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第二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 -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刑事法律原理与实务(第二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
ISBN:978-7-5620-3992-1 条码:
作者: 曲伶俐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45.00  折扣价:¥40.50
折扣:0.90 节省了4.5元
字数: 550千字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458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1-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教材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由开设高职法律类专业的院校以及专门的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骨干教师合作编写。由于本教材适应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教材内容的设计重视以工作岗位为中心,突出以案释理、以案释法,突出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合二为一的综合性、又有体例的独特性,出版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

本教材第二版在保持原有体例和章节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变更情况,在相应的内容上予以增补或者删改。主要有: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新规定,管制、死缓的修改,死刑罪名的减少,累犯、数罪并罚的修订,自首、立功的新认定,坦白的法定化的增补,缓刑、减刑、假释的修改,个罪追诉标准的变更,非法集资、知识产权案件等司法解释的新规定,逃税罪、强迫劳动罪、盗窃罪的修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污染环境罪、食品监管渎职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危险驾驶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等的增设,非法证据排除规定、量刑程序指导意见的颁行,刑事赔偿程序的修订,等等。

作者简介:
曲伶俐 山东政法学院教授,刑事司法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刑法学。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山东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主要代表作品为:《公司运作的刑法保障》、《现代监狱行刑研究》、《公司违法行为入罪研究》、《英美国家体育暴力伤害行为刑事责任初探》等。

杨晓静 山东政法学院教授,刑事诉讼法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兼任山东省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代表作品为:《单位犯罪刑事诉讼程序研究》、《我国刑事和解的现实困扰与进路分析》、《监狱分押分管分教制度新探》、《析有罪答辩机制下的口供证据规则之建构》等。

潘家永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教授,警察系主任。研究方向:刑法学。兼任安徽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总干事、安徽省法学会监狱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代表作品为:《刑法新罪法律适用》、《新刑法教程》、《试论撤销缓刑条件的立法完善》、《虚假破产罪探析——兼论破产犯罪的相关问题》等。

崔素琴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教授,刑法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刑法学。兼任河北省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代表作品为:《新形势下污染环境犯罪的惩治与预防》、《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防控分析》、《我国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体系研究》、《刑罚执行社区化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等。

温丽珍 宁夏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主要代表作品为:《证据法实用教程》、《证据法学》等。
景年红 山东政法学院讲师,刑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刑法学。主要代表作品为:《卫生犯罪立法浅议》、《诉讼欺诈罪立法构想》、《辩护权——实现犯罪构成体系一体化谈》等。

赵 敏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讲师,刑法学硕士。研究方向:刑事诉讼法学。主要代表作品为:《证据犯罪研究》、《论帮助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认定》、《刍议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救助》等。

章节目录:
上编 刑 法

第一章 刑法概述 3
第一节 刑法的体系与特征/3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12
第三节 刑法的效力范围/19

第二章 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29
第一节 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概念/29
第二节 犯罪构成概述/33
第三节 犯罪客体/37
第四节 犯罪客观方面/43
第五节 犯罪主体/54
第六节 犯罪主观方面/66

第三章 正当行为 84
第一节 正当防卫/84
第二节 紧急避险/91

第四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98
第一节 犯罪既遂形态/98
第二节 犯罪预备形态/100
第三节 犯罪未遂形态/102
第四节 犯罪中止形态/107

第五章 共同犯罪 112
第一节 共同犯罪的认定/112
第二节 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116

第六章 刑罚的种类 127
第一节 主刑/127
第二节 附加刑/136

第七章 刑罚的裁量与执行 143
第一节 刑罚的裁量制度/143
第二节 刑罚执行制度/158

第八章 重点罪名解析 166
第一节 危害公共安全罪重点罪名解析/166
第二节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重点罪名解析/177
第三节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重点罪名解析/205
第四节 侵犯财产罪重点罪名解析/217
第五节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重点罪名解析/232
第六节 贪污贿赂罪重点罪名解析/244
第七节 渎职罪重点罪名解析/253

下编 刑事诉讼法

第九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269
第一节 刑事诉讼法体系与任务/269
第二节 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273
第三节 刑事诉讼主体/277

第十章 刑事诉讼中的管辖 291
第一节 立案管辖/291
第二节 审判管辖/296

第十一章 辩护与代理 302
第一节 辩护/302
第二节 刑事代理/309

第十二章 刑事诉讼中的回避 315
第一节 回避的种类、理由和人员范围/315
第二节 回避的程序/318

第十三章 刑事诉讼证据 323
第一节 刑事诉讼证据的特征与功能/323
第二节 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329

第十四章 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345
第一节 拘传/345
第二节 取保候审/347
第三节 监视居住/351
第四节 拘留/353
第五节 逮捕/357

第十五章 附带民事诉讼 363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特点和条件/363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367

第十六章 刑事诉讼程序 371
第一节 立案程序/371
第二节 侦查程序/376
第三节 起诉程序/392
第四节 审判程序/400
第五节 执行/432
第六节 刑事赔偿程序/441

参考文献 457

精彩片段:
第二版说明

本教材为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法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的“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由开设高职法律类专业的院校以及专门的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的骨干教师合作编写,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于2009年3月出版第一版。由于本教材适应了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教材内容的设计重视以工作岗位为中心,突出以案释理、以案释法,突出刑法与刑事诉讼法合二为一的综合性,又有体例的独特性,出版发行以来,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鉴于本教材出版两年多来,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又有了新发展,尤其是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以及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对刑法典作出了很多重要的修改和完善。在刑事诉讼中,随着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和司法部于2010年5月30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和《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于2010年9月13日联合制定了《关于规范量刑程序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对死刑案件证据审查判断、非法证据排除以及量刑程序作出了诸多的规定。在刑事赔偿上,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又颁行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决定》,对刑事赔偿也作出了较多的修改。与此同时,关于刑法的自首与立功问题、经济犯罪的追诉标准等司法解释也相继出台。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实际需要,在出版社的同意与支持下,我们对本教材进行了修改并交付出版。
本教材第二版在保持原有体例和章节不变的情况下,根据上述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变更情况,在相应的内容上予以增补或者删改。主要有:未成年人、老年人犯罪从宽处罚的新规定,管制、死缓的修改,死刑罪名的减少,累犯、数罪并罚的修订,自首、立功的新认定,坦白的法定化的增补,缓刑、减刑、假释的修改,个罪追诉标准的变更,非法集资、知识产权案件等司法解释的新规定,逃税罪、强迫劳动罪、盗窃罪的修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污染环境罪、食品监管渎职罪、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危险驾驶罪、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等的增设,非法证据排除规定、量刑程序指导意见的颁行,刑事赔偿程序的修订,等等。本次教材修订力求准确反映两年来我国刑事立法、国家赔偿法和刑事司法解释的发展变化,注意反映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和情况,注意吸收新理论、新观点,从而提高教材的适时性和实用性。
本次教材修订考虑到修订要求的时间较短的原因,基于便于统稿和定稿的目的,主要由山东政法学院的曲伶俐教授修订,杨晓静教授予以协助。由于时间短暂,教材中必有不当之处,敬请谅解和指正。最后,对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对本教材修订出版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编 者
2011年6月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