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能真正改变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教育能真正改变吗?
|
ISBN: | 978-7-5651-0272-1 |
条码: | |
作者: |
程方平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8.00
折扣价:¥36.10
折扣:0.95
节省了1.9元
|
字数: |
383千字
|
出版社: |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28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1-03-01 |
|
内容简介: |
面对现实中纷纭复杂的教育问题,整体的改革需要调整思路、转变观念、触动体制、采取实验、深刻反思;也需要更多点形而上的基础性突破,需要更多教育相关者有一叶知秋的智慧与探求。然而,在教育研究的领域中,浮躁之风日盛,一味地追求“办大事”、作注释、造政绩,动辄长篇累牍、面面俱到、高谈阔论,而对众多的具体教育问题多无真切的体验和关注,更缺少直指问题之根的坦率,教育研究的基本价值被漠视和计划化了,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受到质疑。 这次推出的札记,主要是一些学者的自选集,是他们在一个时期就不同方面的教育问题发表的见解与建议,视角多元、思路开阔、文思敏捷、功底深厚、立场鲜明、品评到位、方法适宜、使命凸显、言语简明,既有探索性、诊断性和批判性,也有学术性、实验性和建设性。从他们的思考和研究中可以看到教育问题的方方面面,也可以看到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对当前方兴未艾的教育教学改革有诸多可资借鉴与启发的地方。
|
作者简介: |
程方平 祖籍浙江衢州。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工作,1988年获博士学位。曾从事教育史、教育情报、高等教育、比较教育、成人与职业教育、民族教育、教师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担任教育与人力资源研究部、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及民选的中央教科所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为研究员、博士后工作站导师。主要著作有:《新师说》、《教育情报学简论》、《隋唐五代的儒学:前理学教育思想研究》、《辽金元教育史》、《希望从这里升起:中国的学校儿童教育》、《中国教育史》(合著)、《中国教育制度沿革》(合著)、《世界教育大系:中国教育》(合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专题史丛书:民族教育史》(合著)、《新中国教育调查回顾》(编著)、《教师问题的国际视野》(编著)、《隋唐五代教育名人小传》、《虚静斋艺丛》(6种)、《方寸神韵:篆刻》、《神形合体的艺术:书法》(上、下册)、《四体四书》等。主编有:《中华文明史:教育卷》、《20世纪文库:教育卷》、《20世纪国外教育名著译丛》、《国外教育行政管理研究》、《国外教师问题研究》、《中国教育问题报告:入世背景下中国教育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对策》、《划时代的伟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诞辰400周年纪念论集》、《佛道诗歌总汇》、《学生艺术百科词典》、《培格曼国际最新教师百科全书》、《培根曼国际终身教育百科全书》(含《教育技术学手册》)、《当代教师继续教育丛书》等。
|
章节目录: |
总序 自序 第一部分 教育的观念和思想需要经常检讨 我国教育研究范式应有的特性 中国教育改革所面对的重要现实问题 面对发展变化谈教育改革 中国要走自己的现代教育制度建设之路 —关于“现代教育制度”的考量 教育改革要有全球观念 重用智囊,推进政府决策机制改革 教师节谈“创新” 质疑4%的教育投入依据 公平有效配置教育资源须有法可依 论西部开发中的教育安全问题 突破体制性障碍,推进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 —安徽、江西等地教育调研有感 乡村教育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作用 观2008年北京残奥会后想到的 地方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状与均衡化发展的思路 学校德育改革的新思维 推进“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思考 突破体制性障碍和心理障碍 —关于农村教育发展与教师问题 ...... 第二部分 大学与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务实、科学的精神 第三部分 教育的勃兴关键在于优质师资的成长 第四部分 教学与考试改革仍有很大空间 第五部分 走进“校本管理”时代 第六部分 学习和感悟是自我提升的重要基础 第七部分 诗意栖居的天地 后记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