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满洲国法制研究(上海政法学院系列丛书) - 上海政法学院系列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伪满洲国法制研究(上海政法学院系列丛书)
上海政法学院系列丛书
|
ISBN: | 978-7-5620-4486-4 |
条码: | |
作者: |
吴旅燕 张闯 王坤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46.00
折扣价:¥41.40
折扣:0.90
节省了4.6元
|
字数: |
310千字
|
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266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3-07-01 |
|
内容简介: |
“落后就要挨打”,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帝国主义打着“共建大东亚共荣圈”的幌子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政府。占领东北后的日本法西斯通过制订具有殖民地性质的法律、法规与法令,为其牢固统治东北保驾护航。《伪满洲国法制研究》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这一时期立法、司法的社会历史背景、各类法的制定与变迁以及伪满洲国法律体系的特点,并明确指出伪满洲法是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的政治统治工具,其目的是企图为日本法西斯在东北构建 “合法”的殖民统治秩序。 本书论点鲜明,史料翔实,条理清晰,语言表述精炼,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借鉴价值。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学术文库·总序 学术文库·行政法学丛书·总序 序 言 第一章 伪满洲国建立与法制统治思想提出 第一节 日本“大陆政策”的演进 第二节 东北沦陷与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出笼 第三节 法治统治思想构建 第二章 伪满洲国殖民立法 第一节 伪满洲国殖民立法的“内部指导思想” 第二节 伪满洲国殖民立法概况 第三节 伪满洲国殖民法律体系确立 第三章 伪满洲国殖民法律解析 第一节 基本法及其关系法 第二节 民法及商事通法 第三节 刑法及其关系法规 第四节 诉讼程序法 第五节 行政法规 第六节 其他法律 第四章 伪满洲国司法概况 第一节 伪满洲国司法机关概况 第二节 伪满洲国司法人员的任用与培养 第五章 撤销治外法权 第一节 治外法权的沿革 第二节 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撤销治外法权 第三节 撤销治外法权的实质及影响 第四节 日满《撤销治外法权议定书》及相关材料 第六章 伪满时期“司法矫正”制度 第一节 伪满“司法矫正”制度 第二节 “司法矫正”制度的实施 第七章 伪满洲国殖民法制与统治秩序的构建 第一节 伪满洲国法制体系特征 第二节 伪满洲国法制殖民统治功能与统治秩序的构建 第八章 伪满时期东北人民反侵略反殖民法制斗争 第一节 东北武装力量反侵略反殖民法制斗争 第二节 其他社会各阶层的反侵略反殖民法制斗争 附 录 参考文献
|
精彩片段: |
序 言 伪满洲国是日本帝国主义羽翼下扶植起来的傀儡政权。然而,在伪满洲国存在的14年里,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伪满政府先后颁布了《满洲国民法典》、《基本法》、《刑法》等近三百部法律、法令,达数万条之多,逐步建立了一套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完善的殖民主义法律体系,并标榜要把满洲建成“现代法制国家”,推行“法治”统治,进而达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目的。尴尬的是冠冕堂皇的华丽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暴行构成了鲜明对比。因此,日本帝国主义操纵下的伪满政权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制定了这些殖民法令?“法治”思想提出的历史动因是什么?殖民法制的推行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殖民统治秩序存在怎样的互动关系?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强烈的共鸣,出于对历史的尊重和热爱,我们三人立足于法制史的视角,拂去这段历史的尘埃,还原伪满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推行殖民法制统治的真正面目。 而从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从学术角度来研究伪满时期的殖民法制体系,探讨殖民法制统治与殖民统治秩序的构建的关系,也十分必要。 一方面,从国外研究进展来看: 目前,国外对伪满时期法制的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日本法学界。但从法制史的角度来研究伪满时期法制的史学工作者很少,从殖民主义法律体系与殖民统治关系的角度来研究伪满法制的史学工作者更是凤毛麟角了。从事伪满时期殖民法制发展研究的主要是日本的法学工作者,主要成果有长谷镇广所著《满洲帝国主要法令解说》,千种达夫所著《满洲亲属继承法的大纲》,石田文次郎、村教三所著《满洲民法·物权》、《满洲民法·担保物权》,我妻荣所撰《满洲国民法典的公布》等,这些著作或法典仅从法的角度出发,注重伪满洲国时期立法理念、法律内容、日本民法和伪满洲国民法之比较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由于学科和专业研究领域的差异,这些研究成果都忽略了从法制史的角度考证殖民主义法律体系的殖民统治功能。 另一方面,从国内研究进展来看: 目前,国内只有少部分学者从纯粹的法学研究领域、按照法理的研究理念来研究,如孟详沛的《伪满洲国民法典若干问题研究》可以说是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了。而从法制史的视角来研究伪满洲国殖民法制体系的学者及其成果也极为有限,例如,钟放的《伪满洲国的法律文本与人权实况》、《伪满组织法解析》,唐磊的《伪满洲国法律制度概说》,郭素美的《试论伪满法令的殖民地特点》等,但这些研究成果更多是从宏观的角度或个案分析来研究的,缺乏对整个殖民法制体系的构建。而立足于法制史研究视角,从殖民法制体系与殖民统治秩序构建、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着手研究伪满洲国殖民法制体系的几近于无。 经历两年多的资料收集、整理,彼此间的学术观点的交流和探讨,几经易稿,最后完成了全书的撰著工作。本书共8章,采取了由章到节的结构框架。以日本殖民主义法律体系为切入点,研究日本殖民主义法治体系的演进过程、日本殖民主义法治体系特点、日本殖民主义法治体系内容、日本殖民主义法治体系对伪满洲国统治的影响等内容。本书既有从历史专业的角度去解读伪满洲国法制、司法概况,又有从法学专业的维度去解析殖民法令的内容、特征。最终的目的则是通过法与史的结合,将伪满洲国殖民法制置于伪满洲国大历史、大环境中,去考证伪满殖民法制体系嬗变的过程和司法实施的历史概况,以求深入彰显殖民主义法律体系在殖民统治过程中的殖民统治功能,详实论证殖民法制体系的演进与伪满洲国殖民统治秩序构建、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从而引起人们从法制史的角度对伪满时期这段殖民历史的关注。 最后,法制史作为历史学或法学的一个分支,在功能方面与历史学或法学有一个共性的特征就是还原历史面貌、以史资政。因此,在纂著本书的过程中,一方面我们尽量去还原法制史视域下的伪满洲国历史原貌,另一方面,我们又透过历史面纱去揭示其殖民的本质。这样我们才感觉尽到了作为史学、法学工作者的良知和责任。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关系总体来说发展良好,但总是有少数日本的右翼势力试图颠覆历史,兴风作浪。当下的钓鱼岛问题,使中日关系再次蒙上了阴影。将目光停留在伪满时期萧寂的东北时,我们发现14年的苦难,成为百年的伤痛。我们要铭记历史,但更要往前看,因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让我们以开阔的胸襟、理性的爱国态度面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这必将给中日两国人民带来福祉! 吴旅燕 2012年12月于上海
|
书 评: |
|
其 它: |
|
|
|