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妈咪V.S.3岁宝宝 - 妙手妈咪V.S.宝宝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妙手妈咪V.S.3岁宝宝
妙手妈咪V.S.宝宝丛书
|
ISBN: | 7-5624-2543-4/R·158 |
条码: | |
作者: |
向秋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32开 |
定价: |
¥16.00
折扣价:¥15.20
折扣:0.95
节省了0.8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重庆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2-02-01 |
|
内容简介: |
欢乐和喜悦的开端 对于儿童行为,大人往往喜欢用成人的立场和理论去分析,因此容易对孩子的部分行为产生误解,认为其中的大多数都毫无价值。其实,如果换一个角度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就不难发现,这些行为实际上都有它的意义存在。 以“纸箱”为例,对于大人来说,它仅仅是纸箱而已;而儿童在跳进跳出玩耍的过程中,则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它看成浴盆、汽车,甚至自己的家。 由此可以看出,对于成人可以分得很清楚的两大世界──现实世界与虚构世界,儿童们很容易将之混为一谈。如果您了解了这一点,就能够理解儿童的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行为,从而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儿童天性顽皮,经常会做出一些超出常理的事,让大人担心和烦恼。其实,孩子的这些麻烦事都是其迅速成长过程中的副产品。就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制造的麻烦事越多,说明他的成长速度越快。若能理解这是孩子成长发育的过渡期,就不会怀疑家中的小宝贝是否为过动儿了。如此一来,就能与宝宝分享他的快乐,并深切感受到孩子的成长。 深刻理解发育 要想深刻理解儿童独特的内心世界,就必须了解儿童每个阶段的成长特征。如果只是“我可以随口讲出孩子在各个时期的成长特征,例如:几岁时他可以做什么什么事……”是不够的。那么,究竟怎样做才对呢?比如“孩子开始不听话了”,此时,我们应该分析一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再有“孩子对模仿他人或事的游戏情有独钟”,此时又是基于何种心态?为什么会有此种心态?这些问题都非常值得我们深究。也就是说,我们要掌握两把金钥匙──“成长的轨迹”与“成长的法则”。 各成长要素的相关性 为了全面、深入了解成长的法则,我们必须善于分析、整合,把各成长侧面的要素联系起来,找出共通点或相关点。“捉迷藏”是大多数孩子们都喜欢玩的游戏,因此,我在书中许多章节都有提及,相信这个例子能使大家更加容易领悟文中内涵。在此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因各章主题不同,所以诉求重点自然不一样,尽管同是“捉迷藏”,但每一次出现都会让你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捉迷藏”的各个侧面之间,必然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抓住这些相关点,必能有效掌握成长法则。 “三岁儿”的定义及其个人差异 “三岁儿”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因为,同是三岁儿童,既有刚刚满三周岁的,也有第二天就要过四岁生日的,从整体上来看,在三岁的前半期与后半期、儿童在各方面的成长均有显著的差异。另外,在各幼儿园、托儿所的三岁班里,也不乏已经四岁的孩子。更何况,每个儿童的家庭环境、地域环境与接受照料的经历也都不同,可以说每位宝宝各自具有不同的“发育个性”。所以,切莫拿书本中的普遍规律生搬硬套,以免有碍孩子的成长。本书是从孩子的成长轨迹着手,分析其原因及对策,从而使空洞的育儿理论得以具体化。这也是本书与其他育儿书籍的一大不同之处。 本书的阅读对象 以往,幼儿保育往往被归为两大范畴:家庭育儿与幼儿园育儿。事实上,这两者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尤其是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日,各自独立地看待两者,显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本书将两者适当的结合在一起,既适合各位家长阅读,又可以满足广大从事幼教工作者的需求。最后,期望诸位读者都能通过本书得到一些启发。
|
作者简介: |
