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关系史研究论集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中德关系史研究论集
|
ISBN: | 978-7-301-16633-8 |
条码: | |
作者: |
张寄谦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52.00
折扣价:¥49.40
折扣:0.95
节省了2.6元
|
字数: |
390千字
|
出版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476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1-01-10 |
|
内容简介: |
本书所收论文涉及19世纪末期德国势力进入中国以后,对中国历史文化发生的重大影响。诸如德国租借胶洲湾及其在山东势力范围的形成,在华德国基督教会在中国的活动,中国民主革命家在德国的活动,德国与中国国民党,德国与中国的铁路,尼采哲学、德国文学对中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
|
作者简介: |
张寄谦,女,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外关系史、晚清政治史、港澳台史。著有《中国史通稿•近代部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史》等。
|
章节目录: |
序张振鹍(1) 前言张寄廉(1) 19世纪末德国租借胶澳及其在山东势力范围的形成刘善章(1) 义和团时期的中德关系张寄谦(20) 义和团运动时期德国对华派遣远征军的原因米琪(MMichael)(46) 中国民主主义者和革命家在柏林(1900—1924)费路(Roland Felber)胡伯坚(Rolf Hubner)(64) 中国民主主义者和革命家在柏林(1925—1933)费路(Roland Felber)胡伯坚(Rolf Hubner)(78) 从德国外交官的眼中看1927年的德国与中国郭恒钅玉(Kuo Hdengyu)(104) 德国与国民党中国(1927—1941)伯恩德•马丁(Bernd Martin)(131) 德国获取山东矿权和山东人民的收回矿权运动(1898—1914)赵振玫(177) 中德关系中的铁路问题(1870—1938)宓汝成(204)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德经济技术关系发展的新趋势柯兰君(Bettina Gransow)(232) 德国文学在中国孙凤城(257) 德国人如何看待中国和中国人、如何看待德国人在中国的作用(1890—1945)罗梅君(Mechthild Leutner)(276)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殷叙彝(313) 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在华新教的若干看法埃林•冯•孟德(338) 李希霍芬在中国的地质地理旅行考察刘心务(361) 尼采哲学对中国的影响贺麟(402) 附录: 一、晚清效法德国进行军事变革的史料 二、有关教案的史料 三、19世纪中德之间的主要约章(1861—1900)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非常完整地记录了近代以来中德关系的大事件,是了解近代中德关系的必读书。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