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科学传播导论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科学传播导论
ISBN:978-7-5628-2869-3/C·150 条码:
作者: 黄时进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2.00  折扣价:¥28.80
折扣:0.90 节省了3.2元
字数: 262千字
出版社: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0-1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科学传播是指在传统科普的基础上,强调科学共同体和公众之间“平等”与“互动”,强调科学精神的弘扬,强调民主理念的启蒙。本书以科学技术史为基础,通过界定概念、考察起源,回答“何为科学传播”;通过解构“科学主义”,从人文批判视角反思“科学传播何以可能”;通过科学精神和民主理念的诠释,回答“为何科学传播”;通过分析科学传播中媒介、传播者与受众,建构科学传播;通过对科学传播模式及演进的剖析,回答“如何科学传播”;通过法律政策的分析及公众共识的层面,探讨发展科学传播的动力、保障及这两者的坚实基础。在上述对科学传播理论体系建构的基础上,再考察国外科学传播实践及其可供借鉴的经验,进而为探索国内科学传播实践路径的创新以及如何服务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思考。科学传播导论|KeXue ChuɑnBo DɑoLun序对科学传播的传播很重要序对科学传播的传播很重要〖〗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绪章1
一、 科学传播: 公众理解和参与科学的权力和方式1
二、 国内外科学传播研究的概况6
三、 研究科学传播的思路12

第一章何为“科学传播”: 界定与考证15
一、 科学传播的界定: 本书研究的范畴15
二、 科学传播的起源: 基于科学技术史考证19
三、 科普、公众理解科学与科学传播22

第二章科学传播何以可能: 反思与批判34
一、 人文批判视角下的科学传播理念34
二、 解构“科学主义”的科学传播42
三、 科学传播应该传播什么: 从知识到理念45

第三章为何科学传播: 科学与民主48
一、 公众科学素养的提升48
二、 科学精神的弘扬55
三、 民主理念的启蒙62第四章建构科学传播: 传播者、媒介与受众72
一、 媒介嬗变及其对科学传播的建构72
二、 传播者: 迈向多元化主体107
三、 受众: 由被动到多向互动116
四、 主体间性: 媒介、传播者与受众界限融合120

第五章如何科学传播: 模式及其演进124
一、 大众传播模式及其对科学传播的构建124
二、 科学传播的线性传播模式129
三、 科学传播的非线性传播模式133
四、 科学传播的网络传播模式138

第六章发展科学传播: 动力与保障148
一、 科学传播的动力与保障: 法律和政策148
二、 动力与保障的坚实基础: 公众的共识与积极性154

第七章国外科学传播: 实践与经验174
一、 西方科学传播历史考察174
二、 当代美国、欧盟、日本等国的科学传播实践197
三、 国外科学传播的经验223

第八章中国科学传播: 探索与创新229
一、 中国科学传播的实践探索229
二、 科学传播实践创新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84

结语科学传播的未来: 多元与参与293
参考文献294
后记304

精彩片段:
科学的品质我们可以作如下表述: 我们必须在准确的意义上使用科学这个词,而不理会其派生的意义……其次,我们还认为,科学可以传授,科学的知识可以学得。亚里士多德: 《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70页。
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作为一个新兴的综合性学术领域,近年来在教育界(特别是研究型大学)、科技界和新闻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书是研究“科学传播”领域中诸多问题的探索性的“导论”,主要专注于“科学传播”理论层面的梳理与反思,实践层面的探索与创新,力图在构建“科学传播”的理论体系和借鉴国外经验促进国内科学传播实践的发展方面有所建树。本书取名《科学传播导论》,实为抛砖引玉,以促进“科学传播”的研究在国内更上一层楼。
本书的这篇《绪章》主要想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其一,为什么要研究“科学传播”,即本书研究“科学传播”的学术立场;其二,国内外“科学传播”研究的概况;其三,研究“科学传播”的思路。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