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历史研究法(国学基本文库)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历史研究法(国学基本文库)
ISBN:978-7-300-14479-5 条码:
作者: 梁启超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8.00  折扣价:¥34.20
折扣:0.90 节省了3.8元
字数: 233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144795 每包册数: 10
出版日期: 2012-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梁启超对近代中国史学的改造影响巨大,本书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最新进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书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与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后流亡日本,先后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大力传播新学,言论风行一时。1912年回国后,曾任北洋政府内阁总长。1915年策划护国讨袁,保卫共和。1918年至1920年赴欧洲考察,晚年潜心著述,出任清华国学院、南开大学等校教授。一生著述达千余万字,多收录于《饮冰室合集》。

章节目录:
自序
第一章史之意义及其范围
第二章过去之中国史学界
第三章史之改造
第四章说史料
第五章史料之搜集与鉴别
第六章史迹之论次
附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
绪论
总论
第一章史的目的
第二章史家的四长
第三章五种专史概论
分论一人的专史
第一章人的专史总说
第二章人的专史的对相
第三章做传的方法
第四章合传及其做法
第五章年谱及其做法
第六章专传的做法
第七章人表及其做法(略)
分论二事的专史(略)
分论三文物的专史
第一章文物专史总说
第二章政治专史及其做法
第三章经济专史及其做法
第四章文化专史及其做法
第五章文物专史做法总说
分论四地方的专史(略)
分论五断代的专史(略)

精彩片段:
自序
中国历史可读耶?二十四史、两通鉴、九通、五纪事本末,乃至其他别史、杂史等,都计不下数万卷,幼童习焉,白首而不能殚,在昔犹苦之;况于百学待治之今日,学子精力能有几者?中国历史可不读耶?然则此数万卷者,以之覆瓿,以之当薪;举凡数千年来我祖宗活动之迹足征于文献者,认为一无价值,而永屏诸人类文化产物之圈外,非惟吾侪为人子孙者所不忍,抑亦全人类所不许也。既不可不读,而又不可读,其必有若而人焉,竭其心力以求善读之,然后出其所读者以供人之读。是故新史之作,可谓我学界今日最迫切之要求也已。近今史学之进步有两特征。其一,为客观的资料之整理——畴昔不认为史迹者,今则认之;畴昔认为史迹者,今或不认。举从前弃置散佚之迹,钩稽而比观之;其夙所因袭者,则重加鉴别,以估定其价值。如此则史学立于“真”的基础之上,而推论之功,乃不至枉施也。其二,为主观的观念之革新——以史为人类活态之再现,而非其僵迹之展览;为全社会之业影,而非一人一家之谱录。如此,然后历史与吾侪生活相密接,读之能亲切有味;如此,然后能使读者领会团体生活之意义,以助成其为一国民为一世界人之资格也。欧美近百数十年之史学界,全向于此两种方向以行。今虽仅见其进,未见其止;顾所成就则既斐然矣。我国史界浩如烟海之资料,苟无法以整理之耶?则诚如一堆瓦砾,只觉其可厌。
苟有法以整理之耶?则如在矿之金,采之不竭。学者任研治其一部分,皆可以名家;而其所贡献于世界者皆可以极大。启超不自揆,蓄志此业,逾二十年,所积丛残之稿,亦既盈尺。顾不敢自信,迁延不以问诸世。客岁在天津南开大学任课外讲演,乃裒理旧业,益以新知,以与同学商榷。一学期终,得《中国历史研究法》一卷,凡十万言。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吾治史所持之器,大略在是。吾发心殚三四年之力,用此方法以创造一新史。吾之稿本,将悉以各学校之巡回讲演成之。其第二卷为《五千年史势鸟瞰》,以今春在北京清华学校讲焉。第三卷以下以时代为次,更俟续布也。顾兹事体大,原非一手一足之烈所能为力;况学殖浅薄如启超者,重以讲堂匆匆开演,讲义随讲随布,曾未获稍加研勘,则其纰缪舛误矛盾漏略之多,又岂俟论。区区此稿,本宜坚之,以俟他日之改定。既而覆思吾研究之结果,虽未必有价值;其或者因吾之研究以引起世人之研究焉,因世人之研究以是正吾之研究焉,则其所得不已多耶?故贸然刊布,而字之曰《史稿》。孟子曰:“取人为善,与人为善。”吾之此书,非敢有以与人也,将以取诸人而已。愿读者鉴兹微尚,痛予别裁,或纠其大端之谬,或绳其小节之疏,或著论箴驳,或通函诲责,俾得自知其失而自改之,由稿本蜕变以成定本,则片言之锡,皆吾师也。
十一年一月十八日,启超自述

书  评:
吾生平有屡受窘者一事,每遇青年学子叩吾以治国史宜读何书,辄沈吟久之而卒不能对。……夫旧史既不可得遍读,即遍读之亦不能养吾欲而给吾求,则惟有相率于不读而已。信如是也,吾恐不及十年而中国史学将完全被驱出于学问圈外。夫使一国国民而可以无需国史的智识,夫复何言?而不然者,则史之改造,真目前至急迫之一问题矣。
——梁启超

其  它:
延伸阅读
国学基本文库
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 著
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 著
日本变政考(外二种) 康有为 著
大同书 康有为 著
广艺舟双楫(外一种) 康有为 著
万木草堂口说(外三种) 康有为 著
我史(外三种) 康有为 著
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梁启超 著
先秦政治思想史 梁启超 著
中国历史研究法 梁启超 著
中国佛学史稿 梁启超 著
近百年湖南学风 钱基博 著
经学通志 钱基博 著
理学纲要 吕思勉 著
先秦学术概论 吕思勉 著
文心雕龙札记 黄 侃 著
目录学发微(外一种) 余嘉锡 著
文献学论著辑要 张舜徽 选编
中国文化史(上下册) 柳诒徵 编著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