台北医学院毕业。 现任小儿科医师,各大报章、杂志妇幼专栏主笔,另主编、编审了许多与保育相关的书籍,如《保育学大全》、《婴儿心理大全》、《保育基本用语大全》、《幼儿保育》、《妙手妈咪V.S 0岁宝宝》、《妙手妈咪V.S 2岁宝宝》、《妙手妈咪V.S 3岁宝宝》等。
|
章节目录: |
第一章 三岁宝宝知多少
◆三岁儿童的一般特征
◇三岁儿所处的矛盾期
◇走向自立的第一步
◇扩展的世界
1.向各种运动挑战
2.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3.环境与探索
4.开始结交伙伴
◇莫作寻常儿戏看
◇交际的扩张
◇谈谈三岁儿童的保育
1.要怀着一颗喜悦、积极的心
2.与孩子产生共鸣
3.帮助孩子走向自立
第二章 三岁宝宝的发育与教养
○身体的发育与健康
◆身体发育的特征
◇发育的基础──健康
◇发育比例
◇脚部与脊椎等的变化
◇手、脚骨骼的形成
◇身体发育各人有异
◇儿童本人对成长的渴望
◇健康状态小测试
◆三岁儿童生病时该怎么办
◇判定健康与否、接受医疗处置
◇母亲的判断是关键
◇请注意:各人有别
◇三岁儿童常患的疾病
◇孩子说腹痛时该怎么办
◇预防孩子“蛀牙”
◆三岁儿童的营养与用餐
◇与成长密切相关的营养摄取
◇何谓“必要的营养”
◇味觉的发展
◇“小美食家”出现了
◇营造愉快的用餐气氛
◇在幼儿园里进餐
◇该给孩子吃什么样的便当
◇幼儿园烹饪的营养餐
○三岁儿的运动
◆运动机能的培养
◇认识三岁儿童的运动
◇被动的运动
◇跑步运动
◇弹跳运动
◇球类运动
◇登高爬低运动
◇翻滚运动
◇身体柔韧度运动
◇平衡运动
◇手指技巧
◆培养能力时应该注意的三大事项
◇自立之兆
◇讲求创意,注意方法
◇注意安全
○生活与生活习惯
◆关于三岁儿童的生活
◇生活概貌
◇有规律的生活节奏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自立能力的培养
◇培养孩子的干劲
◇自立的基本要点
◇切莫揠苗助长
◇利用环境加速孩子自立
◆生活习惯面面观
◇月龄差、个人差
◇关于排泄的问题
◇关于穿、脱衣服
◇幼儿园应与家庭连手出击
○步入社会生活
◆与朋友之间的“悲欢离合”
◇结交朋友的欲望
◇与朋友的相处──打价
◇喜欢交什么样的朋友
◇想象中的朋友
◇纷争之源──自私
◇母亲该做些什么
◆对社会生活的学习
◇模仿
◇助人为乐
◇男孩、女孩气质的培养
○三岁儿的游戏
◆三岁儿童游戏的一般特征
◇三岁儿童的生活与游戏
◇三岁儿童的游戏特色
◇独自一人的游戏
◇团体游戏
◇模仿式游戏的世界
◇三岁儿童模仿式游戏的三大特征
◇带规则游戏的萌芽
○三岁儿的感情与欲望
◆三岁儿童的感情世界
◇扩展的兴趣与活动
◇难以理解的感情世界
◇个人有别的世界
◆任性暴躁的脾气
◇渴望强壮
◇自制力
◇对群体生活的向往
◆恐惧心
◇现实与想象的一体化
◇应对妙方
◇怎样抚慰孩子
◆发火与反抗
◇“发火”心态深究
◇反抗期
◆撒娇与任性
◇成为一个好孩子
◇任性
◆培养孩子的各种欲望
◇欲望的形成与基础
◇没有欲望的孩子
○三岁儿的语言
◆词汇的教育
◇急剧增多的词汇量
◆从词汇看三岁儿童的世界
◇这只手不乖
◇机械模仿,自言自语
◇对文字的关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语言
◇“婴儿语”究竟好不好
◇口吃疗法
○智力方面的培养
◆三岁儿童对知识的好奇心
◇“这是什么?”“为什么?”
◇“好奇心”探源
◇怎样回答三岁儿童的提问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考方式
◇花儿在微笑
◇概念形成的萌芽
○三岁儿的表达能力
◆表现活动的特点
◇令人发笑的幼稚表现
◇普遍性的表现活动
◇基于各种动机及方法的表现
◇从表现力看三岁儿童
◇自我表现的基石
◇自我表现手法趋于丰富
◆有形的表现活动
◇“有形表现方式”的特色
◇幼儿期的有形表现意味着什么
◇三岁儿童普遍存在的有形表现活动
◇三岁儿童的图画
◇如何促进三岁儿童的有形表现力
◆三岁儿童的音乐表现力
◇小H的歌
◇喜欢什么样的歌
◇音乐是开心果
◇如何使音乐深入人心
◇重视对音乐的感性
◇接触乐器
◆三岁儿童的表现活动
◇我是“妈妈”
◇自由发挥的想像世界
◇“以假乱真”的游戏
◇忘情的游戏
◆幼儿园里的表演活动
◇跳进手套中的游戏
◇与保育员、小朋友一起玩
◇演出活动
○照料三岁儿常见的问题及其指导
◆问题一:动辄哭哭啼啼
◇为什么会哭
◆问题二:吸吮手指
◇为什么会吸吮手指
◆问题三:口吃
◇为什么会口吃
◆问题四:耍赖
◇为什么会耍赖
◆常见毛病背景之我见
◇照护不当而引起的问题
◇注重每个孩子的个性
第三章 三岁宝宝的育儿环境
◆三岁儿的育儿环境
◇树立“自我”,创造环境
◇“理所当然”的结果
◇室内生活方式的变化
◆“自我意识”得以确立的环境
◇培养“自我意识”
◇与小朋友一起玩
◇由“直接”到“间接”
◆环境之一:家庭成员
◇与母亲的关系
◇与父亲的关系
◇婴儿出生之后
◇与祖父母的关系
◆三岁儿童的文化资源
◇何谓“文化资源”
◇电视的影响
◆文化资源的选择
◇童话故事书
◇民间传说
◆文化资源的传承
◇歌谣
◇玩具与游戏
◆幼儿园的生活与保育员的态度
◇与家庭生活接轨
◇创造良好的生活气氛
◇因人而异谈保育
◇独自游戏不妨碍群体生活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