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狱学基础理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 -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监狱学基础理论(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
|
ISBN: | 978-7-5620-3855-9 |
条码: | |
作者: |
郭明 主编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2.00
折扣价:¥19.80
折扣:0.90
节省了2.2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188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1-04-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国家法律类高职刑事执行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监狱学基础理论》的新编专用教材,由司法部和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组织编写。该教材按照应用型、实战型人才培养的改革要求,根据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岗位职位能力的需要与职业特点,紧密结合司法行政系统业务岗位的实际,充分吸收基层政法机关工作实践的新经验和政法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 在内容上,本书从监狱、罪犯、行刑三个角度介绍了监狱学的基础理论。在“监狱论”一编,结合古今中外的监狱学现象、理论与实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监狱学的魅力;在“罪犯论”一编中,介绍了罪犯的概念、人格和权利问题,以使读者更深入的了解监狱对罪犯的影响;在“行刑论”一编中,介绍了行刑的概念、原则、模式、法治问题,系统论述了行刑制度在监狱学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在形式上,几本书为了活化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论述需要,编排了近四十幅图及列表,引进了若干案例分析材料,除了在各章章首设置“本章概要”、“关键词”,还在各章结尾提供了“思考题”和“拓展阅读书目”,更便于学生阅读与学习。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上编监狱论 第一章 监狱的概念问题1 第一节 古今中外的监狱现象/1 第二节 监狱现象的认识方法/13 第三节 监狱的概念及其定义/20 第二章 监狱的本体问题27 第一节 监狱本体的含义/27 第二节 监狱的结构及其要素/32 第三节 监狱的功能及其价值/35 第三章 监狱的类型问题39 第一节 监狱类型的含义/39 第二节 监狱类型的划分/40 第三节 监狱类型的应用/43 第四章 监狱的制度问题46 第一节 监狱制度的含义/46 第二节 监狱制度的构成/49 第三节 监狱制度的应用/59 中编罪犯论 第五章 罪犯的概念问题62 第一节 古今中外的罪犯现象/62 第二节 罪犯现象的认识方法/67 第三节 罪犯的概念及其定义/69 第六章 罪犯的人格问题73 第一节 罪犯人格的含义/73 第二节 罪犯人格的假设/78 第三节 罪犯人格的异化/81 第七章 罪犯的权利问题86 第一节 罪犯权利的含义/86 第二节 罪犯权利的构成/93 第三节 罪犯权利的保护/96 下编行刑论 第八章 行刑的概念问题103 第一节 古今中外的行刑现象/103 第二节 行刑现象的认识方法/111 第三节 行刑的概念及其定义/115 第九章 行刑的目的问题123 第一节 行刑目的的含义/123 第二节 主要的行刑目的/125 第三节 行刑目的的选择/131 第十章 行刑的原则问题138 第一节 行刑原则的含义/138 第二节 主要的行刑原则/141 第三节 行刑原则的运用/149 第十一章 行刑的模式问题154 第一节 行刑模式的含义/154 第二节 行刑模式的分类/156 第三节 行刑模式的配置/160 第十二章 行刑的法治问题163 第一节 行刑法治的含义/163 第二节 行刑的立法规范/169 第三节 行刑的司法程序/180
|
精彩片段: |
本书是国家法律类高职刑事执行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监狱学基础理论》(或《监狱学原理》)的新编专用教材。为了适应全国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学的需要,本次新编的教材除了体现“必需、适用、简洁、规范”等一般要求外,还结合课程性质和建设实际,从内容到形式进行了一些探索与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教学内容的更新。通过整理近10年国内《监狱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积累和吸收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全面更新。与国内各种版本的同类或同名教材相比,其内容更新率达到90%以上。 第二,知识结构的调整。在更新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梳理监狱学基础理论的内在知识关系,从调整知识结构出发,形成了以“监狱”、“罪犯”、“行刑”3个元概念为基础,依据元概念展开12个基本理论问题的“三编十二章”的内容体系,以及包含“一级元概念3个、二级从属概念12个和三级次生概念36个”的知识构造。由此避免了以往各版“监狱学基础理论”教材与“监狱学概论”内涵混淆,或与“狱政管理学”、“罪犯教育学”、“罪犯心理学”等外延重复的通病。 第三,理论基础的增强。作为专业基础理论教材,本教材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认知和分析监狱现象及其问题的基本能力”。为此,必须注重其“基础性”和“理论性”的特质。通过贯彻“构建以基本问题为导向的专业理论分析框架”的编写思路,从而使本教材的理论基础与同类教材相比有所增强。 第四,编写形态的改良。为了活化教学效果,根据教学内容的论述需要,本教材编排了近40幅插图及列表,引进了若干案例分析材料,除了在各章章首设置“本章概要”、“关键词”,还在各章结尾提供了“思考题”和“拓展阅读书目”。 本教材是一项分工明确的团队合作成果,由郭明教授主持编写。主编郭明教授负责教材申报、大纲拟定、学术指导以及各章的修改和全书的统稿,并撰写第一、六章;副主编王利杰教授除了协助主编,主要负责撰写第三、四章;汪勇博士负责撰写第七、十一章;吴新民博士负责撰写第二、九章;冯建军副教授负责撰写第八、十章;胡配军副教授负责撰写第五章;宋行副教授和马臣文硕士负责撰写第十二章。 由于本教材是一次探索性的尝试,因此,难免在知识概括、理论分析或行文处理等方面存在各种疏漏或错误,敬希业内外贤达不吝指教,以便再版时加以修订。 最后说明,本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得到了司法部高职高专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郭明 2010年12月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