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二版)(高等教育法学应用教材 ) - 高等教育法学应用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刑法(第二版)(高等教育法学应用教材 )
高等教育法学应用教材
|
ISBN: | 978-7-5620-4068-2 |
条码: | |
作者: |
侯国云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2-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54.00
折扣价:¥48.60
折扣:0.90
节省了5.4元
|
字数: |
615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518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2-09-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刑法概说、犯罪概说、犯罪构成、排除犯罪的事由、犯罪的未完成形态、共同犯罪、单位犯罪、罪数、刑罚概说等内容。 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突出法学的应用性,即力求贴近司法考试,注重联系实际,以通说为准,尽量回避争议观点,并简明扼要、清楚明确;力求用简洁、实用的事例说明深奥的原理和规范——在每个章节的基本理论之后增加了与司法考试题型一致的练习题,并用“特别提示”的方式将特别重要的内容和关键之处提醒给读者;力求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立法动态、法律实务,本书将初版以来新增的《刑法修正案(七)》和《刑法修正案(八)》,以及相关的司法解释都反映在了本书稿中。在具体讲述中,对刑法总则与分则的理论问题做简明扼要的阐述,对每类罪的典型罪名及其法律适用以及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认定进行详细论述。 本书既适合于在校的全日制学习,也适合备考司法考试,理论和实务结合紧密。
|
作者简介: |
侯国云 河南镇平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最高人民检察院研究室顾问,中国法学会第五届刑法学会理事。在现行刑法公布前,被全国人大法工委聘为刑法修改工作小组成员,全程参与了刑法修订工作。2004年被司法部聘为司法考试刑法学题库命题人员。在《法制日报》、《法学研究》、《中国法学》、《政法论坛》等报(期)刊上发表论文170余篇。独著《过失犯罪论》、《刑法因果新论》等理论学说7部。主编专著和教科书有《刑法的修改与完善》、《刑罚执行问题研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精解》、《刑法学》、《中国刑法学》等。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5项。
|
章节目录: |
总 论
■第一章 刑法概说
第一节 刑法的概念、性质和体系
第二节 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刑法的适用范围
■第二章 犯罪概说
第一节 犯罪的概念
第二节 犯罪的分类
■第三章 犯罪构成
第一节 犯罪构成概说
第二节 犯罪客体
第三节 犯罪客观要件
第四节 犯罪主体
第五节 犯罪主观要件
■第四章 排除犯罪的事由
第一节 排除犯罪的事由概述
第二节 正当防卫
第三节 紧急避险
第四节 其他排除犯罪的事由
■第五章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
第一节 犯罪的未完成形态概述
第二节 犯罪预备
第三节 犯罪未遂
第四节 犯罪中止
■第六章 共同犯罪
第一节 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 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第三节 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四节 共犯人的分类及其刑事责任
第五节 共同犯罪的特殊问题
■第七章 单位犯罪
第一节 单位犯罪概述
第二节 单位犯罪的定罪
第三节 单位犯罪的处罚
■第八章 罪数
第一节 罪数的区分
第二节 实质的一罪
第三节 法定的一罪
第四节 处断的一罪
■第九章 刑罚概说
第一节 刑罚的概念
第二节 刑罚的目的
■第十章 刑罚的体系
第一节 刑罚的体系概述
第二节 主刑
第三节 附加刑
■第十一章 刑罚的裁量
第一节 量刑概述
第二节 量刑情节
第三节 量刑制度
■第十二章 刑罚的执行
第一节 刑罚执行概述
第二节 减刑制度
第三节 假释制度
■第十三章 刑罚的消灭
第一节 刑罚的消灭概述
第二节 时效
第三节 赦免
分 论
■第十四章 罪刑各论概说
第一节 《刑法》分则的体系
第二节 《刑法》分则的条文结构
第三节 《刑法》分则的法条竞合
■第十五章 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 危害国家、颠覆政权的犯罪
第二节 叛变、叛逃犯罪
第三节 间谍、资敌犯罪
■第十六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第二节 破坏公用工具、设施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第三节 实施恐怖、危险活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第四节 违反枪支、弹药、爆炸物管理规定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第五节 造成重大责任事故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第十七章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二节 走私罪
第三节 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四节 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 金融诈骗罪
第六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七节 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八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十八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一节 侵犯生命、健康的犯罪
