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墙的博物馆 - 雅典娜思想译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内容简介: |
本书描述了自中世纪以来,绘画和雕塑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同时说明了现代考古学、现代摄影术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在我们艺术知识的丰富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者通过对艺术的深层阐释,把一些观众看来“无法理喻”的艺术品变成一幅幅清晰的图像,使我们对艺术的理解成为可能。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一部后人很难超越的著作——《无墙的博物馆》
孙宜学
安德烈·马尔罗(Andre Malraux,1901~1976)是当代法国著名作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政治家。他1901年11月3日生于巴黎,早年就读于东方语言学校,年轻时曾当过小出版商的助手。从1920年起,他开始在左派又艺刊物《行动》上发表评论文章,并因此结识了一些著名作家、批评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又学观、艺术观。1921年发表第一部诗体小说《纸月亮》,文笔细腻,叙述生动,他开始引起文坛注意。1923年他漫游柬埔寨、越南、中国等地,曾在柬埔寨丛林中寻找一座寺庙废墟,并从那里运出一批石雕,结果被法国殖民地当局指控为“掠夺文物”,在案件审理过程中,他对殖民王义统治有了新的认识,开始同情殖民地人民。后在西贡创办报纸《印度支那》,主张“法安(南)亲善”,半年后停刊。1926年初他回到巴黎,著有《西方的诱惑》,论述东西方的文明及价值观。他曾加入又学团体“新法兰西评论”。1928至1933年间,他关于亚洲的3部小说《征服者》(1928)、《王家大道》(1930)、《人类的命运》(1933)相继问世。《征服者》以1925年中国省港工人大罢工为题材,获联合文学奖;《王家大道》叙述一探险家在柬埔寨丛林寻找古代庙宇的故事;《人类的命运》描写1927年上海工人举行武装起义,配合北伐军攻占上海,以及汉口工人运动被蒋介石镇压的事件。这两部小说都以中国现代历史为背景,但作者却把工人运动的组织领导者大多写成外国人,违背历史真实。这两部小说获得了龚古尔奖金。
1933年希特勒上台,马尔罗积极投入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他出席了1934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与纪德等人一起参加了援救遭受德国法西斯迫害的台尔曼、季米特洛夫的群众运动。他于1935年发表小说《可鄙的时代》,在小说序言中表达了赞成共产王义的观点。1937年西班牙内战爆发,马尔罗为西班牙共和国军队提供了一批战斗机,在马德里创建了一支国际飞行中队,自任队长,并多次参加飞行。1937年底,他发表以西班牙内战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希望》,表达了他对革命战争所提出的理想与现实、目的与手段、友情与纪律等一系列问题的观点,赞扬西班牙人民的正义斗争。1939年马尔罗加入法国装甲部队,1940年受伤被俘,后逃出俘虏营。这时期他所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阿尔滕堡的胡桃树》(1943)正是他情绪低落与平静生活的产物,作品失去了以往的革命色彩,趋向于抽象的哲理论说。1944年春,他化名“伯尔瑞上校”,参加佩里格地区抵抗运动游击队,受伤被捕,德军撤退后出狱。同年,他还组织并指挥了“阿尔萨斯-洛林旅”配合正规军参加解放阿尔萨斯的战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马尔罗成为戴高乐的忠实追随者,是法兰西人民联盟主要领导人之一,曾任政府情报部长和又化部长。这一时期他著有《沉默的声音》(1952)、《想像中的世界雕塑博物馆》(1952、1954)和《诸神的变异》等书,从美学角度继续探讨关于人的状况的哲理主题,在文艺领域颇具影响。他晚年写有风格独特的回忆录《反回忆录》、《被砍伐的橡胶树》、文艺论著《艺术心理学》(3卷)等几部艺术著作。1965年他曾代表戴高乐总统访问中国。
《无墙的博物馆》的前身是《沉默的声音》的第一卷,但又经过了马尔罗认真细致,甚至可以说是根本上的改写和扩充,成了一部富有才华、灵感奔涌、博大深邃的艺术史著作,这是一部后人很难超越的著作,因为它几乎将世界上的各种艺术形式、各个风格迥异的艺术家,甚至很多著名或不著名的艺术作品都囊括在自己这部并不宏大的小书之中,但作者又决不是机械无趣地满足于对事实或现象的叙,他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想像:一座座固定的雕塑因他的想像而神采飞扬,兴奋游走;历史上一个个已逝的艺术风格、流派因他的想像而宛如一幅缓缓展开的画卷,把读者包裹其中,其乐融融;一幅幅已有定论或尚无人所知、所重视的绘画,甚至一扇教堂的彩绘玻璃窗,也从尘封多年的尘垢中放射出自己的艺术之光。想像使这部书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无墙的博物馆,也可以说作者将世界艺木看成了一座博物馆,一切艺术都在其中占有了一个位置,当它在你眼前缓缓展开时,你也许会觉得头晕目眩、震耳欲聋、惊奇万分……但你最后还不得不做出结论:马尔罗的艺术史不仅是其最佳作品之一,也是我们时代真正伟大的著述之一。
《无墙的博物馆》当然不是仅仅靠想像来谈艺术,其最核心的内容是描述了自中世纪以来,绘画和雕塑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而且描述了我们的艺术知识借助于现代考古学、现代摄影技术和世界文化的传播,是如何得到极大丰富的,以及这一丰富如何改变了我们的艺术概念。通过表明我们对于自身所知道的“艺术”事业的理解具有何等的革命性,通过将我们的这种理解同各种传统的和非西方的概念相比较,马尔罗把我们大多数人甚至无法正视的东西描绘成了一幅清晰的图像——那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艺术革命此时又成了人自身革命的媒介和战场。
可以说马尔罗创作了一部出色而富有启发性的著作,它探询了所有艺术的意义,具有巨大的哲学和道德意义——它是人类寻求表现手段征途上的一个里程碑,将以其无可比拟的权威性永远屹工在艺术探索的艰难行程上,也将在它自己所创造的“无墙的博物馆”中占据水恒的一席之地。
书成了一座名副其实的无墙的博物馆,也可以说作者将世界艺术看成了一座博物馆,一切艺术都在其中占有了一个位置,当它在你眼前缓缓展开时,你也许会觉得头晕目眩、震耳欲聋、惊奇万分…但你最后还不得不做出结论:马尔罗的艺术史不仅是其最佳作品之一,也是我们时代真正伟大的著述之一。
《无墙的博物馆》当然不是仅仅靠想像来谈艺术,其最核心的内容是描述了自中世纪以来,绘画和雕塑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而且描述了我们的艺术知识借助于现代考古学、现代摄影技术和世界文化的传,播是如何得到极大丰富的,以及这一丰富如何改变了我们的艺术概念。通过表明我们对于自身所知道的“艺术”事业的理解具有何等的革命性,通过将我们的这种理解同各种传统的和非西方的概念相比较,马尔罗把我们大多数人甚至无法正视的东西描绘成了一幅清晰的图像——那就是我们根深蒂固的思维习惯。艺术革命此时又成了人自身革命的媒介和战场。
可以说马尔罗创作了一部出色而富有启发性的著作,它探询了所有艺术的意义,具有巨大的哲学和道德意义——它是人类寻求表现手段征途上的一个里程碑,将以其无可比拟的权威性永远屹立在艺术探索的艰难行程上,也将在它自己所创造的“无墙的博物馆”中占据永恒的一席之地。
来源:汉林书城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