先生文集》刻工中屡见“李”之名,在末卷又有作李者,可以肯定“李”即李,这个“”字乃是刻工的自造字。又如《碛砂藏》中《小品波罗蜜经》刻工有翁森,把翁字的上“公”下“羽”掉换了位置,变成“”字,此亦刻工自造之离奇字也。
仅就刻工署名这一点,冕良同志作了这么详细的分析,真可谓目光如炬,心细如丝了。这不过是仅举一例,其他类似的情况,在本书中并不少见,读者自会在使用时看到,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此外,还要附带说明一点: 冕良同志幼承家学,刻苦钻研,对于古典文学有很深的造诣;不特此也,复通晓外语,对于中医学亦极有研究,早年并曾悬壶济世。在1955年至1958年间,译有关于医学卫生书籍多种: 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印行的有《和家长们谈谈学生的健康问题》、《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通俗讲话》、《农民保健问题》,在上海卫生出版社印行的有《儿童神经质的预防和治疗》,在上海科技出版社印行的有《癌的发生原因和防治》,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印行的有《什么是生命,什么是死亡》,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印行的有《酒癖与戒酒》,在苏州医学院《医学译丝》上长篇连载的有《神经官能症的预防和治疗》等。冕良同志对于医学的研究和古籍的研究,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在揣摩病情、分析病原上,与研究古籍版刻问题上的疑义相与析,似乎不无联系吧!
最后,我祝贺冕良同志编著《中国古籍版刻辞典》的成功,祝贺他为古籍整理工作者、图书馆工作者以及广大古籍爱好者编成了一部既便检阅又有实用价值的工具书。
(杨殿珣,原中国国家图书馆资深研究员、著名图书版本学专家、著名目录学专家和著名金石专家)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