第二节 侵犯妇女、儿童身心健康的犯罪
第三节 侵犯人身自由的犯罪
第四节 侵犯人格、名誉的犯罪
第五节 侵犯民主权利的犯罪
第六节 妨害婚姻家庭的犯罪
■第十九章 侵犯财产罪
第一节 暴力、胁迫型财产犯罪
第二节 盗取、骗取型财产犯罪
第三节 侵占、挪用型财产犯罪
第四节 毁坏、破坏型财产犯罪
■第二十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节 妨害司法罪
第三节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第四节 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五节 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六节 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七节 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八节 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第九节 制造、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第二十一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一节 平时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
第二节 战时实施的犯罪
■第二十二章 贪污贿赂罪
第一节 贪污、挪用犯罪
第二节 贿赂犯罪
■第二十三章 渎职罪
第一节 一般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罪
第二节 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罪
第三节 特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罪
■第二十四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一节 危害作战利益的犯罪
第二节 违反部队管理制度的犯罪
第三节 危害军事秘密的犯罪
第四节 危害部队物资保障的犯罪
第五节 侵犯部属、伤病军人、居民、俘虏利益的犯罪
■综合习题
|
精彩片段: |
前 言 近年来,司法考试的火爆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更引起了法学教育界的高度关注,可以说,在各种各样的考试中,司法考试是最为规范、最可信赖、最为成功的考试,这不仅表现在它的考题比较严谨、规范、有较高的难度,更表现在它的考题既联系理论,又联系实际。相对于司法考试,大专院校的学业考试则有些简单,难度也有些偏低。以至于一些在学校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却通不过司法考试。这便迫使我们这些从事法学教育的学者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我们的教材和教学方法。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法学教材有些过于偏重理论,联系实际则有些不足。比如有些教科书用不少的篇幅讲述古代和外国的理论,甚至重点介绍资产阶级革命初期的法学理论,而对现今司法实践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却关注不够。同时,我们的学业考试,从考题的难度、出题的技巧等方面也与司法考试相去甚远,这便导致了学业考试成绩优异的学生通不过司法考试的尴尬局面。为了扭转这种被动局面,我们认为,有必要将刑法学教科书与司法考试靠近一些,以便提高学生对司法考试的应对能力。基于此种想法,我们编写了这本新的刑法教科书。 相对于传统的刑法学教科书,本书具有如下一些特点: (1)重点阐述当代中国的刑法理论,很少涉及古代和外国的理论。 (2)以刑法学界的通说为准阐述理论,尽量回避有争议的观点。但对通说中确实存在错误的见解,用注释的方式点明正确观点及其出处。 (3)对理论的阐述尽量做到既简明扼要,又清楚明确。 (4)对重要的司法解释加以引用,并注明解释的名称。 (5)对司法考试中的重点详加阐述,非重点一带而过。 (6)对司考出题可能性高的问题,在书中作了特别提示。换言之,凡作“特别提示”的内容,应当重点掌握。 (7)分论中,阐述各种具体犯罪时,对比较重要的内容以“注意的问题”加以标明。换言之,凡标明“注意的问题”者,也应当重点掌握。 (8)书中穿插安排了不少与司法考题类型一致的练习题,有些练习题就是历届的司法考试题。 (9)吸收了最新的刑事立法。比如,将《刑法修正案(六)》的全部内容都吸收了进来。 为了节约篇幅,本书分论部分对每一具体的犯罪均不交代法定刑,对于法定刑,读者可直接查阅刑法典。 我们的目的是,让阅读此书者既能较好地掌握刑法理论,又能轻松地应对司法考试,至少能从书中找到一些应对司法考试的技巧。 当然,将刑法学教科书与司考辅导相结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加之篇幅所限,有不少内容很难协调。比如,不讲或少讲理论,失去了教科书的价值;不讲或少讲司法考试的难点、疑点和考试技巧,又失去了司考辅导的价值。两样都讲,篇幅又容纳不了。于是,只好两边兼顾。但如何兼顾得好,就不容易了。我们做了这样的兼顾,并努力将其做好,但绝对不敢说就真的做好了,其中的缺陷肯定有,而且不会少。我们诚挚地希望阅读此书的朋友提出宝贵意见,我们在这里先向您致谢了。 关于本书必要的说明有以下几点: (1)练习题前面的标号涉及章号、题号,括号中的数字是司法考试的年号、卷号和题号。例如:“1-2(06卷二20)”,前边“1”代表第一章,“2”代表第一章的第二个练习题:括号中的“06”代表2006年,“二”代表2006年司法考试卷二,“20”代表卷二的第20个考题。 (2)书中有的地方提到“高法”,这是指最高人民法院;“高检”是指最高人民检察院。 (3)“两高”,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本书作者分工如下:侯国云:第一至第十四章;池应华:第十五、十八章;郭立新、杨会新:第十六、十七章;王志勤:第十九至第二十四章。全书由侯国云组织并统改定稿。 全体作者 2007年2月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