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调解实务(第二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高职)) -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高职)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人民调解实务(第二版)(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高职))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法律类规划教材(高职)
|
ISBN: | 978-7-5620-4345-4 |
条码: | |
作者: |
盛永彬 刘树桥 主编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2-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8.00
折扣价:¥25.20
折扣:0.90
节省了2.8元
|
字数: |
315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57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08-01 |
|
内容简介: |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深厚中华民族传统和浓厚东方特色的法律制度,是化解社会矛盾、消除民间纷争、防止矛盾激化升级的非诉讼解决方式。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人民调解法》在全面总结新中国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既坚持人民调解的本质属性,注重保持和发挥人民调解特有的优势作用,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面、系统、创新性地规范了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原则及人民调解组织形式、人民调解员的选任、人民调解的程序、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调解的指导和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调解制度,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 据此,作者对该书进行了重新修订,校正教材中已不合时宜的提法或观点,以期帮助广大学员和人民调解工作者准确理解和把握人民调解法律制度的内涵,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提高人民调解水平。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单元一 导 论 1 一、民间纠纷及其解决途径 /1 二、调 解 /6 三、人民调解 /7 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仲裁调解的关系 /13 单元二 人民调解组织建构 21 一、人民调解组织的涵义 /21 二、人民调解委员会 /22 三、人民调解员 /35 四、人民调解的指导机构 /45 单元三 人民调解工作的流程 51 一、民间纠纷的预防 /51 二、人民调解案件的受理 /56 三、调解前的准备 /68 四、实施调解 /70 五、调解回访 /73 单元四 人民调解基本原则的适用 77 一、自愿原则 /78 二、平等原则 /84 三、不违法原则 /89 四、合情合理原则 /95 单元五 人民调解方法的运用 107 一、苗头预测法的运用 /110 二、面对面调解法的运用 /111 三、背靠背调解法的运用 /113 四、换位思考法的运用 /114 五、褒扬激励法的运用 /116 六、唤起旧情法的运用 /119 七、冷处理法的运用 /120 八、重点突破法的运用 /121 九、舆论压力法的运用 /125 十、适当强硬手段法的运用 /127 十一、模糊处理法的运用 /128 十二、依靠多种社会力量协助调解法的运用 /131 单元六 人民调解技巧的应用 139 一、时间要素的运用技巧 /141 二、地点要素的运用技巧 /144 三、人物要素的运用技巧 /146 四、情节要素的运用技巧 /150 五、原因要素的运用技巧 /152 六、语言要素的运用技巧 /154 单元七 人民调解文书制作 167 一、人民调解文书概述 /167 二、调解申请书 /169 三、民间纠纷受理登记表 /171 四、调查笔录 /173 五、调解笔录 /177 六、人民调解协议 /181 七、民间纠纷调解登记表 /193 八、回访记录 /196 单元八 突发性和群体性纠纷的应急处置 202 一、突发性纠纷的定义、特点及规律 /203 二、群体性纠纷的定义、特点及规律 /209 三、突发性与群体性纠纷的应急处置规则 /214 四、处置突发性和群体性纠纷应注意的问题 /224 单元九 人民调解信息平台的管理 233 一、人民调解信息平台的涵义 /234 二、人民调解信息平台的内容 /235 三、人民调解信息平台的要求 /242 附 表 252 参考文献 256
|
精彩片段: |
第二版说明 人民调解制度是一项具有深厚中华民族传统和浓厚东方特色的法律制度,是化解社会矛盾、消除民间纷争、防止矛盾激化升级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党和政府在大力倡导构建人民调解大格局的前提下,对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人民调解立法工作,提高人民调解工作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是人民调解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及时化解纠纷、增进团结、巩固基层政权的必然要求。2010年8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人民调解法》在全面总结新中国人民调解工作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既坚持人民调解的本质属性,注重保持和发挥人民调解特有的优势作用,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全面、系统、创新性地规范了人民调解的性质、任务、原则及人民调解组织形式、人民调解员的选任、人民调解的程序、人民调解协议的效力、人民调解的指导和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人民调解制度,为人民调解工作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基于此原因,作者对该书进行了重新修订,校正原教材中已不合时宜的提法或观点,以期帮助广大学员和人民调解工作者准确理解和把握人民调解法律制度的内涵,规范人民调解工作,提高人民调解水平。 作 者 2012年5月于广州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