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福利概论(第二版)(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员工福利概论(第二版)(21世纪劳动与社会保障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ISBN: | 978-7-300-14272-2 |
条码: | |
作者: |
仇雨临 陈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2-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35.00
折扣价:¥31.50
折扣:0.90
节省了3.5元
|
字数: |
449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142722 |
每包册数: |
10
|
出版日期: |
2011-09-28 |
|
内容简介: |
该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2007年第一版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全书分基础理论与历史发展、员工福利的设计与规划、集中典型的员工福利计划三个部分全面、系统深入地阐述了员工福利的理论与方法。
|
作者简介: |
仇雨临,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员工福利与企业年金、医疗保险、社会保障国际比较、社会保障制度;开设社会保障学、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国际比较、医疗保险、员工福利与企业年金、中国社会保障研究等课程。主持“中加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等科研项目多项,出版《加拿大社会保障制度的选择及其对中国的启示》等专著和教材8部,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
章节目录: |
第一部分 基础理论与历史发展 第1章 员工福利概述 第2章 员工福利的相关理论 第3章 员工福利的发展 第二部分 员工福利的设计与规划 第4章 员工福利的分类 第5章 员工福利设置的影响因素 第6章 员工福利计划的模式 第7章 员工福利的规划与管理 第三部分 几种典型的员工福利计划 第8章 企业年金计划 第9章 住房福利计划 第10章 健康保障计划 第11章 利润分享计划 第12章 员工持股计划
|
精彩片段: |
第1章 员工福利概述
何谓员工福利?福利为何会从仅仅被作为礼物赠与的“小额优惠”(fringe benefits)发展到占雇主所支付的整体薪酬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利是如何成为企业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种激励手段的?这些问题将会在本章中做出详细的分析和阐述。
● 员工福利的内涵
● 不同种类的员工福利
● 员工福利与基本薪酬的关系
● 员工福利与社会福利的区别联系
● 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联系
1.1员工福利的概念界定
提起福利,人们也许会想到如养老、医疗等基本社会保险,也许还会想到各种如住房、交通等补贴,以及带薪假期、集体旅游等。那么究竟什么是福利?福利是不是就是社会保险?福利与人们所关注的薪酬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
本节将从中西方对于员工福利的内涵界定,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关系,以及员工福利与基本薪酬的内在联系等角度对员工福利的含义做出详细的阐述,并就其目前的实施状况,从多个角度对员工福利作出划分,以达到对员工福利内涵与外延的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整体的、全方位的诠释。
1.1.1西方国家关于员工福利的界定
西方国家主要从福利计划的角度给员工福利下定义,具有代表性的如美国商会(the Chamber of the United States)和美国社会保障署(the Social Security Administration)对员工福利计划的定义以及美国学者对于员工福利的界定。
(1)美国商会的定义。
美国商会对员工福利计划(employee benefit plan,EBP)采用广义解释, 它认为员工福利计划是相对于直接津贴(direct wages)以外的任何形态津贴而言的。依此见解, 商会把EBP的内容分成五大类:
第一类:对于员工经济安全所需的法定给付,包括老年、遗属、工作能力丧失的收入和健康保险, 强制性的短期工作能力丧失收入保险和针对铁路劳工的特殊退休、工作能力丧失收入补偿和失业津贴。
第二类:养老金和其他承诺的给付,包括养老金、人寿保险和其他的死亡给付,非营利机构所提供的医疗服务和其他医疗费用给付,工作能力丧失收入保险和其他工作能力丧失时的给付, 但带薪病假、私营企业失业补助金和遣散费除外。此外还包括一些其他承诺的福利,例如员工购买商品的折扣、免费进餐、员工认股、员工子女学费补助等。
第三类:上班中非生产时间的给付,包括在休息时间、午餐时间、洗浴时间、外出时间、更衣时间、准备时间和工作时间中类似小憩时间的照付工资。
第四类:非工作时间的给付,包括带薪休假和放弃休假的特别奖金,假日照付工资,带薪病假、服役、陪审等公假照付的工资。
第五类:其他福利,即除了薪金以外而未包括在上述四类之中的所有福利。
(2)美国社会保障署的定义。
美国社会保障署则采用狭义的观点来定义EBP。它认为员工福利计划是由雇主和员工单方面或共同赞助创立的任何形态的给付措施,必须基于雇佣关系,并且不是政府直接承保和给付。一般而言, 其目的在于使用一个有秩序、 预定模式的措施, 以提供因死亡、意外、疾病、退休或失业等正常所得中止期间收入之持续和由于生病和伤害通常面临的特殊费用之补偿。
由此可见,美国社会保障署对于员工福利计划的内容只限于对个人死亡、意外、疾病、退休或失业所提供的经济安全保障, 而带薪休假、员工折扣优惠、工作期间的休息、免费进餐等项目则不属于此, 同时也不包括国家的老年保险、遗属保险、工作能力丧失的收入(工伤保险)、健康保险(OASDHI)和失业保险等。
(3)美国学者对于员工福利的界定。
加里·德斯勒认为,员工福利包括健康和人寿保险、休假和保育设施,具体可以归纳为四类,一是补充性工资;二是保险福利;三是退休福利;四是员工服务福利。
在他所提出的由十种薪酬成分组合而成的整体薪酬中认为:“间接工资,即通常所说的福利工资。福利工资有别于以单位工作时间计算的薪酬方式,该费用由雇主全部或主要承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整体薪酬方案的一部分。”
乔治·T·米尔科维奇在《薪酬管理》一书中界定员工福利是“总报酬的一部分,它不是按工作时间给付的,是支付给全体或部分员工的报酬(如寿险、养老金、工伤保险、休假)”。
1.1.2我国关于员工福利的界定
在我国,员工福利又被称为职工福利或机构福利,对于其内涵的界定存在着不同角度和方式。具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两种:
(1)从广泛意义上的“福利”角度而界定的职工福利。
李怀康等认为,用以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公益性事业和所采取的一切措施均可称为福利。参见李怀康等:《社会保险和职工福利概论》,188~189页,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从享受的范围、水平和举办者的地位来分,福利事业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次是在全国范围内以全体居民为对象而举办的福利事业,称作国家福利;第二层次是在一定行政区域或地域内以该地区居民为对象而兴办的福利事业,一般是由当地政府兴办,称作地方福利;而职工福利则属于第三层次的福利事业,它是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等通过建立集体生活设施和服务设施以及补贴制度等方式贴补本单位(或本系统)职工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集体消费以及因共同性需要或特殊生活困难而举办的公益性事业。
(2)从福利受益者——雇员的角度而界定的雇员福利。
李新建认为,对雇员而言,福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福利包括三个层次:首先,作为一个合法的国家公民,有权享受政府提供的文化、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福利和公共服务;其次,作为企业的成员,可以享受企业兴办的各种集体福利;最后,还可以享受到工资收入以外的,企业为雇员个人及其家庭所提供的实物和服务等福利形式。狭义的雇员福利,又称职业福利或劳动福利,它是企业为满足劳动者的生活需要,在其工资收入以外,向员工本人及其家庭提供的货币、实物及一些服务形式。
刘昕认为,狭义的福利可以定义为“在相对稳定的货币工资以外,企业为改善企业员工及其家庭的生活水平,增强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感,激发工作积极性等为目的而支付的辅助性货币、实物或服务等分配形式”。
1.1.3对员工福利的内涵的总结
(1)员工福利是基于广义的福利与雇主所支付的整体报酬的交叉概念。从广义福利的角度而言,员工福利是由企业雇主专门面向其内部雇员所提供的、用以改善雇员及其家庭生活水平的一种辅助性措施和公益性事业。在此须指出的一点是,在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殊历史时期,由于企业隶属于政府,堪称“准政府”组织,因此混淆了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和员工福利三者之间的区别,由企业提供了许多本应由国家所承担的福利,如教育等,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低工资、高福利”的分配体制。在从广义的福利角度理解员工福利时,应将这三者明确地区分开来。
从整体报酬的角度而言,员工福利是企业向员工支付的,不以员工向企业供给的工作时间为单位来计算的,有别于工资、奖金的间接性薪酬支付,是全部报酬的一部分。
(2)员工福利的给付形式多样,包括现金、实物、带薪假期以及各种服务,而且可以采用多种组合方式,要比其他形式的报酬更为复杂和灵活,更加难以计算和衡量。
(3)员工福利中某些项目的提供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强制性约束,如基本的社会保险、法定休假等,而企业所自行举办的其他一些福利也由于要获得政府最为优惠的税收待遇,而必须满足某些条件或受到一些重要规章制度的制约,如各项企业补充保险等。
(4)无论规模、性质如何,企业总会为员工提供一些福利,福利已经成为某些制度化的东西。
由此,可以看出员工福利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可将其界定为:员工福利是企业基于雇佣关系,依据国家的强制性法令及相关规定,以企业自身的支付能力为依托,向员工所提供的、用以改善其本人和家庭生活质量的各种以非货币工资和延期支付形式为主的补充性报酬与服务。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